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国明:仰天大笑养猪去|中国科大养猪校友榜

支持“挑战马拉松,致敬瀚海名师”,点击闪电捐赠

关注“挑战马拉松,致敬瀚海名师”行动

潘国明师出中国科大地球化学专业,却成了猪倌。偏居苏北的他,得知中国科大“挑战上马,致敬瀚海名师”行动后,立即表态要捐赠母校,虽然科大没有教给他任何养猪的技术。

相看两不厌:潘国明和他的心肝宝贝们深情对视?

雄纠纠气昂昂,回到中科大

潘国明和猪肉才子陆步轩都曾面对他们的母校校长,但姿态截然不同——2013年,陆步轩回北大时忏悔“我只是在西安街头摆摊卖肉的小贩。给北大抹了黑,给母校丢了脸”。他自称“只能作为反面教材”的话语被全国舆论热议(亦有报道称此为自嘲戏谑)。潘国明回科大时则轻松到近乎恶搞的欢乐秀——2011年7月2日,潘国明出席86级校友毕业二十周年聚会时,大步走上主席台要求临时发言。他张嘴就是“北大出了个卖猪肉的,科大出了养种猪的,就是我!哈哈” 全场掌声雷动。接着他哑火了,俄顷这位种猪大王金口微张,又来一句“对不起,我天天和一大群猪说话,从来没有跟你们这么大一群人说话啊”。兀那间,包括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许武、校长侯建国在内的数百位校友笑得前仰后合,以掌声如潮形容丝毫不为过。

当天中午,新创基金会向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许武出了个馊主意“让那哥们给科大捐两万斤猪肉如何?”许武操着东北腔痛批“这叫暴殄天物知道啵!人家养的是种猪,种猪一头贵着呢知道啵?那是用来配种的,不用来吃的知道啵!”

潘国明,浙江临安人,1986年从临安于潜中学考入中国科大地球空间科学系(867校友),专业是地球化学,毕业后在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工作,之后与研究渐行渐远。先后供职南京普瑞纳饲料有限公司、汇通饲料有限公司。2002年创建南京天福农牧业有限公司。2009年创建江苏国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他是宿迁人大代表,沭阳县养猪行业协会会长,沭阳县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

潘国明敢拿86级同学、书记校长开涮,敢雄赳赳、气昂昂回母校是有底气的——他的江苏国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占地254亩,包括标准化猪舍33000平方米,饲料厂房3000平方米;总投资1.8亿。公司引进存栏PIC优质祖代母猪2400头、公猪100头,年出栏父母代种猪1万多头,瘦肉型商品猪4.5万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潘国明追求的是科技养猪,他的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生物技术学院和扬州大学实习基地。

猪仔住别墅

在潘国明的养猪场周围几乎闻不到难闻的气味,养猪场里到处彰显着科技的力量,哪怕是普通的一块瓦、一扇窗,也无不蕴含着科技的智慧。“我们养猪场的设施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就拿猪舍来说吧,屋顶全部采用双层石棉瓦挤塑板,外加双层反光膜,墙面按照国家新型住宅楼标准建设,冬天有自动化地暖系统,夏天有自动化空调。”公司总经理潘国明指着一排排漂亮的整齐的猪舍开玩笑地说,“我们公司的猪舍,采取的是别墅化养殖,居住条件一点也不比我们的房子差!”而且为保障防疫安全,所有猪舍采取全封闭管理、高密度视频监控。

猪倌是个大善人

养猪场除了对猪的生活提供了高科技的服务,在其他方面也注重科技化,力求无污染、低能耗。猪舍内采用高床设计,利用管网自动收集排泄物发酵产生沼气,沼气发电供场内使用,沼渣生产有机肥,沼液通过管网送到田间生产蔬菜、花卉、粮食。这种“猪-沼-菜”模式,实现了以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生产方式。也因此该养猪场成为国内生态型、环保型、土地节约型的生猪养殖基地之一。

潘国明说,“对企业家来说,应珍惜自然环境、投资环境,慈善是功能而决不是功利。”成为企业家的潘国明愿意参加慈善活动,支持沭阳的发展,更凭借企业的技术优势,带动周围200多个农户成立养猪合作社,每年为每个养殖户增加1万余元收入。

潘国明专访:养猪也是高科技!

国庆长假期间,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通过微信、电话专访潘国明,他分享了创业的感悟。当被问及陆步轩的忏悔,潘国明干脆利落回复“360行,行行出状元,养猪、卖猪肉没什么丢人的。为什么忏悔?”

潘国明1991年毕业后分配到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工作。而研究所的环境对潘并不具备吸引力。潘国明笑称回浙江过年“工资给外甥发个红包的钱都不够”。浙商的文化基因深刻影响了潘国明,他说:在科大读书时就时常从丰乐种业弄点东西,带回老家去,赚点生活费,学费什么的。之后下海的潘国明先后供职南京普瑞纳饲料有限公司,从鸡鸭饲料的销售开始,很快成为区域的销售冠军。此后他又加入国有企业汇通饲料有限公司。六年的国企经历让潘国明痛感“国有企业的体制没有希望 ”。他开始了66头母猪起家的创业生涯。

潘国明认为“养猪业是零散饲养走向规模化的过程中,机会很多,这是非常系统的工程,需要全面的技术” 潘国明指出,养猪的核心是生产技术,目前中美两国差距巨大。举例而言,美国每头母猪每年提供26头商品猪,而中国是12头。潘国明做到了22头。中国的猪肉价格深受瘟疫影响,“风险与股票一样”。虽是猪倌,潘国明醉心于财经新闻,关注美元指数,商品期货,渴望通过技术手段将疫病影响降低到最小,关注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他喜欢分析猪肉价格走势,琢磨规避风险的策略 “在银根紧时投资当然要谨慎”。潘国明指出,每年冬季,南方人热衷于腌肉时,往往造成价格高峰,此时他往往选择比市场更低的价格快速出手猪肉。“能卖八块五,我卖八块,很多人以为我傻。等年后价格降到六块五,我们早已出手。总得算起来,我们多获利几十万。这就是风险防控!”10月6日,潘国明被拉进一中国科大校友微信群。他上来即问“网购对超市的未来有多大的压力?”“电商对现有商品的零售影响如何”。

他的国明农业公司,60多号员工中,这是一支年轻的团队,三分之一来自各农业大学。潘国明深感“沟通最重要,必须将企业管理运用到养猪生产中”

潘国明回忆起中国科大的求学岁月,自谦不算好学生,“分析化学课我挂科了”,但科大锻炼了他的自学能力。初进普瑞纳饲料公司接受培训时,面对其他来自农业、林业大学毕业生们,这位从未接触饲料的门外汉的测试成绩从未跌出三甲。

偏居苏北的他,仍然关注中国科大与高教动态。潘国明特意提醒母校“北大清华的校友捐赠额度非常庞大。唯有更多社会捐赠,一流大学方有保障”。11日,得知中国科大“再战上马,致敬瀚海名师”行动启动,潘国明立即慷慨表示认捐。他认为中国科大校友应涌现出更多企业家。“校友不能集中在少数领域,如此遇到市场涨跌必成问题。” 潘国明在采访中不忘呼吁科大应有危机感,“科大学生做企业的太少!相对其他大学少得多!”

潘国明手持铁锹,准备喂猪。

潘国明:眼镜“猪倌”

中国科大养猪校友榜

本文源自校友闲聊:10月6日,某校友在微信群议论北大出了好些卖猪肉、养猪的,哀叹“科大似乎还没有”。科大人妄自菲薄要不得哦,新创基金会立即挖掘出一张中国科大养猪校友榜。科大人养的猪在安徽、江苏与山东漫山遍野!行业无贵贱,无人可小看丁磊养猪。在瘦肉精等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中国,科大、清华和北大等名校学子投入养猪事业,或许正是危机中的一抹亮色?我们祝愿每位养猪的校友事业兴旺,也期待中国人早日吃上他们制造的安心猪肉!

中国科大与猪还颇有一些趣事——中国科大北京玉泉路原址西北角在五六十年代曾是校园养猪场。黄吉虎教授介绍“当年每个食堂一片猪圈,用剩菜剩饭养猪,每到五一十一,就杀猪改善伙食”。

1998年3月28日,安徽省副省长王昭耀曾到作题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与安徽农业》的报告。报告中王昭耀提到如中国科大能为能为科技养猪做出贡献则善莫大焉。据说,学生听众对科大为科技养猪做贡献的说法不以为然。众所周知,王昭耀已被双规了。但中国科大是否能为养猪做贡献,应当是严肃命题。

据新创基金会了解,中国科大某生物系校友开发出的食物添加剂,能替换猪抗生素的作用。该技术对改变中国养猪滥用抗生素的现状实为利好。

初步调查发现,中国科大至少有四位校友养猪,事业颇有特色——潘国明(867,江苏国明农业总经理)、徐凝(0205)、高亚飞(MBA0602,安徽浩翔农牧有限公司总裁)、冯兴国(方塘兴国生猪养殖场)。

高亚飞:养猪企业家成全国人大代表

MBA校友高亚飞从最初有养猪的想法到眼下拥有20多亩地的养猪场、存栏400多头基础母猪,一年可以生产商品猪4800头,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他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安徽浩翔农牧集团公司董事长。先后荣获“全 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首届感动安徽十大新闻人物”、“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等荣誉称号。

80后的高亚飞,曾经放弃大学教师的优越工作,义无反顾回乡当起了“猪倌”。他给养猪场装上现代化计算机网络,通过计算机控制生产,并对种猪建立完善的电子档案,作出科学诊断决定其饲料供给量、饲料配方及使用年限,对每头猪的性能和饲养过程都有翔实的数据记录及科学的判断。高亚飞在承建全国生猪示范项目时,按照“零库存”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推进利辛生猪人工授精覆盖率达到95%以上,让养猪户节约了成本,增加了收入。这一做法,受到农业部认可并在全国推广。高亚飞成立养猪合作社,带动近万户农民脱贫致富。

冯兴国:有想法就行动,登陆央视《致富经》

冯兴国的创业从养猪44头起步,“冯兴国毕业后曾在外奋斗八年,他有房有车,还有一份年入四五十万元的贸易生意,可他却选择回偏远老家发展。他只有50万元,却想建一个需要2000万投资的万头猪场。到最后,即便他把自己的房子和三家店面都抵押掉了,猪场还是经营得千疮百孔。而到了2012年底,冯兴国的三个猪场年出栏生猪近万头。”冯兴国的创业故事曾登上过2013年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

冯兴国的创业心得和经验是)有想法就行动:想法,如果没有付诸行动,那么永远都只会是想法。冯兴国说:“我们一定要有一个一万头猪场,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大的加工厂,饲料加工厂,5000吨的,我们要做一个屠宰场,然后再把我们的猪场做大一点,上市。”他不只是说说而已。2008年底,冯兴国凑 了50万元回到方溏乡养猪。盖猪舍、买设备,冯兴国兜里的50万剩下的只够买回来44头猪,但他都一步步做下去了。 意外出现转折:养猪仅5个月,冯兴国的50万元就不够了。到2009年底,冯兴国已经抵出去了3间店铺,还欠了70多万。一对夫妇由于还不起跟冯兴国借得5万块,决定租给他维持不下去的猪场。冯兴国自己的猪场都经营得千疮百孔,但是他还是接手了这个经营不下去的烂摊子。 正是如此,事情才有了新的转机。

成功不是运气: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靠的也不是运气。2010年下半年的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很多养猪户开始抛售生猪。冯兴国又借了30万,跑到河南,以一斤6元5角的价格从河南拉回了2300多头猪。2011年春节刚过,毛猪价格一个星期之内就从6元8角一斤涨到7元3角一斤,然后就开始持续上涨,最高峰时达到10元钱一斤。冯兴国的2000多头猪让他一下翻身,净赚七八十万。

4.以不变应万变:世界无时无刻不再发生变化,变化是我们所不能改变的,我们需要以不变应万变。通过自繁自养和建设饲料中心,冯兴国至少每头猪降低成本200元,足以应对市场价格的波动,到2012年底,冯兴国的三个猪场年出栏生猪近万头。

目前为止,徐凝(0205)是新创基金会了解到的,投入养猪行业的最年轻校友。徐凝2002年从山东烟台牟平一中考入中国科大近代力学系。毕业后在合肥工作,先后供职于广告公司、视频传媒公司、职业培训学校等。2012年初他回到烟台牟平区从事养殖业。创业一年半以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租赁的养猪场成为瓶颈,已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猪只需求。2013年年10月徐凝开始建设养殖场。他预计到2015年上半年两期工程完工后将形成在栏生猪500头、年出栏生猪超千头的规模。初出茅庐的徐凝正苦心钻研养猪技术。从微博看来,他颇为在意猪病问题,发表了《猪病诊断思路》《关于仔猪断齿》等。徐凝坦承自己并无家族背景,白手齐家。购买土地、建立养猪大棚已有很大开销。短少的现金购买饲料需要“赊账”。徐凝很希望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希望借贷5-10万元,“缺口并不多,签借款合同,有第三方担保。”

高亚飞,安徽浩翔农牧有限公司总裁,“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高亚飞:成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猪倌。

冯兴国:曾登上CCTV讲述创业故事的养猪大户。

微胖界的徐凝是初出茅庐的养猪校友,他进入这个行业不到两年。

本文系新创基金会《中国科大手机报》(2013年10月12日) 内容,通过添加微信可订阅。

扫一扫,或加USTCIF为微信好友

科大要闻、全球校友活动通知、行业动态与招聘信息尽在掌握

2013-10-06 上一篇: 中国科大金融、经济、管理学界校友 下一篇: 大中华区中国科大校友分布数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