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一辈子书,能换多少斤排骨?

第十一届“困学守望”奖教金揭晓

向杀手致敬,立即捐赠“困学守望”! 捐赠方式见页尾

9月23日上午,第十一届“困学守望”教学奖颁奖典礼在理化大楼一楼科技展厅举行。典礼中,创始捐赠人刘亚东提出:困学守望终身成就奖10年前是3万元,现在是5万。这些钱十年前能买3000斤排骨,现在只能买2000斤。当年能买5平米房,现在能买2平米吗? 作为捐赠人他感到惭愧:我们给教一辈子书的老师的回报实际上贬值了!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窦贤康、“困学守望”教学奖创始人、我校774校友刘亚东,新创校友基金会执行委员会张树新主席、胡韶山委员,人力资源部部长褚家如、物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叶邦角、副院长徐宁,数学学院执行院长李嘉禹、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邓建松、副院长李思敏出席颁奖典礼。典礼由“困学守望”教学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物理学院刘万东教授主持。

窦贤康代表学校致辞,他讲到,“困学守望”教学奖是由774校友刘亚东先生捐资设立,从近年来的影响和效果来看,极具远见卓识。亚东校友在捐赠设立的时候,将奖项定位为支持教学,并且在奖项的设定上兼顾每个年龄段的教学者。这项教学奖已经坚持了十一年,成效明显,对长期坚持教学的老师来说,是个很大的鼓励。学校也极尽所能地保证对教学投入和对老师的激励。最后他希望物理学院和数学学院在保持高水平的科学研究的同时,能够吸引更多的青年教师投入到本科生基础教学中来,进一步保障科大的核心竞争力。

教一辈子书,拿一次终身成就奖,能换多少排骨呢?

刘亚东校友在发言中说到,困学守望奖已经坚持了11年,相较科大教师们对教学事业的付出来说,这些奖金并不算多。11年前之所以设立这个奖项,是为了表明心愿和态度,更是希望科大能够把教学和育人为本的精神传承下来。他讲到“作为科大的校友,我的贡献非常有限,在此要感谢的,还是各位老师和校友会的辛勤努力”。

创始捐赠人刘亚东提出一个搞笑的问题?困学守望终身成就奖等于多少斤排骨?10年前是3万元,现在是5万。这些钱十年前能买3000斤排骨,现在只能买2000斤。当年能买5平米房,现在能买2平米吗? 作为捐赠人他感到惭愧:我们给教一辈子书的老师的回报实际上贬值了!虽然说,奖项的荣誉高于物质,可是十年前给予优秀教学奖的青年老师5000元的奖励,在生活上帮助很大。今天呢? 作为校友,他感谢新创基金会付出的努力。他也向新创基金会主席张树新提议:困学守望和房价挂钩做不到,能和排骨挂钩,争取对教一辈子书的老师有真正的帮助吗?

张树新主席代表新创校友基金会祝贺所有获奖的老师。她说,新创校友基金会自2007年创立开始,就延续了刘亚东校友的精神,设立教学奖项,支持母校基础教学。新创基金会将继续坚持支持困学守望教学奖,酌情调整奖金,积极协助推进母校的基础教学工作。

张树新发言呼应刘亚东的排骨之问,谈到新Moore定律,每18个月,单位人民币能买到的住房面积减少一半。她表示:困学守望奖金应该争取的目标是:比排骨挂钩目标太低,比房价挂钩太难,取中间值。

褚家如部长宣读了第十一届“困学守望”教学奖获奖名单,张鄂棠、霍剑青、詹如娟等3位老师荣获育人终身成就奖,吴健、罗罗、侯波、陈仙辉、曹金祥、完绍龙、王少杰、马锦秀、齐开国、刘斌等10位老师荣获杰出教学奖,郑业龙、史毅茜、宁吴庆、夏银华、赵立丰、乐珏、王占锋、金百锁、朱弘、廖源、段昌奎、邓友金、鄢文标、丁桂军、张一飞、潘海俊、王春成、王声波、李传锋、魏渭、陈巍、郭国平、任希锋、代如成、韦先涛、郑志军等26位老师荣获优秀教学奖。

刘万东教授先后介绍了三位获得育人终身成就奖的老师执教科大静心教学的事迹

张鄂棠老师发表获奖感言

詹如娟老师发表获奖感言

刘万东总结发言。他讲到,困学守望奖面向的是数学和物理的基础课教学,不接受个人申报,只能由他人提名和推荐,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奖。11年前之所以设立这个奖,也是考虑到当时正好是科大第一届教师面临退休的时间,这些教师为科大的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因此与捐资人商议设立了终身成就奖。杰出教学奖和优秀教学奖则是面向中年、青年教师。这种奖项设立方式,一方面是为这些老教师进行表彰,另一方面也是为年轻人进行鼓励。到了今天,我们将困学守望奖颁发了11年,使它成为了科大教学奖里最成功的一个教学奖,也就相当于学生里的郭沫若奖。现在我们更要坚持这个奖,进一步激励科大那些默默无闻耕耘中的老师们,也通过推进基础教学,继续做好科大物理、数学两大品牌。

(新闻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

获奖教师合影及现场照片

“育人终身成就奖”获奖者照片及简历

张鄂棠

张鄂棠,1934出生,196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973年至1995年,任教于中国科大数学系至退休,任副教授。曾于1990年-1991年、1990年-1995年分别教授少年班、近代物理系单变量微积分、多变量微积分课程。于1994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

在多篇校友回忆录中,张鄂棠老师都是科大传说中的四大杀手之一,其余三位为倪其道、朱栋培、李百浩。

在MIT教授李巨(90级少年班)博士的采访中,李巨说:“张鄂棠几乎包揽了所有90级少年班的数学课程,例如数学分析,多元微积分、线性代数、复变、数学物理方法。”

另有校友在《十年夜雨》一文中回忆,一次在张老师的课上,外面突然飘雪,向来一丝不苟的他笑着让大家提前下课,出去玩雪。文章说,张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像邻家的爷爷。他的板书很清晰,上课极准时,一点一点用最浅显的语言拓宽我们关于极限的概念。他的声音不大,但教室特别安静,坐在最后一排也能清楚听到。

另外,文章还写道:“都上过张鄂棠老师的课很久了才想起张老师早些时候也是用一招“兰花拂穴手”打得傲气十足的科大学子丢盔弃甲的冷血杀手。刚进科大的学生都是各中学的佼佼者,意气风发,志得意满,自以为全中国老子第一,期中考试过后你试试看,一刀下去总有十数人落马,当时就让你知道什么叫中国科大,什么叫好好看书。我上张先生的课的时候,他已经杀性大减,立地成佛了,许是人上了些年纪,厌倦了这江湖恩怨,手下也就温柔多了。在张先生手下捞了88的分数,勉强过得去,不过据说还是有几个人被张先生大象稀形的刀锋无意砍伤。"

 

霍剑青

1970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航空仪表专业。1977年2月开始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历任天文与应用物理系主任、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会副主任。曾兼任教育部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基础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委员。

三十多年来全面承担了普通物理、理论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等课程及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指导硕士生、博士生等各项教学、科研工作。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思路和实践效果方面有突破。1994年-2004年主持了物理实验课的改革与实践,率先于全国高校全面提出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的思想并主持实施。研制了国内外第一套虚拟实验教学软件“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开辟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为实现网络远程实验教学开创了途径和方法。在大面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并在全国起到了广泛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上述改革的主要思想和内容已凝练到2008年版和2010年版“教育部理工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

所负责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2001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主持的“大学物理实验” 课程2003年被评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所负责主编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被评为教育部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主持建设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心2005年被评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级示范中心,作为带头人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2007年被评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作为主要获奖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共8项。作为负责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学软件6部、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大学物理实验”(一、二、三、四册)2套,发表科研论文、教学研究论文各50余篇。2002年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2003年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2007年获国家级名师奖。

新闻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新创基金会有增删。

詹如娟

196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 毕业后一直在高等学校和研究所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过电动力学、应用等离子体物理、等离子体放电原理、电磁学等课程。

1988年后主要从事低温等离子体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制了适用的直流、微波(ECR及微波表面波) 等离子体源,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合成金刚石、类金刚石、碳化硅、碳化钽等多种功能薄膜、进行了铁基材料表面等离子体氮化及聚合物表面等离子体改性等相关的等离子体应用及应用基础研究。建立了多种用于低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参数诊断手段,开展了等离子体参数对这些过程影响研究。利用加栅网和掺入惰性气体两种方法成功进行了等离子体电子温度调整控制,并研究了电子温度的调控对PCVD过程反应粒子的影响。开展了大气压辉光放电实验研究,成功使用多种形状的电极,在多种气体中获得了稳定的大气压辉光放电,并成功研制了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喷流装置和大气压表面放电装置,进行了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的应用研究。

会后,刘亚东邀请张树新等新创基金会等负责人,当场讨论能否适当增加“困学守望”终身成就奖奖金额度的问题。由于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多为70岁甚至80岁在科大教学一生的老教授。他们为科大奉献的年代,工资收入并不高。如何在物质和精神上多给予回馈,成为重点话题。新创基金会主席张树新承诺:将和刘亚东博士一道争取尽快提升奖金支持力度。而杰出教学奖、优秀教学奖的奖金额度也将一并讨论。

“困学守望”奖教金简史

2006年,刘亚东(774)为支持中国科大母校长期保持高质量的基础课程教学水平,捐资60万元人民币,设立“困学守望”奖教金,奖励在中国科大承担数学、物理基础课教学的优秀教师。该奖涉及20多门基础课程,奖项包括:“困学守望”育人终身成就奖,每年1-2名;“困学守望”杰出教学奖,每年5-8名;“困学守望”优秀教学奖,每年10-15名。

“困学守望”奖教金颇具深意:“困学”出于《论语》“困而学之”,意为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困学”是治学的境界;“守望”是则是刘亚东校友设立奖项的愿望,希望“老师尤其是教基础课的老师们,能够静心守护在教书育人的神圣岗位上”。

2006年创立困学守望奖教金之后,该奖一直用于奖励“潜心钻研、清心治学、为本科基础教育事业尽心尽力的老师”。2009年,刘亚东决定继续通过 “困学守望”支持中国科大,开始“困学守望”第二期。 经协商,从2009年起,新创基金会加入“困学守望”管理,第二期“困学守望”奖教金每年额度30-40万元。新创基金会每年将匹配人民币10-20万支持困学守望基金。2009年9月,赵厥超(831)等多位校友通过新创基金会捐赠“困学守望”奖教金。

“见贤思齐”,新创基金会将努力支持中国科技大学加强基础教学工作,对刘亚东赵厥超(831)等校友捐赠“困学守望”深表谢意,也欢迎更多校友捐赠支持。

2011年9月17日,新创基金会发起“挑战北马,捐赠困学守望”行动,目标为筹集1000笔、总额为53万元的捐赠,支持“困学守望”奖教金。

中国科大闪电捐赠方式
—您的公益捐赠可获美国与中国个税减免!

1)   微信捐赠:关注微信公众号USTCIF。点击“微信捐赠”即可完成。

手机微信扫描可支付

2)   支付宝账号:

支付宝二维码:手机支付宝扫描可支付

3)   在线捐赠:点击 GIVING.USTC.EDU.CN, 支持全球各银行网银与信用卡。

4)   银行账号

 

户名: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公益基金会
账号:1109 1820 0010 106
支行名称:招商银行北京中关村支行

5)   美国与国际捐赠:Paypal账号: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链接到paypal支付页面:

信用卡方式:点击 GIVING.USTC.EDU.CN, 支持全球各银行网银与信用卡;

支票

您可书写支票之后,通过手机拍照(或扫描)Email发送给我们,不必通过信件寄送,我们期望通过互联网的快捷手段方便您的捐赠。如您对捐赠指定用途如有指定,请在支票或Email标注。

Email:

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USTC Initiative Foundation, USTCIF)是美国国内税务署认可的501(c)(3)免税组织。在美报税(不限于持有美国护照或绿卡人士)之捐款完全免税。

USTCIF's EIN(Employer Identification Number,Tax ID): 27-4542683

Match Gift:多数美国著名公司匹配您通过新创基金会(USTCIF)给中国科大的捐赠。名单与信息点击这里。 您效力的公司如不在其中,欢迎联络我们

附言:“关键学科发展基金”或您的指定项目

关于捐赠目标:年度筹款行动目标是争取5800人(非5800人次)捐赠。争取更多校友支持,比鼓励少数校友反复参与更重要。新创基金会不接受科大校内学生捐赠;建议仍在深造之校友捐赠不超过20元;工作第一年校友捐赠不超过50元。基金会将尽可能检查退回科大在校学生的捐赠,退回年轻毕业生大额捐赠。

截止10月31日上午9:30,已有约2808人通过新创基金会捐赠中国科大,年底前仍需争取2992人参与。

关于“关键学科发展基金”

中国科大“关键学科发展基金”第一批将支持数学、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生命科学等四学科(学院)的发展,支持引进国际一流青年人才。关键学科网页(含学院规划、院长致辞等详情)正在逐步更新中。

关键学科(学院) 定义原则是:

1)该学科(院系)是中国科大亟待发展的关键且薄弱(或曰有潜力)学科。因资源有限,本着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原则,支持更多能以四两拨千斤的力度带来改变的学科,而非已占据领先位置的学科。

2)学院院长兼具高度事业心和执行力。该院系领导不能仅是杰出科学家,且须是好的管理者,在管理岗位努力作为,愿景规划清晰。

2015年9月至今,新创基金会进行了超50人次调研,前述四学院院长均向理事会通报其学院发展规划。“关键学科发展基金”已通报中国科大,校方领导感谢后问“能保证未来5-8年每年连续支持1000万元吗?”可见学校之期待与急迫。

2016-09-18 上一篇: 冯玉瑜教授逝世,在科大执教一生 下一篇: 杀手张鄂棠:我不做恶人好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