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少年班才俊成长为创新科学家

97级少年班校友陈云霁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杂志(MIT Tech Review)2015年度第15届35岁以下创新者奖。

该奖项主要针对35岁或以下,在科技、能源、医学生物、商业等学术研究或应用上,拥有杰出表现和成就的创新者,评选范围为全球性。获选者是从全球多个企业、研究学院和学校的500至600多个候选人中,经由评审委员依多项评比遴选出35人。来自中国的32岁陈云霁在今年的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35岁以下创新者之一。

陈云霁在人工智能呼叫新硬件方面做出了改进,他研制了面向深入学习的网络处理器,利用函数指令集体系结构和可重塑技术,显著提升了深度学习速度,他说:“我们正在改变电线、连接、电路。”他的最新设计似乎比现在的中央处理单元要快上百倍,但它只需要一千分之一倍的能量,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让深度学习功能可以在手机或可穿戴设备上工作。陈云霁预测经过五年左右的时间,每个手机都可以像谷歌一样强大。

陈云霁,1983年出生于江西南昌,1997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习,2002年进入中科院计算所跟随胡伟武研究员硕博连读,成为国产处理器龙芯研发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2007年博士毕业后,陈云霁留在了中科院计算所龙芯团队,在胡老师指导下进行龙芯3号的总体设计,并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现在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任研究员。他在包括ISCA、HPCA、MICRO、ASPLOS、ICSE、ISSCC、Hot Chips、IJCAI、FPGA、SPAA、IEEE Micro以及8种IEEE/ACM Trans.在内的学术会议及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陈云霁还获得了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首届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学家奖以及中科院青年人才奖,并作为负责人带领科研团队获得了全国“青年文明号”和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的称号。

陈云霁与伙伴们参加研究生部组织的为北京2008残奥会加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