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7月15日在京逝世,好官是会被记住的。
万里曾于1977年6月至1980年2月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在安徽是他一生名望的巅峰并获得“要吃米,找万里”的声名。我们今日从万里与中国科大交往的角度纪念这位开明改革派的老人,期待共产党能有更多好官,敢于在“社会主义”大方向与“老百姓”的选择中断然回答“我要老百姓!”
万里曾给予少年班支持
1978年诞生的少年班,作为与“包产到户”一样的新生事物,曾被保守派长期攻击。万里给予了少年班宝贵的支持。万里曾和第一期少年班学生合影,而这张合影也出现在中国新闻社纪念万里图片专辑的21张照片中。
中国科大78级少年班校友、百度总裁张亚勤博士万里时表示“在科大读书时他是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 对科大和少年班尤其关心 后来又有幸数次见面聆听老人家的教诲 向这位改革的先锋和破冰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万里多次到访中国科大
中国科大大事记(http://arch.ustc.edu.cn/)曾多次记录万里与中国科大的联系 “1977年6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将宋佩璋调离安徽,由万里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省军区第一政委。消息传到学校,举校欢腾。”此事并非万里与中国科大直接联系,但出现在校方大事记中显得颇为有趣。
根据中国科大退休教授黄吉虎回忆:70年代,合肥一度无直达北京的列车(须在蚌埠转),万里利用曾任铁道部部长的便利,开通了直达北京的列车。这对和联系甚多的中国科大师生至关重要。
黄吉虎还回忆“他来安徽没多久就来学校做报告”。这也在大事记中得到印证:9月30日万里就到科大作报告。
黄吉虎称万里主要称赞科技大学办得较好,工农兵学员的质量较高。他鼓励科技大学“扎根安徽”。他也明确表示:在安徽不就是异地办学吗?我不放你们走。新创基金会 感到好奇“不让科大回北京,师生听了能高兴吗?”黄吉虎解释称:科大师生听了也没不高兴。这对师资队伍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然,至今仍有科大毕业生称“如果不是他,科大就搬回到北京了!”
据传,万里在任给予了中国科大教师团聚的政策。即夫妻一方在外地工作,户口可转入安徽合肥。这为科大教师解决了一些问题。他对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较好。据黄吉虎介绍,中国科大在此期间引进了杨乐、张广厚、阮图南等教授。四牌楼也建成于其任内。尽管并非事事主管,但“他当省委第一书记对科大(可能)有特殊的重视与关照”。
万里还曾邀请专家讨论中国科大新校址规划。“1978年5月中旬:△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邀请杨廷宝、吴良镛、冯纪忠、魏志达等专家来合肥,会同安徽省、市城建规划部门的有关同志,讨论了学校新校址规划,在校址选择上提出了三个方案:董铺水库中岛方案、大蜀山方案和在现校址扩建方案。因种种原因前两个方案未能实现,最终确定在原校址扩建。”
离开安徽后,万里曾与中国科大保持联络。——1983年底,中国决定在“七五”期间重点投资建设一批大学,中国科大几乎出局。严济慈致信邓小平、万里、姚依林副总理表示“我感到诧异”!要求教育部将如日中天,高考招生分数高居第一的中国科大列入。严济慈的努力带来了邓小平著名的题词“(立群同志,此事请中宣部过问一下,)据我了解科技大学办得较好,年轻人才较多,应予扶持。”而根据《大事记》记载,万里曾有类似的批示,支持中国科大列入重点大学。可惜的是:新创基金会未能在网络上找到万里对批示的详细记录。
最著名的交往是一场辩论
毫无疑问,万里与中国科大最著名的交往,发生在他离任安徽之后的1986年。《大事记》记载“1986年11月30日:万里委员长在稻香楼宾馆召开座谈会,管惟炎、某某某等31名师生参加。”。众所周知:万里与某某某就DEMOCRACY进行了辩论。这场辩论的详情俺们就不敢乱说啦。感兴趣仍可找到一些资料,例如《管惟炎口述历史回忆录》第14讲。嘻嘻。今日我们仍然应肯定万里,他愿倾听知识分子的声音;有对话与讨论的胸襟;当事人(含某某某)均肯定万里“不是来整人的”。
万里走好。
中国科大大事记中的万里
——“1977年6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将宋佩璋调离安徽,由万里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省军区第一政委。消息传到学校,举校欢腾。”
——1977年9月30日:学校召开《隆重庆祝华主席、邓副主席亲自批准中国科学院〈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个问题的报告〉暨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动员大会》。动员全校师生员工认真学习中央通知,贯彻“七条”精神,努力把科大办好,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万里,省委书记顾卓新、赵守一,省委常委、省革委会副主任马敬铮等同志出席大会。万里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大会前夕,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郭沫若校长、严济慈、华罗庚副校长分别发来贺电,祝贺大会召开,要求全校师生员工鼓足干劲,加速学校的整顿,切实把学校办好。
——“1978年5月中旬:△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邀请杨廷宝、吴良镛、冯纪忠、魏志达等专家来合肥,会同安徽省、市城建规划部门的有关同志,讨论了学校新校址规划,在校址选择上提出了三个方案:董铺水库中岛方案、大蜀山方案和在现校址扩建方案。因种种原因前两个方案未能实现,最终确定在原校址扩建。”
——1978年9月20日:△学校隆重举行建校二十周年庆祝大会。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省委书记赵守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我校第一副校长李昌,郭沫若校长生前秘书王庭芳;我校近代化学系兼职主任卢嘉锡,七系兼职主任 傅承义等出席了大会。聂荣臻副委员长为校庆题字,方毅副总理发来贺电。大会授予彭定坤等16人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龚升等99人在会上受到奖励,陈希孺等156人受到表扬。
——1982年7月:△应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的邀请,经中央领导人胡耀邦、万里、姚依林和方毅批准,我校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正式参加丁肇中教授组织、领导的一个国际合作组(LEP-3组)。LEP-3组和另外三个合作组被批准第一批投入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LEP(“大的电子-正电子贮存环”的英文简称)实验。△在合肥市1982年应届毕业生高考中,我校附中理科成绩名列第一,文理总分名列第二。
>——1984年1月25日:△国务院副总理方毅致函万里、姚依林副总理:“小平同志在八三年十二月十二日、二十八日两次当面对我说,要把科技大学列入重点,我已当面告何东昌同志。万里同志也有类似批文。严老也上报中央提出要求。此事恐要考虑。妥否,请指示。”
——1986年11月30日:万里委员长在稻香楼宾馆召开座谈会,管惟炎、某某某等31名师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