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精神杰出教学奖评选结束

相关阅读:西区精神杰出教学奖设立

西区精神杰出教学奖2016年评选时间

西区精神杰出教学奖评选管理办法

近日,2016年中国科大西区精神杰出教学奖评选进入公示阶段。由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生命学院、信息学院和核学院分别推荐候选人,经教学院长会评选,安虹、顾为兵2位老师获得“西区精神教学成就奖”,王翔等10位老师作为“西区精神优秀教学奖”候选人。

中国科大教务处已将候选人名单公示(公示期截止为12月22日),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向教务处反映(请参见下图)。中国科大教务处公示链接与联络方式等请点击这里(该通知电话区号被略去,中国科大所属的合肥市电话区号为0551)。

西区精神杰出教学奖由杨浩涌(9609硕,瓜子网创始人、赶集网CEO)2015年捐赠150万元,并由全球超过2000位校友捐赠设立该教学奖,向西区基础课教师致敬(注:杨浩涌当年一次性向母校捐赠500万元)。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感谢捐赠校友的支持与信任。

西区精神教学成就奖(按姓氏笔划排序)

安虹    顾为兵

西区精神优秀教学奖(按姓氏笔划排序)

王翔    王相綦   叶中付   许胤龙     陈海波

李卫芳    陆伟    沈连婠    张昱     洪泂

何为“西区精神杰出教学奖”

1987年始,“不要命”的西区人建立了工程、信息、计算机、生命等学院。没有西区,则中国科大只是“有科学无技术”的学府。西区是孤独蛮荒中野蛮生长的中国科大精神!

杨浩涌承诺:期待在2015位校友捐赠科大后,三天内向母校一次性捐赠500万元,其中150万元用于“西区精神杰出教学奖”。

西区教学奖是 “困学守望”“瀚海航塔”等教学奖的延伸。西区教学奖设立后,科大教学奖光谱将兼顾理工,更完整平衡。此前的“困学守望”与“瀚海航塔”等教学奖,前者仅限数理课教师;后者60-80%获奖者来自东区理科。西区教师对教学的贡献,应当得到足够激励。

关于中国科大西区杰出教学奖:原则、范围与额度

经中国科大校领导、教务处与杨浩涌校友商定。中国科大教育基金会与新创基金会将争取2015人次、总额为数百万元的“西区杰出教学奖”。每年奖励额度:20-30万元。

评选原则与方式:保证流程公正公开;不扶贫、不撒胡椒面,达成促进教师上教学一线效果。由教务处、前述学院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民主投票讨论。

学科与学院范围:主要为西区的工程和应用学科。涵盖工程学院(5、9、13系和火灾)、信息学院(6,10和23系)、计算机学院(11系)、生命学院(8系)和核科学学院(加速器)。

评选范围:授奖年份前1-2年担任基础教学任务的通修课和学科基础课老师。

附:西区精神杰出教学获奖教师简介

西区精神教学成就奖

安虹

1963年生,山东胶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室主任,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学位点负责人,已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23年,主要教授计算机学院、少年班学院及部分其他学院的计算机系统概论(H)、高性能计算、高性能处理器体系结构等课程。

1984年华东冶金学院本科毕业,获工业自动化专业工学学士学位。分别于1993年和2000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获计算机专业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1993年为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人员,从事图形图像并行算法和体系结构方面的研究工作。1995-1996年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客座研究人员,从事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并行程序设计环境方面的研究工作。2001-2004年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后,从事高性能微处理器体系结构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过2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并行处理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和软件登记10余项,出版教材1部,译著1部。现为国际高性能计算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结构专委会委员和高性能计算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数学软件分会会员,IEEE/ACM会员、《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编委、以及20多个计算机体系结构相关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成员。

曾获得中国科大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华为优秀教师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先进个人、中国科大平凡基金教育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

顾为兵

1958年生,副教授,已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29年,主要教授数据结构及其算法、计算机程序设计A和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等课程。

1982年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金属塑性成形专业。于1987年硕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87-1996年曾任教于西安交通大学,1996年10月起,任教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学院。

曾于2012年当选科大首届“瀚海航塔——我最喜爱的老师”十佳教师、并获得2012年中国科大校友基金会优秀教学奖、2008年科大首届平凡基金教育杰出奖、2007年“杨亚校友—教育奖”等。并编著《数据结构及应用算法》、《计算机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及应用算法》(第2版)等。同时承担安徽省教育厅多项教学改革项目,如:计算机程序设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与实践、数据结构及应用算法实验教学研究等。

西区精神优秀教学奖

王翔

1964年生,安徽合肥市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23年,主要教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精密仪器设计、机电系统设计、现代制造技术等课程。

1988年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1993年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获得工学硕士学位。从1993年起,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3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

曾获得2006年度优秀德育工作者、2006年校优秀班主任奖,和2010年第五届“杨亚校友-教育奖”,和安徽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励。曾承担安徽省教育厅多项教学改革项目,如:以质量为核心构建机械与测控专业融合的理工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整合机械工程基础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等。

王相綦

1944年生,研究员,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38年。主要教授加速器物理和核能物理与技术概论等课程。

196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本科毕业,198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82年至2009年,参加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与合肥同步辐射光源预制研究、物理设计、工程建设和调束研究,获1992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1995年负责组织合肥同步辐射光源运行。2009年12月作为回聘教授,任教于中国科大核学院。

曾获得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5名,2012年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2014级新生“科学与社会”研讨课优秀论文指导教师奖等。

长期从事加速器物理与相关工程技术的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承担过二期工程子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指导过的研究生并授予学位的20人次,其中硕士学位8人,博士学位12人。其中1人入选千人计划回国工作,2人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B岗位。

叶中付

1959年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教授,已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28年,主要教授工程数学、信号检测与估计、高阶谱分析和统计信号分析与处理等课程。

1982年和1986年分别获得合肥工业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5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教授和博导,学校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博导,《通信学报》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编委,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仪器科学及测控技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IEEE、IET、《通信学报》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国内外学术期刊评审人。

研究方向包括阵列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雷达信号处理以及图像处理。主持了30余项科研项目,在IEEE、IET、Elsevier、Springer以及《通信学报》、《数据采集与处理》、《电子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曾获得2008年中国科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2002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个人、2000年安徽省R&D资源清查先进个人、2009年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荣誉称号、2012年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荣誉称号、2010年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平凡基金-教育奖”、2005年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宽城育才奖”一等奖和2005年中国科大“华为杯”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优秀指导奖等。

许胤龙

1963年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33年,主要教授组合数学、图论和计算数论等课程。

1983年于北京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1989、2004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分别获硕士、博士学位。1994-1996年赴德国多特蒙德(Dortmund)大学进修访问。担任国家教育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九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常务副主任、安徽省高性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

曾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计算机学科研究生国际化合作培养探索与实践”、中国科学院优秀指导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奖等,并编著《组合数学引论(第二版)》等。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各1项,参与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多项。

陈海波

1968年生,工程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已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20年,主要教授振动理论、材料力学等课程。

分别于1989年和1992年,于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得本科与硕士学位。1996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博士学位,1996年7月起任教于中国科大近代力学系。1998年2月至7月至英国Cardiff大学做访问学者;1999年4月至2001年7月,在德国Karlsruhe大学任洪堡研究学者;2007年8-12月,至日本信州大学任访问教授。

曾参加《计算力学基础》教改项目,获1998年度校级优秀课程称号,并获得校优秀班主任、华为优秀班主任、华为优秀青年教师奖、2004年全国力学教学优秀教师、2009年度优秀研究生导师、杜庆华工程计算方法奖、中国科大2015年度“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及第19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赛“服务机器人精确测试”项目冠军等。其《基础力学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于2015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李卫芳

1971年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21年,主要教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I)、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和生物化学等课程。

1992年,于安徽大学获得生化微生物专业理学学士;1995年获得扬州大学植物生理生化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与中国科大获博士学位, 2002-2005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任教于合肥经济技术学院。

现主要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校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863海洋技术领域重点项目子课题,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973等项目。以主要作者发表相关论文26篇。所授本科生专业课《生物化学》2007年被评为安徽省精品课程(第二完成人)。2012年,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获三等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学基地科研训练及科研能力提高项目》和安徽省教育厅《生物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

陆伟

1969年生,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讲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18年,主要教授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线性电子线路和Matlab编程及其应用等课程。

1990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分别于1999年和200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取得硕士与博士学位。1999年起,任教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学院。

曾组织同学参加安徽省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担任参赛同学暑期集训辅导工作。其中,一组同学获得全国一等奖,两组同学获得全国二等奖,于在2010年与2013年两次获得安徽省特等奖的成绩。2010年起,管理信院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系统设计开放实验室。2011年起,负责组织信息学院英才班电子设计竞赛;并指导学生参加2016年第16届校机器人大赛,获图书上架机器人最佳教练奖。

沈连婠

1946年生,工程科学学院教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45年。主要教授有限元及其应用、机械制图+CAD等课程。

196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年入党,现为中国科技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学督导专家组成员,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与仪器系CAD/CAM研究室主任、基层党支部书记。

1985年,至日本东京大学,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合作研究;1988年-1990年,德国汉堡Deutsches Elektronen Synchrotron(DESY)访问学者。2000年以来,与日本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YEC)合作研制基于特征的CAD/CAM一体化软件和AutoCAD 的二次开发。长期从事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领域的应用基础及应用研究。曾于2012年被评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瀚海星云 我最喜爱的老师”,2010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9年被高教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等。

张昱

1972年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21年,主要教授编译原理、编译原理和技术(H)和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等课程。

199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系,获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现任计算机系软件与理论教研室主任,院教工科技楼党支部书记。中科大-耶鲁高可信软件联合研究中心成员。

曾获得2016年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15年校优秀共产党员、2010、2008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08年校“王宽诚育才奖”一等奖,及2006年校青年教师优秀教学津贴等。其《编译原理(第二版)》获2009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目。并先后主持了4项和英特尔公司合作的项目以及其他项目;作为技术骨干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洪泂

1970年生,安徽人,中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11年,主要教授系统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和合成生物学导论等课程。

1993年于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1996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硕士学位。2003年,博士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曾于1996-2003年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3年至2006年在京都大学和石川县立大学作博士后研究,2006年至2008年在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作博士后研究。 2008年4月作为中国科技大学优秀人才引进,现为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2009年2-6月,在美国休斯敦大学学习基于芯片的高通量DNA合成技术。共发表SCI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2篇。

曾获得201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研究校长奖、2013年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和2016年首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三等奖等。并从2009年起,担任科大国际遗传工程机器竞赛(iGEM)队伍指导教师。

2017-01-06 上一篇: 预告:9月24日北京校友金秋午餐会 下一篇: 2016年年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