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谱:登顶国家科学英雄榜的中国科大人

免费领取中国科大校友车贴

2016年1月8日进行的中国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中,中国科大与校友迎来开门红——信息科学组,吴枫、李厚强等人申报的“图像非均匀计算理论与方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恶性肿瘤转移的调控机制及靶向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获得二等奖(第二完成人王均与第四完成人姚雪彪来自中国科大)。

校友领衔摘取四项二等奖:自正则化极限理论和斯坦因方法(第一完成人香港科技大学邵启满,8801博校友)、铁基超导体电子结构的光电子能谱研究(第一完成人复旦大学封东来是904校友)、石墨烯的电分析化学和生物分析化学研究(第一完成人清华大学李景虹是863校友)、生物分子识别的分析化学基础研究(第一完成人长春应化所杨秀荣,633校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校友参与的项目更多:低维氧化锌材料的载流子调控与功能化研究(第二完成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申德振,782校友)、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对高温超导机理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第五完成人许祖彦,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5802)、智能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主动变形机理与力学行为(第四完成人杜善义为5907校友)获得二等奖。

以上总计,摘取自然科学二等奖的44个项目中,中国科大教授或校友领衔5项;领衔或参与者9项。

此外,孙钱(9814)作为第四完成人,摘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信息学院突破!吴枫李厚强摘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李景虹863校友摘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杨秀荣院士摘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封东来904校友摘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孙钱98206校友摘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信息学院突破!吴枫、李厚强摘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吴枫教授、李厚强教授(876)研究组围绕图像非均匀计算理论和方法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阐明了图像在信号、特征、语义等空间具有不同形式的非均匀性,揭示了刻画时空相关各向异性的计算关系,发现了适应感知差异性的计算机理,提出了适合非线性多模态语义相似性的计算模型,为提高图像计算能力、带动计算机图像处理学科发展,开辟了非均匀计算新途径。相关研究成果已转化为实际产品推进产业升级。鉴于在“图像非均匀计算理论与方法”方面的突出贡献,该研究团队被授予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吴枫简介

1988年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学位。1999年8月,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Fellow。在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之前,曾历任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主任研究员、首席研究员。

已发表IEEE TCSVT、IEEE TIP等IEEE会刊论文44篇,MOBICOM、CVPR等中国计算机学会认定的A类国际会议论文12篇,并荣获IEEE TCSVT 2009年最佳期刊论文奖, PCM 2008和VCIP 2007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担任IEEE TCSVT和IEEE TMM编委,国际会议IEEE MMSP 2011、IEEE VCIP 2010和PCM 2009程序委员会主席。对国内外视频编码标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先后有15项技术提案被MPEG-4、H.264和H.265等视频编码国际标准所采纳。曾任中国AVS视频编码组组长(2002-2004),完成了中国AVS视频编码标准1.0的技术制定,并于2006年被批准为中国国家标准,因对国家视频编码标准的技术贡献荣获200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作为发明人在视频、图像和数据编码方面已授权美国发明专利77项。

李厚强简介

1987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学士学位。2000年10月,获得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IEEE高级会员,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视频编码与通信、多媒体信息检索、图象处理与分析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已授权20余项;有45项技术提案被视频编码国际标准接受。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排名1),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4项。

863李景虹,清华大学化学系,摘取二等奖

中国科大863校友李景虹研究组,围绕石墨烯电化学、生物学效应及其生物分析新方法开展了系统深入的创新性研究。发展了石墨烯量子电容的精确测量方法,揭示了石墨烯电子转移规律,构建了高灵敏和高选择的石墨烯电化学生物传感界面,系统阐明了石墨烯与生物大分子的作用机制、结构效应和生物效应,实现了活细胞内生物小分子的实时成像分析。本项目20篇主要论文SCI他引4800余次,单篇SCI最高他引660余次,13篇论文入选本领域近十年ESI TOP 1%高被引论文,并受邀在国际著名期刊Chem. Rev., Chem. Soc. Rev.上发表综述,促进了生物分析化学领域的发展。该研究团队被授予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李景虹是该项目的第一完成人。

李景虹简介

1986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化学物理专业和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双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1月-2001年5月美国伊利偌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化学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Barbara)化学和生物化学系,克莱姆森大学(Clemson University)和Evonyx Inc.任博士后、研究员和研究科学家。2004年-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景虹教授是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1年)、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百人计划)入选者(2001年)、清华大学百名计划入选者(2004年)、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市青年科技奖)(2006年)。

杨秀荣院士摘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杨秀荣院士(633校友)主持完成“生物分子识别的分析化学基础研究”项目,属于分析化学学科,是分析化学研究的国际前沿热点。该项目立足于学科发展,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瞄准分析化学中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通量的科学问题,发展基于生物分子识别的新型分析材料、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该项目摘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杨秀荣为第一完成人。

杨秀荣简介

1963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近代化学学士学位。1974年1月-1985年9月中国科技大学助教、讲师。1991年在瑞典隆德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1992年3月-1995年8月先后在美国新奥尔良大学和美国夏威夷大学做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任博士后。1995年8月-1997年8月香港科技大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讲课SPR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任访问助教授。1997年8月至今,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化学应用研究所研究员,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于201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杨秀荣曾任国家863、科技攻关、重大基金等项目的课题负责人,在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ACS Nano. Chem Commun、 Anal Chem、 Sci Rep等发表SCI研究论文278篇;总引用5571次,总他引5317次,h-index为41;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54次,申请发明专利13项,获授权5项;发表国内外专著5篇章;合作研制多种新型分析仪器,部分实现了产业化;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2项排名第一,2项排名第三),分析化学梁奖等;曾任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9年;被聘为《分析化学》等4种刊物委。

封东来:摘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中国科大904校友封东来研究组,开展完成“铁基超导体电子结构的光电子能谱研究”,率先发现新的一类铁基超导体的电子结构,挑战了之前的铁基超导主流理论。该项目以电子结构为突破口,利用先进的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获得了铁基超导中电子的微观信息,揭示出超导电性和磁有序现象的机理,做出了多个原创性的发现和许多开拓性的工作:率先发现新的一类铁基超导体的电子结构并给出了第二类铁基超导体母体相的电子结构;率先确立第一类铁基超导母体材料磁有序态的电子结构微观特征;率先实验确定铁基超导中复杂的多轨道电子结构并给出多个系列铁基超导的详细电子结构,独立发现了第一类铁基超导能隙的三维特征及轨道依赖关系。该研究团队被授予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封东来是该项目的第一完成人。

封东来简介

1990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近代物理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2001年-2004 年,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大学,任物理和天文系博士后。2002-至今,任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浩清”特聘教授;现任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侯赛因青年科学家奖,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亚太物理学会联盟杨振宁奖,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奖等奖项。

孙钱98206校友摘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中国科大98206校友孙钱,主要参与研究 “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该项目率先攻克硅基相关难题,所生产的硅衬底LED各项指标在同类研究中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与碳化硅、蓝宝石两条技术路线水平持平;并从衬底加工、外延生长、芯片制造、器件封装四大环节均发明了适合硅衬底高光效蓝光LED生产的关键核心技术,自成体系;该项技术已经申请或拥有国际国内专利232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127项,实现了外延芯片核心部件每一层都有专利保护。该研究团队被授予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是年度唯一一个入选该奖项初评一等奖的项目,孙钱是该项目的第四完成人。

孙钱简介

1998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2002年提前一年毕业获材料物理理学学士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学士双学位,并荣获郭沫若校长奖学金。同年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免试推荐到中科院半导体所攻读硕士学位。2005年硕士毕业后到美国耶鲁大学深造,于2009年8月获得博士学位,并荣获耶鲁大学工学院最高奖Becton奖学金。博士毕业后在耶鲁大学留任副研究员,承担和参与了硅衬底上高质量无裂纹GaN的外延生长及器件研发、非极性和半极性GaN的材料生长及LED制备、纳米多孔GaN的制备及其应用等多个重点科研项目,申请并获得了美国能源部、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工业界的多项科研资助。带领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包括一项国际技术专利(该专利已授权给一家半导体制造商做产品开发)。2010年6月加入美国硅谷的普瑞光电公司Bridgelux Inc.,任外延研发科学家,负责8英寸硅衬底上GaN基高亮度LED的外延研发,实现了与蓝宝石衬底上的顶尖水平的LED器件性能相媲美的发光效率160流明/瓦。该成果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受到了Wall Street Journal、MIT Technology Review、IEEE Spectrum等海内外众多知名媒体的报道,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引起了巨大反响。(http://www.led-professional.com/technology/light-generation/bridgelux-boost-efficiency-record-for-gan-on-silicon-technology-leds-to-160lm-w)

2011年入选中组部的首批“青年千人计划”,苏州市“金鸡湖双百人才(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迄今为止共发表了40余篇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其中14篇为第一作者文章。总引用290余次,平均每篇引用近9次,H-index为11。参与编写了一部英文著作。曾受2010年国际氮化物会议IWN以及2010年SPIE Photonics West国际会议委员会邀请作大会报告。此外,还应邀为Nano Letters、Nanotechnology、 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多家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评审论文。

2016-01-14 上一篇: 美国捐款(适用全球各国与地区) 下一篇: 王江云获中英青年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