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青春,感恩科大

吴亦兵校友捐赠感言

说明:应新创基金会邀请,吴亦兵校友代表2008年捐赠校友做捐赠感言。本文已发表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新创基金会2008年年报》中。

吴亦兵近照

吴亦兵,858校友,曾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任麦肯锡公司全球资深董事,麦肯锡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亚太区并购整合业务总经理等职务。2005-2007年曾历任联想集团首席整合官、首席战略官、首席变革官兼首席信息官。2008年9月,吴亦兵出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翁海琴,吴亦兵夫人,同为858校友,1994年获得波士顿大学微生物学博士学位,至1996年在哈佛大学从事医学博士后研究。从麦肯锡公司离职之前,吴亦兵与夫人翁海琴向中国科技大学“新创讲席教授”捐赠100万人民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新创基金会请我代表校友做捐赠感言,我感到很荣幸。

2006年底,我了解到新创基金会正在建设专业校友基金。我坚信专业校友基金是一项充满希望、极有意义的事业。而且正巧,我与蒋澄宇等发起校友很熟悉,觉得这是一批认真踏实,热心做事的人。我当即表示愿意支持。

2008年,“中国科技大学新创讲席教授”项目推出。我认为,这一项目在现有国情下,对于母校吸引一流人才,将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与夫人翁海琴决定捐赠一百万人民币,表达对该人才引进计划的支持、对母校培育的感恩,也完成我们回馈母校的心愿。

我至今为在科大负笈求学的经历感到自豪。简而言之,我认为我的科大特好,我的同学特牛。——1985年我进入科大生物系学习。我所在的858可谓人才济济,我们坚信中国科技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不少人(包括我)放弃保送清华北大的机会选择中国科大。我因为很早确定保送科大,在高三几乎荒废一年。初到科大时,我在摸底考试中排在50多名。这个下马威让我领会到我的同学们是中国最优秀最刻苦的青年人。

1985年的中国科技大学是学术自由、思想奔放的,有着天堂一般的气质。所有年轻人,只为认认真真读书而来,而母校给了我们一个摸索新知的殿堂。

一年级暑假,我进入施蕴渝老师实验室。施老师给了我实验室的钥匙,给了我一台PC机,对我说“你愿意干嘛就干嘛”。1986年,零距离接触一台计算机终端都是相当郑重其事的,需要穿白大褂的。而PC机更是贵如珍宝。而我作为低年级学生能拥有一台PC,回想当年,仍然是很神气的记忆。施蕴渝、徐洵这些老师,鼓励我们自由选择爱做的课题、自由探索。我选择了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的课题,然后就在图书馆开始阅读文献。当时,徐洵老师从San Diego带回一个C语言编写的蛋白质预测程序——我于是开始学习C语言。

吴亦兵近照:摄于联想控股

施老师可能已经忘记这些往事。她给我的那串钥匙,打开了实验室与科学研究的那扇大门。尽管我在科大实验室,并未取得发表论文的成果,但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始于斯,我的科研生涯始于斯。1989年,我得以提前一年毕业,进入哈佛大学继续深造。

2008年9月科大五十周年校庆,我重回母校。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科大还是从前的科大,施老师还和从前一样亲切。我还重回原来的宿舍——152楼407。我站在那里很有感慨。四牌楼对于我们这些七八十年代进入科大的校友特别有纪念意义。我们在那里度过青春岁月,结识聪颖勤奋的同学。我希望四牌楼永远不要拆,永远在那里。

中国科大已开始她的第六个十年。一届一届的校领导带领着充满希望的中国科大不断迈向新的高度。我坚信,母校学术自由、思想奔放的基因也会这样一直传承下去。所有的科大校友都非常关心母校的发展,为母校的每一点进步感到自豪;如果能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2009-03-20 上一篇: 项目支出审批制度通过 下一篇: 超越简单情节,探索校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