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关键学科发展基金”数学科学学院项目进展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2016年“关键学科发展基金”数学学院项目进展

2016-2017年关键学科发展基金项目进展

2016-2018年“关键学科发展基金”项目汇总

一、项目缘起

2016年中国科大启动了 “捐赠关键学科,成就一流科大”年度筹款行动。新创基金会在2016年年底争取到了不低于5800位校友捐赠、120万元的草根校友捐赠,设立“关键学科发展基金”。中国科大“关键学科发展基金”第一批支持数学、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生命科学等四学科(学院)的发展,支持引进国际一流青年人才。

二、2019年项目进展

2019年,学院通过新创基金会资助了11位青年领军人才,他们是从全职杰青、百人、特任研究员等众多优秀人才中脱颖而出。他们分别为:马杰、王兵、王作勤、刘世平、杨迪、陈仁杰、陈世炳、陈洪佳、徐宽、梁永祺、盛茂。由于涉及薪资,属于保密信息,故无法将资助金额公布。

三、获奖者简介

马杰

马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取得理学士学位,2011年,在乔治亚理工学院数学学院取得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3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担任亨德里克助理教授 。2013年至2014年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自2015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任教授至今。

科研简况:

研究领域为离散数学,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极值图论,结构图论,概率组合以及他们在离散优化、计算机科学中的算法方面的应用。在现代离散数学的一些中心问题上,已经得到了多项重大创新成果。截至目前,共发表科大为第一单位学术论文9篇,其中JCTB,Combinatorica, RSA离散数学国际顶级学术杂志6篇;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在科大或者以科大为第一单位)共3次;受邀参加国际会议、访问国际知名大学并做学术报告若干次;为第七届全国组合数学与图论大会(2015年)大会报告人。

王兵

王兵,1998年入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2003年赴美,求学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数学系,于2008年博士毕业。此后历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师,石溪大学西蒙斯几何与物理中心研究助理教授,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职)。于2018年回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任教授。

科研简况:

研究专长为几何流,特别是凯勒里奇流、里奇流和平均曲率流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分几何、代数几何、偏微分方程。截止目前已发表期刊论文二十余篇,受邀参加国际会议做学术报告若干次。

王作勤

王作勤,男,安徽黄山人。1996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2003年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2008年取得博士学位。之后2008年到2010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J.J.Sylvester助理教授,2010年到2013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任博士后助理教授。2013年7月全职回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担任教授、博导。

科研简况:

研究方向为微分几何,主要研究半经典极限下Laplace型算子谱与背景空间的几何、分析性质之间的关系。主要学术成果包括:针对薛定谔型算子,定义了多种谱不变量,并用之得到了很多逆谱结果;研究对称性与谱之间的联系,引入广义Legendre关系并用之证明了在对称群较大时薛定谔算子等变谱可决定势函数;发展了基于相空间内迷向子流形的半经典分析理论,该理论是半经典Fourier积分算子理论的推广,有着诸多的应用;此外对谱几何中的很多经典问题例如逆谱问题、等谱紧问题等均有涉猎。目前主持面上项目一项,主持校内创新项目一项,参与天元平台项目。论文发表于Geometric and Functional Analysis、Journal of Differenital Geometry、Journal of Functional Aanalys、Inverse Problem等国外一流数学期刊。

刘世平

刘世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至2006年,就读于山东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6年至2008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2008年至2012年,就读于莱比锡马普数学所和莱比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3年在莱比锡马普数学所进行博士后研究 。2013年至2016年在杜比大学任职研究助理进行博士后研究。自2016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任教授至今。

科研简况:

主要从事于微分几何、几何分析、谱几何、图谱理论、谱聚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功运用图谱理论中发展的方法,回答了 Funano和 Shioya关于黎曼流形以及 Alexandrov空间上高阶特征值维数无关估计的公开问题和猜想。发表数篇论文,多篇被SCI收录。

杨迪

杨迪,2013年7月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2013年到2018年先后在意大利SISSA和德国马普数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9月起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授。

科研简况:

目前从事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关于曲线模空间、 Gromov- Witten不变量理论与可积系统理论,特别在 Hodge积分、 Gromov Itten不变量等研究领域中做出令国际同行公认的研究成果(包括提出一系列猜想,证明 Hodge( UE correspondence猜想,引入李代数对应的拓扑常微分方程),并在tau函数理论中做出了开创性工作引入了矩阵预解式方法。共完成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10篇已被正式发表或接收,5篇发表在 Advances in Mathematics,IMRN, Lett in Math Phys等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

陈仁杰

陈仁杰,分别于2005年和2010年在浙江大学数学系取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11-2015年期间先后在以色列理工大学(Technion)计算机系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Chapel Hill)计算机系任博士后,2015–2019年为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计算机研究所课题组负责人,2019年至今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2011-2013年获得以色列理工大学Aly Kaufmann博士后奖学金,2010获得CVPR 非刚性形状分析和可变形图像对准Workshop最佳论文。

科研简况:

研究方向主要为几何处理、离散微分几何、计算几何、几何建模、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实时三维成像等。目前在多个国际学术杂志任审稿人,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得两个软件专利。

陈世炳

陈世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2005年和2008年于北京大学取得数学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于2013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取得数学专业博士学位。2013年于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任博士后,2014-2017年于澳洲国立大学任博士后。

科研简况:

主要研究领域为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近年来的主要工作集中于 Monge-Ampere类型的方程及其在最优传输中的应用,同时也在曲率流,不等式以及 Lp Minkowski问题方面取得了若干成果。目前已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陈洪佳

陈洪佳,数学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7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取得理学士学位,200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取得基础数学博士学位。陈洪佳博士自2008年9月起先后在加拿大约克大学和阿尔伯塔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7月开始在加拿大劳里埃大学访问。自2014年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任教授至今。

科研简况:

陈洪佳教授一直从事基础数学中李理论的研究。在SCI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8篇。对Q型扭仿射李超代数相关的量子超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教学和学生培养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已开设本科生课程4门,研究生课程3门,课程评估良好,其中一门本科生基础课课程评估结果排在全校前15%。

徐宽

徐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特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百人计划”入选者。2005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取得学士学位,2010年于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和新泽西州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11-2012于美国通用电气全球研发中心任算法工程师,2012-2015于牛津大学任博士后研究员,2015至2018于肯特大学任助理教授。

科研简况:

目前从事的研究工作主要是计算数学和数值分析中的逼近理论( (approximation theory)和谱方法( (spectral methods),特别在线性算子( linear operator)逼近、有理逼近( rational approximation)、函数插值理论( interpolation)等研究领域中做出令国际同行公认的研究成果,并在卷积( convolution integral)的快速算法、卷积方程( convolution integral equations)的求解等领域做出了一些开创性的研究。5年来,共完成学术论文10篇,其中8篇已被正式发表或接收,发表在 SIAMJ.Sci. Comput.(SISC),IMJ. Numer.Anal( IMAJNA).,J.Sci. Comput.(JSC), SIAM J.App1.Math.(SIAP)等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2016年获得英国皇家学会资助( Royal Society Research Grant),开展基于“用函数来计算computing with functions)的思想的快速卷积算法的研究。

梁永祺

梁永祺, 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于武汉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免试保送中科院数学所开始研究生阶段学习。期间表现优异,一年后获得欧盟的 ALGANT项目硕士奖学金资助。2006年赴意大利 Padova大学,2007年赴法国巴黎南大学(巴黎十一大)留学,获硕士学位。2008年起,于巴黎十一大攻读博士学位,三年零一个月后顺利毕业,随后留校完成剩余的助教合同(2011-2012学年)。由于博士期间的成果出众,毕业离校2012年立即受聘于巴黎狄德罗大学(巴黎七大)任(实习)讲师,2013年转正为终身职位。于2018年开始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至今。

科研简况:

研究集中于代数簇上0- cycle,有理点和整点的算术性质:局部整体原则,弱逼近性质,强逼近性质,及其上同调障碍等。特别的,梁博士于对有理联通代数簇找到了0- cycle和有理点算术性质的内在联系,证明了J.-L. Colliot- Helene(CNRS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86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受邀报告人,91年 Fermat奖得主)的两个猜想之间的蕴含关系。5年来,梁博士总共正式出版学术论文9篇,其中几篇发表在 Mathematische Annalen, Annales Scientifiquesdel’ Ecole Normale Superieure, Advances in Mathematics等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学术刊物上。

盛茂

盛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7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赴香港中文大学攻读数学研究生课程。于2006年3月获得数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任职于德国美因茨大学,担任左康教授助理,主要研究代数及算术几何领域中的Hodge理论及其应用。2012年9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科研简况:

主要研究方向是代数几何及算术几何的Hodge理论及其应用。主要研究工作成果有1.卡拉比-丘(Calabi-Yau)模空间的几何。2.志村(Shimura)模曲线上Higgs 丛的正特征几何。3.正特征时的Arakelov不等式。

四、数学学院概况

2011年5月,数学科学学院正式挂牌成立,首任院长为马志明院士。本院为首批全国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长江学者特聘岗位设置学科,并获得首批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数学所有博士点),2007年获首批一级重点学科,是教育部985、211工程、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建设学科。为吸引高水平的学者来我院讲学,学校为本院设立了“华罗庚大师讲席”及“吴文俊大师讲席”。

经过五十多年的艰苦创业, 现已形成一支力量雄厚, 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本院现有教授41人,副教授34名,其中包括4位长江学者、8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年轻学者均具有国内外博士学位,形成了求实创新的治学风格,培养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取得了很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自九十年代以来,本院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两项,中科院自然科学成果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两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数学研究所经中科院批准,成立于1983年。2010年成立了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合肥分中心和吴文俊数学重点实验室,主要任务是从事数学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2020-06-22 上一篇: 2019年“关键学科发展基金”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项目进展 下一篇: 2019年“关键学科发展基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项目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