中国科大iGEM项目报告

见贤思齐,立即闪电捐赠中国科大,中美两国免税!GIVING.USTC.EDU.CN

你在求学时受益科大的奖学金?请回馈母校!中美和全球捐赠方式附本页尾。

一.iGEM简介及科大历年的比赛成绩 

iGEM(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是国际上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顶级大学生科技赛事。该竞赛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办,国际知名的大学如MIT, Harvard, Stanford, Berkeley, Cambridge均参加角逐,中国高校中北大、清华等也参与竞赛。

2010年,新创基金会发起“壮行金牌之师”捐赠行动,总计收到180,803.64元,资助了iGEM队2010年和2011年的比赛。从2012年起,在87少高峰校友的帮助下,新创基金会争取到了德意志银行每年9万元人民币的资助。至今德意志银行已持续资助中国科大iGEM代表队三年,并将继续资助2015年的比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最早参加比赛的队伍之一,一直保持着国内最好成绩。从2007年参赛以来,即佳绩连连。 ,两支iGEM团队——USTC-China和USTC-Software分别在2009年、2010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五次包揽双金,并在2007年获得最佳技术进步奖、2012年夺得最佳软件奖,2011年预赛即摘得一金一银。

新创基金会感谢捐赠校友和德意志银行,我们践行财务公开原则,现提供一份iGEM项目报告(包括毕业生去向、财务情况和毕业生感言)。

二.财务情况

三.2010-2013年毕业生去向

说明

2.1) 由于大部分资料来源于校方或互联网,可能有所变更。若有不准确信息,请接受我们的抱歉并告知我们(Email:)。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帮助。

2.2) 2011级学生刚刚毕业,我们仅收集部分信息;2012级之后的iGEM队员仍在校,故未予公布去向。

2010年iGEM参赛队员

姓名

学号/班级

队伍

毕业去向

罗尚禹

PB08210115

软件队

莱斯大学

蒋琨

SC09011001

软件队

雅虎

何政达

PB08206010

软件队

中国科大

姚晓墨

PB08007115

软件队

克里斯蒂安斯塔德大学

王真

PB06203141

软件队

中国科大

王珏

PB07001106

软件队

Fannie Mae

王罗俊

PB07001081

软件队

出国深造

李兆熠

PB07206235

软件队

哥伦比亚大学

齐钰博

PB07203132

软件队

宾夕法尼亚大学

廖辰

PB06203210

软件队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朱锐君

PB07000636

实验队

哥伦比亚大学

王优良

PB07013052

实验队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张洋

PB07207001

实验队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杨婧

PB07207053

实验队

新加坡国立大学

巩欣

PB07207030

实验队

中国科大

赵英博

PB08000809

实验队

国伯克利学院

高歌

PB07207045

实验队

清华大学

郭剑和

PB08206249

实验队

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

王桂萍

PB09203249

实验队

哈佛大学

安多

PB09206020

实验队

康奈尔大学

张瑛

PB07207013

实验队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廖好

SA08225256

实验队

瑞士福里保大学

刘畅

PB07207037

实验队

未知

宋佳佳

SA09019015

实验队

未知

 

 

2011年iGEM参赛队员

姓名

学号/班级

队伍

毕业去向

Xudong Sun

SC1008

软件队

AISBI-lytiq.DE

刘芳铭

PB09210243

软件队

北京福昕集团

何卓骋

PB09000647

软件队

中国科大

徐翱

PB09005054

软件队

香港科大

解浚源

PB09210241

软件队

华盛顿大学

钱立伟

SA1011

软件队

百度

李辉

PB09206250

软件队

阿克伦大学

王安刚

PB08210296

软件队

云城互动

王琦

PB09214006

软件队

恒大地产

兰映红

PB08207035

实验队

布朗大学

骆斯伟

PB08207012

实验队

未知

陈志林

PB09207220

实验队

密歇根大学

赵方洲

PB09207225

实验队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

李韶华

PB09207238

实验队

香港科大

李沫

PB08206036

实验队

普度大学

孙梦萍

PB08207051

实验队

未知

罗宇峰

PB09206111

实验队

中国科大

周丹

PB09007205

实验队

加州理工学院

安琳娜

PB10206245

实验队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拿-香槟分校

彭俊辉

PB08207214

实验队

中国科大

张小蕾

PB09207046

实验队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王研悦

PB08206241

实验队

佛罗里达大学

刘云涛

PB09000662

实验队

中国科大

王宁

PB09210242

实验队

麻省理工学院

周阳

PB09207212

实验队

西弗吉尼亚大学

 

 

2012年iGEM参赛队员

姓名

学号/班级

队伍

毕业去向

陈锴沣

PB09203190

软件队

斯坦福大学

徐超

PB09203037

软件队

中国科大

姜丽桐

PB10203161

软件队

中科院

姜森

PB09203149

软件队

未知

胡棋

SA1110

软件队

未知

杨开帅

SC11203

软件队

中科院

郑云龙

SC1123

软件队

未知

张文娟

PB08203080

软件队

中国科大

康恺

PB09203087

软件队

香港中文大学

陈武阳

PB10207043

实验队

莱斯大学

何嘉威

PB10206059

实验队

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

周山

PB10000332

实验队

佐治亚理工大学

陈希

PB09206116

实验队

布朗大学

李倩

PB09007321

实验队

普渡大学

赵洁旻

PB09206065

实验队

普渡大学

李偲

PB09206012

实验队

香港

李鑫哲

PB10007111

实验队

雷丁大学

王嵩

PB09206010

实验队

中国科大

王金鑫

PB10207077

实验队

中国科大

付婷

PB10207053

实验队

南加州大学

陈星文

PB10207014

实验队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高绪远

PB10207016

实验队

香港大学

杜晓健

09214

实验队

德州农机大学

王捷

09210

实验队

普林斯顿大学

郑雪轩

PB09207009

实验队

中国科大

 

 

2013年iGEM参赛队员

姓名

学号/班级

队伍

毕业去向

陈钊熊

PB11207040

实验队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岳杨明

PB11203253

实验队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张思韬

PB11207006

实验队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王晨坤

PB10203270

软件队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邵辰

PB11001096

软件队

耶鲁大学

赵长隆

PB10000677

实验队

中国科大

袁野

PB11207064

实验队

德州农机大学

陈卓

PB10210221

实验队

中国科大

王思伟

PB10206028

实验队

普林斯顿大学

曹秦静雯

PB10206055

实验队

威斯康星大学

杨格格

PB102007081

实验队

香港科技大学

邱燕宁

PB12207001

实验队

中国科大

韩莹莹

PB11207050

实验队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马丹宜

11207

实验队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熊汉津

11207

实验队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沈晟齐

11207

实验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邵雪盈

11207

实验队

香港大学

李明月

11207

实验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潘明豪

11214

实验队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张衡

11207

实验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吴旻

 

实验队

未知

彭亚丽

11207

实验队

浙江大学

薛浩

11000

实验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龙杰

11207

实验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董博

12207

实验队

本科在读

邢华岳

11207

实验队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熊磊

11207

实验队

清华大学

肖竹韵

11207

实验队

美国哈佛大学

王泽宇

12203

实验队

本科在读

范思佳

11207

实验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孙小山

11203

软件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李进阳

12203

软件队

本科在读

张沛

11207

软件队

本科在读

廖星宇

11001

软件队

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芝加哥分校

陈少华

11207

软件队

本科在读

易津晶

11007

软件队

美国布朗大学

谈浩森

11203

软件队

本科在读

马帅

11207

软件队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周墨南

11207

软件队

本科在读

徐浩

11203

软件队

本科在读

张天昊

11203

软件队

本科在读

 

2014年iGEM参赛队员

杨文豪

11210

实验队

未知

彭雨粲

11206

实验队

美国斯坦福大学

周洁

11206

实验队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

王思宇

1100

实验队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

孙鹤

11206

实验队

未知

 

四.毕业生感言

iGEM 2010 USTC-Software 队员  王珏

收到邮件才意识到离自己参加iGEM已经过去5年了,还记得当时从寒假在生院楼的集训,到学期中每周末去生院楼参与准备,在deadline之前熬夜,最后在MIT比赛到获奖,每一个过程我都记忆犹新,虽然一直觉得自己在里面的贡献不多,但那段经历真的是我在科大生活四年最难忘的回忆,这么多年过去了,科大一直在参赛,并且有了持续的资金支持,感到由衷的高兴。

真心祝愿今年的IGEM团队取得好成绩,让USTC的名字能一直留在IGEM的光荣榜上!

iGEM 2010 USTC-Software 队员  王真

一个idea,一个团队,一次传奇之旅。这就是我眼中的iGEM。

参加iGEM之前,没人知道合成生物学是怎么回事,所以iGEM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张白纸。一年时间,从招人,选题,建模,编程,演讲都要自己去完成,这种深度的科研体验是别处很难获得的。除此之外,iGEM还让我体会到团队的强大,大到项目,算法,界面,程序,文档,演讲各种责任谁来担。小到校内宣传,经费预算,差旅食宿,护照签证谁来办。没有一个互相信任,合作默契的团队是做不到的。经历过igem,为它熬夜,失眠,兴奋到睡不着觉,才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做到从前不敢想的事,才发现课本以外的世界真正的精彩之处。现在的我,更加勇敢,坚韧,乐观和自信,优秀当然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我知道一切的动力都源自于2010年夏天的iGEM。

iGEM 2010 USTC-Software 队员  蒋琨

在科大求学第一年,我接触到了iGEM活动,那一年是科大第一次参加该项科技竞赛并获得很好的成绩,在学校内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我本身所学是计算机而不是生物相关的专业,但是我觉得自己掌握的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的技能可以为偏软件和建模的“干实验队”做一些贡献。而且,合成生物学本身也是一个科学与工程结合比较紧密的领域,其构建生物系统采用系统工程模块化的方法,与电子工业采用的构建电路系统是同样的思路。我认为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和实践对生物学未来能广泛应用到人类生活中有很积极的作用,所以成为了科大iGEM队的一员。跟其它高校相比,科大参赛队伍从学校获取的资源要少很多,在筹备参赛的过程中,我们的队员不但解决了科研中的问题,还要从其它途径获取参赛必要的资金,经历了一个类似创业的过程。那一年我们的成绩很理想,回想起来,参与的过程对我本身综合能力的提升,远比竞赛成绩多。我十分感谢科大各界校友给我们队伍的大力支持。

iGEM 2010 USTC-Software 队员  罗尚禹

我是罗尚禹,是2010 USTC IGEM Software Team的一员。一年的iGEM经历让我收获很多,也让我非常怀念和珍惜。

在比赛中,我学到了很多synthetic biology, program design和database的知识,很多presentation和communication的经验与技巧,以及让我对research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这些经历给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多的帮助,也让我一直保持着对biology的兴趣。在申请出国的过程中,我也关注和申请了一些bioinformatics的项目,也感谢这份经历给我的申请简历增加了很多亮点。另外我还有幸参加了在MIT举办的最后的决赛,并参与了最后的presentation. 那段时间对我们project的展示,与其他队伍的交流,都变成了我难以忘记的回忆。我现在依然记得我们登台领取金牌的场景,非常快乐和美妙。

更重要的是,在比赛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很好的朋友。他们对USTC iGEM Team的组织和建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和很好的回忆,让我有非常温暖的感觉。老师们和校友们对IGEM的支持,队员们日日夜夜的并肩战斗,比赛中的辛苦和欢声笑语,都非常难忘而美好。

最后,我真的非常希望USTC IGEM Team能一直坚持下去,它真的是我们通向外界的一个很好的窗口。不仅让我们keep in touch with世界上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科研以外的知识和技巧,是非常非常宝贵的机会。而且我们的成绩一直很好,说明我们是有实力与世界上高水平的队伍一较高下的。

最后的最后,希望USTC IGEM Team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以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会一直给你们加油!

iGEM 2010 USTC-Software 队员  廖辰

iGEM比赛是我早期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它不仅改变了我的学术兴趣,并且对我日后的留学申请起了很大的帮助。我在本科学的是物理专业,正是通过iGEM比赛我爱上了合成生物学。也正是因为我和队友们开发的合成生物学软件获得了最佳软件奖,我成功地进入了伊利诺伊大学学习生物工程专业。我非常感谢iGEM比赛带给我重新思考和选择的机会。

iGEM 2010 USTC-Software 队员  何政达

与iGEM结缘是大三的时候。那个时候我还处于思想的不稳定状态。金融、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究竟我的未来会和哪个学科或领域结缘,我还不知道。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iGEM的宣传海报。海报上山姆大叔的“I want you”立马吸引了我的眼球。当然,可能更吸引眼球的是一个新名词“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

回到宿舍之后,我就开始搜索什么是“合成生物学”。半个小时过后,我的第一印象是“用工程学的观点来构建新的遗传基因表达”。再看完iGEM官方网站以及科大前几届的工作之后,我开始对iGEM这个比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别的能力提高不说,就光是project的复杂性就让我大开眼界。 2009年干队(软件队伍)的项目是构建了一个新的软件,来使用图形界面的方式搭建表达序列,然后运用数学模拟方法给出体系的output。这样的项目横跨生物、数学、化学、物理、计算机。对团队协作、大局观、多学科综合能力都具有极好的锻炼。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加入了2010年的iGEM。

iGEM真正的开始一般都在11 月份。第一次开组会的时候人数非常的多,估计大家都想来参加一下这样一个跨学科的竞赛,来提升一下自己的综合能力。然后经过寒假的集训以及春季学期每星期的组汇报稿以及项目讨论,留下来的人越来越少。但是神奇的是,每次讨论的效率却越来越高,因为留下的这些人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研究previous projects和提出new idea上。随着时间的积累,对于iGEM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我也慢慢能在组会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一开始我的观点可能刚出来就被小伙伴们批的体无完肤,但是这样的讨论在慢慢的让我走向正轨,随后某些观点还慢慢的受到了认可。这样在队伍中获得认同感的经历,我本⼈是第⼀次享受这个过程。

到了紧张的6月到9月这三个月。我们需要在三个月当中完成我们的设想:在2009年的基础之上,将一款utility software编程一个video game。像Foldit一样让全世界的玩家通过过关的方式来帮助我们寻找基因序列的更优化表达。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最终我们只完成了内核部分,而图形界面部分才刚刚起步,因此在最后的比赛中我们并没有更多地展示game的部分。但是最终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取得了gold medal以及best software双料奖。当然最后我们这只2010年的team的队员,在毕业后⼏乎都找到了去美国继续深造的机会。我觉得, iGEM的这次经历应该为他们的申请提供了重要的作用。

很简短的讲了几句我于iGEM相识,融入,参加比赛,享受获奖的整个过程。我觉得iGEM在科大不光凝结了多学科、多角度的人才在同一个平台上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也让更多的科大人能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进行我们的表演。当最终我们在MIT的领奖台上骄傲的拿起Best Software Team奖杯的时候,心中无比的自豪。

We are USTC, We are Chinese. We are the Best.

愿所有有能力的个人和机构给予科大iGEM团队所有的支持。有了你们的支持,科大的iGEM将会越走越远,培养越来越多的跨学科人才。谢谢你们!
 

iGEM 2010 USTC-China 队员  安多

每每回想起在科大准备iGEM的日子,心里都觉着十分温暖。

虽然已经过去了六年,但实验室里那些激烈的讨论,愉快的说笑,繁复的实验和轻松的游戏,仿佛都历历在目。队里的师兄师姐们,仍是我现在最信赖和珍惜的朋友。

现在的我,已经成为别人的师兄,但每次听到自己带的本科生谈论起iGEM,都不禁微微一笑,仿佛又回到了生院三楼那充满回忆的实验室里。

iGEM 2011 USTC-China 队员  安琳娜

我叫安琳娜,目前就读于伊利诺依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正在攻读化学博士学位。目前,我在Wilfred A. van der Donk教授的研究组中工作,主要课题方向涉及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我与iGEM邂逅于2010年秋季,最终我作为中国科大2011年iGEM湿队USTC_China队员与另14位队员共同得到了iGEM金牌。回顾那一年的经历,印象最深刻的是刻苦的科研与结交到的朋友。那时,我才是大一的学生,iGEM带我经历了真正的科研过程。与影视剧里十分钟下午茶的灵光乍现不同,我学到了要对课题进行计划,文献调研,尤其是,与队友们进行你来我往的科研讨论。另一方面,iGEM提供给我结交科研伙伴的宝贵机会,2010年iGEM队长张洋,如今也在UIUC攻读博士学位,虽然现在已是2011iGEM结束4年后,我们仍经常聚餐讨论科研动态,而不同学校的人,提到自己是iGEMer,也是万分亲切。

记得在我进组时与现在的导师Prof. van der Donk聊天,他曾提到,“我觉得iGEM的确吸引你留在了这个科研领域”。这句简单的总结,正道出了iGEM对我的影响,继续留在相关领域,继续与知识为伴。

IGEM 2011 USTC-Software 队员  徐翱

很高兴收到您的来信,感谢您长期以来为科大发展做出的贡献。看到您的邮件,我的思绪又被带回四年前备赛iGEM的那个暑假。

iGEM比赛旨在通过生物、工程、信息、数学等多学科研究手段,促进合成生物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进而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所突破。参加这个比赛,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一个跨学科的团队不仅仅是把几个人简单的凑起来,而是真的要做到学科交叉,可以互相融合。参赛队员中,除了大部分生物专业的同学,来自其他院系的同学们也积极分享自己学习领域的知识。大家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彼此虚心请教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团队实现参赛目标,也有利于个人知识体系的丰富。

科大iGEM 队伍有着辉煌的战绩,指导老师们也都很耐心负责,相信在以后的比赛也将继续取得优异成绩!

祝科大iGEM参赛队伍再接再厉,祝福母校越办越好!

iGEM 2012 USTC-Software 队员  赵洁旻

参加iGEM是我第一次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内容。作为化学专业的学生,了解一些生物知识对出国申请和科研都有帮助。我在普渡大学的研究组属于生物化学和分析化学领域,当时申请套磁的时候老板就对我参加过iGEM表示有兴趣。参加iGEM也增加了我在科研上得合作意识。

iGEM 2012 USTC-Software 队员  陈锴沣

我于2012年参加了iGEM USTC-Software队,当时担任的是副队长的职务。当时我们iGEM比赛的项目是一个基因网络的逆向建模,这个项目需要运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于是通过iGEM的训练,我学会了很多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编程技能。在我申请的时候,我在我的Statement of Purpose里面,专门用了一段来介绍我在iGEM比赛中的贡献,最后我拿到了Stanford的offer。Stanford是一个很看重学生diversity的学校,而作为本身是学物理的我,这个经历也极大丰富了我的背景。我相信iGEM比赛对我的申请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iGEM对我的帮助不仅仅是科研上,还有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个比赛让我接触了很多计算机的东西,包括很多先进的概念和名词。而我自己在比赛的过程中,通过读书和与别人的接触,觉得自己对这些名词和概念非常感兴趣。参加完了比赛后,我自己买了很多相关的书。到了斯坦福,我选择了Electrical Engineering中的software engineering作为我Master Degree。今年的6月份,我也成功拿到了这个学位。在斯坦福学习的很多计算机课程,都是出于兴趣的选择,而这个兴趣正是在iGEM比赛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可以说iGEM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是这个比赛中获得的东西,却一直影响着我。

在我现在的科研里面,很多时候也需要写很多的代码。iGEM中学会的知识虽然没有直接的用上,但是编程能力的培训,却帮了我很大忙。而且自从学会了自己独自做软件之后,我也能独立给自己的实验室写一些小软件,对自己和别人的科研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里我十分感谢德意志银行给我们那一年比赛的大力支持,iGEM比赛参赛的不仅仅是一个队伍,更是一个学校。而这些赞助我们的人,也必然是支持学校和学生发展的人。我深切感恩iGEM给我带来的所有,也希望德意志银行能够继续支持科大的iGEM队伍,让这个比赛去改变更多人的人生。

iGEM 2012 USTC-Software 队员  高绪远

(左一是高绪远)

First, I really appreciate it that the Deutsche Bank can still fund USTC iGEM team, and, with your help, iGEM team offers a great chance for students to get familiar with research, besides that, it also promote students’ capabilities to do research or management. I once thought up an idea to use attenuator to make a biological cryptosystem. To ameliorate this idea I searched lots of paper and design the gene circuitry. Though we used another idea, in this process, I got lots of practice that other students wouldn’t have. I still remember the appreciation and joy when we got the prize with our efforts. Thank you for giving us the chance.

With the experience in iGEM team, I became familiar with research and also got the chance to exchange to UCSD. These experiences made me more interested in doing research and confirm my faith--Save Others’ Lives. What’s more, I got HKPFS, the highest honor for PhD student in Hong Kong (around 100 PhD student one year can get this honor around the worldwide PhD program applicants who apply for the PhD programs in Hong Kong).

Now I’m a PhD stud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Faculty of Medicine in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 decide to forward realizing my dream, and I have a new idea to treat cancer. I will try to develop gene therapy to treat cancer, and if it works I will develop a treatment that only affect cancer cells and may also solve the problems caused by intra-tumor heterogeneity. Besides that, this method might also launch a revolution of the cancer treatment in the future. It seems very difficult, but I have the passion to perform. This is my PhD project, and I also very appreciate it that my supervisor could let me try.

Thank you for giving us the chance to make us become stronger, and what we have done will also benefit the world.

iGEM 2013 USTC-China 队员  赵长隆

iGEM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本科就有了一次带领一个科研团队和管理一个实验室的机会。这给我自己后来进入科研实验室在科研选题,同课题组成员协作以及和导师的沟通交流上都积累了不少经验。

如今iGEM已经成为了生命学院一块招牌,也是学校创新教育的一个代表。它对学生独立创新,团队协作和互利共进等品质的培养、锻炼都是目前学校主体教育所严重缺失的。这也值得引起学校,学生以及关心学校发展的广大校友更大的重视。现在iGEM的国际影响力日趋增升,除了参赛的世界各国高校队伍数量不断增多,也引起了主流科研领域的关注。但科大的iGEM队伍离国际一流强队无论在学术水平还是组织管理上都还有一定距离,学校和学生对iGEM的认识也都还不太到位。这需要历届队伍不断去学习,传承,提高;也需要学校对iGEM在本科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当然也离不开广大校友的关心与支持。在感谢各位校友对iGEM经费资助的同时,也衷心欢迎校友代表与iGEM队员和学校能进行交流,为科大iGEM的发展进步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iGEM 2013 USTC-Software 队员  马帅

非常感谢您一直以来对科大iGem比赛的关心和支持!虽然两年时间过去了,但是回想起当年参加该比赛的那段时光,心里依然难以平静甚至非常激动,那是我大学四年里最难忘一段时光之一,在接触iGem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在大学里参加一支队伍代表科大站在国际的舞台上与来自其他国家的优秀学生进行比赛。从报名参加iGem比赛到拿到iGem软件组国际金牌,历时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收获了很多东西:朋友、快乐、成功......

从查看研究往届比赛各队的课题到自己查找文献去找课题方向,小组讨论确立方向选中课题,再到分工完成课题和比赛的各个内容,我真切体会到了什么是teamwork,感受到了科研的具体流程,这也为我后面的大学生研究计划和毕业设计顺利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果问那段时期我得到最多的东西是什么,我会说是失败和困难。我主要负责的部分是UI的制作,当时情况是,不会QT现学,不懂界面设计搭配现学,不熟C++现补。那段日子的感受是痛苦并快乐且充实着。反而面对成功的那一刻,我并没有太多的兴奋,感觉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当然在那段时间里一起奋斗的队友如今已是我的挚友,平时有事没事约出来交流各种经验,直到毕业前还一起吃了践行饭。在比赛过程中也结交了一些其他学校的朋友,见识了许多奇怪且巧妙的想法,给人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这些东西原来还可以这样玩!

如今我已经毕业了,保研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继续学习,从科大学生变成了科大校友,真的有些舍不得,那人,那物,那事......诶呀,忍不住煽情了。最后还是非常感谢您对iGem比赛的支持和帮助,我非常庆幸能够在科大度过大学四年,为遇到您这样友好愿意帮助学弟学妹的校友感到高兴,如果没有您的帮助,我的这一段经历根本不会出现在我大学的四年里。今后参加工作我一定会向您学习,作为科大的校友为科大的学弟学妹们提供应有的帮助,为科大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iGEM 2013 USTC-Software 队员  李进阳

尊敬的德意志银行,

您好!

我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5届毕业生李进阳(1100),2013年在德意志银行的帮助下,我加入 USTC-Software 软件队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参加“世界遗传机器工程大赛(iGEM)”,并获得一枚金牌(USTC-China 湿实验队同样在德意志银行的支持下,获得一枚金牌)。今年我已毕业,回顾大学四年,如果没有德意志银行的支持,恐怕我将错失本科期间对我最为重要、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段经历。因此,特作此信以感谢德意志银行的慷慨、对科研竞赛的关注和对科大学子的关爱!

iGEM 发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如今已经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合成生物学竞赛,每年都吸引数十个国家、数百所高校、上千人参赛。在 MIT 举行的决赛,更是一场“世界的欢聚”(World Jamboree):参赛队员有机会与来自麻省理工、伯克利、剑桥、帝国理工等欧美名校的学生交流讨论,并得到处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前沿的名校教授的指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最早参赛的高校之一,成绩优异、领跑大陆。

我的专业是理论物理,此前并无生物学与计算机的背景,完全是因为对合成生物学的理念感兴趣——即将细胞视为机器,将工程学的理论与方法引入生物系统,搭建满足需要的“生物机器”——而决定参加 iGEM。比赛分为湿实验(需要进行生物、化学实验)与软件(设计、实现一个辅助合成生物学的软件)两个部分,考虑到湿实验竞赛涉及到的生物化学知识较多,难以在短时间内补充,所以我加入了 USTC-Software 软件队。这是时年大二的我第一次接触科研,系统的经历了调研、选题、定题等一系列过程。当时每周都要阅读很多文献,周末的时候骑车去西校区的生命科学学院的实验室开组会,与队友讨论课题。暑假的时候,课题基本确定,开始进入编程阶段,因为此前编码经验很少,手头上常备各种手册时时参阅。既要设计算法,又要编程将它实现出来,这个暑假过的并不轻松,幸运的是付出最终有了收获,核心算法硬是被我啃了下来。经此一役,我算是对计算机有了一个入门的了解,为我后来研究生阶段转专业到计算机打了非常好的基础。

往届的队伍主要由高年级的本科生和个别低年级本科生构成,没想到的是我们这一届建队时除了一个大三师兄,其余人都是大一、大二。原本我的英语并不突出,无奈队伍年龄较小,加上我的脸皮比较厚、不怯场,被大家推举负责比赛的演讲。暑假临近结束,程序已经写的差不多,我就开始设计制作演讲用的幻灯片,为项目的网站写一些稿子,准备演讲的讲稿等等,忙的不亦乐乎。10月、11月先后赴香港中文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参加地区赛(亚洲)和世界赛,经历了种种坎坷,是一段宝贵的回忆。比赛期间,我接触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来自日本的学生十分认真,收到我们的邀请后准时来听我们的演讲,还仔细的做了笔记;然而他们认真又不失活泼,在赛方组织的高桌晚宴上,日本队伍的装扮最为有趣、气氛最为活跃。在世界赛,我们旁听了一支来自波兰的队伍的演讲,主讲的是一个女学生,思路清晰、收放自如。在由教授和参赛学生共同参与的研讨环节,我见识到了真正的 computer scientist 和 hacker 是什么样子。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世界赛赛前的一场排练,几位在 MIT 和 Harvard 读书的师兄、师姐为我们在 MIT 订了一间教室,观看了我们的预演并且给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当时的演讲还不成熟,一遍讲完听大部分众并不能完全明白我们的项目在做什么。然而,有一位师姐却是例外,她不仅抓住了全部要点而且犀利的指出了我们存在的问题。她所表现出的理解力、表达能力和反应速度令我折服,使我热切盼望有朝一日能够进入名校与这样的同学、教授一同学习。

比赛归来,我深深迷恋上了计算机,利用工程学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所得到的成就感令人欲罢不能。然而对物理的感情尚存,我陷入了“旧爱”与“新欢”的取舍矛盾中。最终,我决定继续本科理论物理的学习,毕业后再作转专业的打算。可以说 iGEM 的经历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这世上因此少了一个平庸的物理学家(希望有一天可以再加一句“而多了一个好的计算机科学家”)。

回忆这段经历,我觉得无愧于入队之初面对种种困难对自己说的一句“挑战自我、改变人生”。实际上不仅仅是我,我的队友被这段经历深深影响:我们的队长(那位建队时仅有的高年级学生)去年毕业后赴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攻读电子工程博士;另一位队员在去年参加了大学生创业计划,今天他的产品已经上线,他希望有一天能做中国的扎克伯格。所有队员的视野无疑都得到了极大的开阔,毕竟不是每一个本科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在人生最好的年华里,与来自全校各院彼此并不相识的一群学生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聚在一起,历经寒暑,受尽挫折,最终站在世界的舞台上。而我们不会忘记,是谁使得这一切成为可能。现在我即将成为一名研究生,回想起参加比赛的日日日夜夜仍然激动不已。我想当我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这段经历仍将激励我继续向前。

最后,再次感谢德意志银行的慷慨支持与关爱!并希望今后有更多的科大学子可以继续享有像我们一样的幸运!

iGEM 2013 USTC-Software 队员  陈少华

首先非常感谢帮助我们IGEM团队的德意志银行和热心校友。记得自己大一时抱着学习的态度参加IGEM,当时的自己对团队合作、科研课题、对外交流基本没有经验,通过大半年与优秀队友的的合作交流,我们得以去MIT与世界其它高校的学生交流。参加IGEM最大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1、团队合作能力: 对于科大学生来说,本科阶段很少有类似IGEM这样的合作比赛机会。

2、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比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是以前未曾遇到的,不过最终都被我们想方设法克服了。

3、开拓眼界: 第一次做飞机,第一次去上海,第一次去香港,第一次去美国,不得不说这次经历真得很有意义。同时能与国外一流高校同台竞技,也收获良多。 我即将大四,这些方面收获也将在我接下来的学习科研中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再次感谢你们的帮助!

iGEM 2013 USTC-Software 队员  谈浩森

2012年,我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学习,因力学课与当时担任助教陈锴沣师兄(现在就读于斯坦福大学)相识。他是2012年USTC-Software的队员,从他那里我了解到iGEM并与之结缘。在参与iGEM的准备与比赛的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龄人,学习了做科研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和相关的技能,体验了从提出问题到成果实现,再到宣传推广的全过程。

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年级,拥有不同学术背景的我们,在备战iGEM的目标下走到了一起,互相帮助,刻苦钻研,并接下了深厚的友谊。为了完成比赛项目,我们都是从零开始学习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且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成为了自己负责领域的“专家”。这种科学计算软件的开发经历,使得我们懂得在团队中如何分工协作,更加充分地认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许多队员在未来深造的方向选择了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这与他们在iGEM中学习知识和负责的工作有很大的关系。就我个人而言,我学习了合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部分内容,学会了利用软件搜集,管理文献,整理笔记,梳理思路,掌握了网页设计和学术海报设计的技能,获得了能够编写带界面的软件能力。在我后来做的大学生创新训练中,这些经历是我很快地进入状态,并且能够和组员高效的分工合作。

iGEM是一个国际性的交流平台。在展示成果的过程中,我们展现学术成果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使用英语的能力也得到提升;在与其他大学的选手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获得了提升,视野得到了拓展,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得到锻炼;而这些技能使我们未来的学术生活中获益匪浅。

iGEM 2013 USTC-Software 队员  周墨南

作为一名科大的学生,iGEM可能是自己本科学习阶段参加过的最有意义的活动。我很庆幸当初师兄占用了我们一点点普通化学原理课程的时间向我们展示了iGEM USTC-Software的纳新报告,当时的我也没有怎么多想,只是感觉在科大这样的学术氛围中,每天只有写写算算,自己缺少这种动手创新的经历。于是乎,怀揣着一颗好奇心、求知心,走进了合成生物学的奇妙世界。之后,幸运地成了iGEMer大家族中的一员;之后,遇到了你们——我亲爱的队友们;之后,迎来了一段注定永生难忘的记忆……

参加iGEM带给我的不仅是一些新的知识,更是众多能力的养成,比如:有效查阅英文文献的能力、团队组织分工合作的能力、与他人交流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可以说,这些能力都将涵盖于今后科研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iGEM 对我来说是科研工作的一个很好的启蒙,让我提前走进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之中。

当初的我很享受和队友们共同合作的感觉,平时我们都亲切地称队长为“老大”。十几个人十几台电脑,在生院363实验室中经常看到我们一排“不合群”的码农不穿白大褂,谁叫我们是软件组呢。还记得我们一起花了几个月时间去定课题、一起跑到上海去办签证、一起熬夜赶wiki、准备presentation和poster,回想自己从未如此地投入!半年的努力工作,我们换来了更开阔的眼界:两次比赛我们踏上了从未走过的土地、遇见了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人,因此也结交了许多有趣的外国友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永生难忘的记忆。

在这里万分感谢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与德意志银行(DB)对我们的资助,为我们科大2013年的iGEM队伍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提供有力的支持。

致谢:

新创基金谨对高峰(78少)校友和德意志银行连续四年(2012~2015)资助中国科大iGEM代表队表示感谢;也向其他曾经捐赠中国科大iGEM代表队的校友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iGEM所有队员对于此次调查给予的支持。

中国科大捐赠方式

—您的公益捐赠可获美国与中国个税减免!

温馨提示:仅限中国科大校友捐赠,不向社会人士募捐,请知悉。您的公益捐赠将获税前扣除优惠

中国与海外(除美国外)捐赠方式

1)支付宝账号:

    支付宝二维码:手机支付宝扫描即可支付

                        

2微信捐赠:向公众号“USTCIF”发送“微信捐赠”,按提示操作即可。

3) 在线捐赠:点击 GIVING.USTC.EDU.CN, 支持支持全球各银行网银与信用卡;

4) 银行账号(温馨提示:仅限中国科大校友捐赠,不向社会人士募捐,请知悉)

户名: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公益基金会

账号:1109 1820 0010 106

支行名称:招商银行北京中关村支行

附言:“西区杰出教学奖”或您的指定项目

美国捐赠方式

Paypal与Google Wallet账号:

美国信用卡方式:点击 GIVING.USTC.EDU.CN, 支持支持美国和全球各银行信用卡

支票:

您可书写支票之后,通过手机拍照(或扫描)Email发送给我们,不必通过信件寄送,我们期望通过互联网的快捷手段方便您的捐赠。

请将注明"payable to USTCIF"的支票正反两面均扫描(或手机拍照)Email发送到如下地址,您对捐赠指定用途如有指定,请在支票或Email标注为盼。

Email:

说明:我们不接受科大校内学生捐赠;建议仍在深造之校友捐赠不超过20元;工作第一年校友捐赠不超过50元。

相关链接

德意志银行资助2015年iGEM代表队

德意志银行资助中国科大iGEM代表队

支持科大后生,壮行金牌之师

2014年中国科大iGEM代表队双获金牌

2013年中国科大再夺双金

2012iGEM,中国科大勇夺两金和最佳软件项目奖

iGEM代表队亚洲区一金一铜晋级决赛

2011年iGEM香港预赛花絮照片

iGEM2010年资助款授权划拨

iGEM2010,中国科大再获两金!

决战麻省,双金之路

着我征衣乘月去,不破楼兰终不还!

2010年iGEM队员心声

三年风雨路,iGEM摘金

关于iGEM

2015-08-19 上一篇: 第30届郭沫若奖学子学成 下一篇: 2016年海外交流基金获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