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化学学院近十五年优秀毕业生

本文正在编辑中,请勿引用。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正在进行。中国科大化学学院出在中国什么位置?这是一场荣誉之战。

评估要求提供“近十五年优秀毕业生”案例,以下为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提供的优秀毕业生名单,供化学学院参考。

值得说明的是:本页面将聚焦于提供学术界之外的校友,原因是新创基金会曾发布过中国科大海外学术兵团(在海外担任tenure track助理教授或以上的名单,点击中国科大海外学术兵团;也曾发布过海归中国学术界的教授名单,请见 报国奋勇当先,1200位海归科大人圆学术中国梦。请注意以上学术界名单会有一种遗漏:即杰出的纯土鳖。

化学学院近15年优秀毕业生名单将包括少年班学院化学专业毕业生:众所周知,少年班系行政管理机构,学员课程学习完全由相关学院提供。

宁博(0619,Brown,智能农业创业家)

宁博2006年从辽宁省朝阳市二中进入中国科大,2010年毕业于化学系。2012年布朗大学获硕士。随后回国从事精细化的水培农业创业工作;2013年3月-2014年6月,住过农场;参加过国内外的技术交流会;过农人联盟;进社区办过有机农夫市集;2014年8月正式开始做友菜家用懒人种菜机。

宁博所创办的上海海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获来自创业基金会和数位中国科大天使投资人的风投。80后海归女孩的智能蔬菜机也正进入上海家庭。

李骧,0203,美布朗大学硕士,高频交易对冲基金——上海高频投资创始人。过去三年管理总账户的年化收益高达200%,最大回撤不超过15%。

黄志远、金旭:0203,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大化学物理系,在苏州联合创办瀚海化学公司。

周密,9703,化学学院博士,曾任安徽团省委副书记,现任安徽宣城市副市长、旌德县委书记。

郝玉松,9803,清华大学博士,广西靖西市第一届人民政府市长,曾任河池市凤山县委副书记、县长。

齐鹏飞,9612郭沫若奖获得者,2006年获斯坦福博士,在硅谷创办Clean Cell International尝试通过纳米技术把太阳能电池板变得像毯子一样轻薄柔软,已获得红杉资本投资。

学术界

孙永福,201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无机化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做博士后,从事利用同步辐射技术进行无机材料的交叉科学研究。2013年起,任微尺度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谢奎,SA05。2005年至2010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博连读,并获博士学位。2011年于英国University of St Andrews先进材料研究中心任研究员。黄山青年学者。

阚二军,BA04。2002年本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200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国家实验室。2010年至今任南京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教授。获2015年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支持。

从怀萍,SA04。2004年至2009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硕博连读,并获博士学位。2010年获丹麦奥胡斯大学博士后。2011年至2013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担任副教授,2013年至今在合肥工业大学任研究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与黄山青年学者。

张桥,0003/SA0403。2004年和2007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12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获得化学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4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3月加入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被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入选中组部第五批“青年千人计划”。

张兵,BA04。2004年至2007年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攻读博士,并获博士学位。2008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后。为中国化学会会员,美国化学会会员,洪堡学者。2007年至今于天津大学化学系担任教授。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黄存顺,BA0403。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同年10月进入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9年1月,其作为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加入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

董应超,SA03。2008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固体化学与无机膜研究所工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2012年先后在三一电气(上海)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国家陶瓷工程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爱尔兰Limerick大学(IRCSET Research Fellow)和日本东京工业大学(PD Researcher和JSPS 外国人特别研究员(JSPS Fellow))等机构进行研究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于2014年获得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工程(第二层次)。

钱海生,BA03。2006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博士,目前为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材料协会会员,美国纳米协会会员,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员。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等,入选黄山青年学者。

邹贵付,BA03。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获化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瑞典Umea大学物理系从事新颖纳米结构设计及富勒烯聚合储氢的研究;在成功获得主任博士后研究员位置以后,于2007年5月加入美国能源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DOE-LANL)继续深造;两年后分别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北新墨西哥学院任研究助理和兼职教授,2011年加入苏州大学物理学院能源学院任教授及博士生导师。曾获香港求是基金研究生奖、中国科学院院长奖、澳大利亚政府研究委员会Discovery早期职业研究员奖(ARC-DECRA)、美国能源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Director's Funded Fellow”和超导技术中心的研究奖。

余彦,BA0214。2006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学博士,2007年至2008年于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就读博士后。2009年至2010年于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任洪堡学者,2012年至今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组部首批“青年千人”入选者。

刘亚军,BA02。2002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博士,后前往瑞典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University)、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就读博士后。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学浩,BA0120。分别于2000年、200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硕士、博士。2004年至2005年于德国德累斯顿高分子研究所担任项目研究员,2005年至2007年于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任洪堡学者,2009年于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任洪堡学者,2007年至今担任天津大学教授。中国化学学会会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张宣军,BA0119。2004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无机化学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1年于华盛顿大学担任访问学者,后前往瑞典林雪平大学(Linköping University)任助理教授。

吴伟泰,9912。于2003年、2008年分别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与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7年任香港理工大学助理研究员,2011年获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博士后。2011年至今担任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张淑娟,SA99.2002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专业,200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析化学专业。2005年至2006年于香港大学任研究助理,2006年至2007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任访问学者。2011年至今任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系教授。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陈娣,BA9919.2005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9年任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特别研究员,2009年至今任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杨晴,BA9919。2002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2009至2010年赴布朗大学任访问学者。2006年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汪夏燕,BA99.200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4年在南京大学分析化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此后在韩国浦项科技大学、法国国家科学院(CNRS)、美国德州理工大学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从事科研工作。2010年3月入选“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并被聘为“北京市特聘专家”,回国后进入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工作。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

沈国震,BA9920.2003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博士,2004年至2005年于韩国汉阳大学纳米技术系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07至2009年于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子工程系任访问学者。2009年至2013年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任教授,2013年至今任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973计划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北省首批“百人计划”特聘专家。

曾杰,9812。200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2007年获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1年,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任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后,后于该校任研究型助理教授至2012年。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并双聘于化学物理系。中科院“百人计划”、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第三批入选者。

彭振猛,9814。2002年、2005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2010年于罗切斯特大学获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2年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后。现任阿克伦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kron)助理教授。

吴长征,9820.2002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获得化学与计算机应用双学士学位,2007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9年于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副教授,2015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教授。入选2010 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向红军,9703。2006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7年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2007年至2009年于美国国家再生能源实验室攻读博士后。现任复旦大学物理系、物质计算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2009年被授予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称号。

穆杨,9712。200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学士,2006年获科大化学系博士。2006年至2011年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高级水管理中心攻读博士后,并于2012年担任管理中心研究员。2012年至今,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组部第二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朱满洲,BA9712。1994年7月在沈阳药科大学生药学研究生毕业, 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到安徽中医学院天然产物化学教研室任教。1997年9月至2000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有机化学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2001年9月至2004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中心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 出站后留校化学系生物有机化学实验室工作。2007年2月至2009年3月在美国Carnegie Mellon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1月到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作,校特聘教授。 2011年入选安徽省首批“百人计划”。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3年入选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教育部2013年“创新团队发展规划”培育团队“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应用”带头人。

熊宇杰,9600化学专业,2004年化学学院博士,中国科大化学学院青年千人计划教授。美华人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教授协会颁发“2015年度Biomatik杰出教授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

武晓君,9603。1996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本科,2005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2005至2010年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林肯分校化学系攻读博士后。2010年至今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2010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候选。

傅尧,9614。2000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获学士学位,2005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随后留校担任化学系副教授,2010年起任化学系教授。入选杰出青年。

李震宇,9519.1999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获物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2004年至2006年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就读博士后,2006年至2007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就读博士后。2007年至2012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至今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入选2008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臧建业,9414。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结构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7年于美国科罗拉多健康科学中心全国犹太医学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后。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200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候选人。

徐瑞雪,9303。1997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02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2002至2003年于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后。2006至2007年于杜克大学任访问副教授。2010年至今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

何圣贵,9304.1997年于中国科大近代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02年于中国科大化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5年于美国肯塔基大学攻读博士后,2005年至2007年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后。2007年至今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9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杨剑,9319。199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2002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4年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后,2005年至2006年于MIT &Singapore Alliance担任研究员。现任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青年齐鲁学者。

吴德成,9314。1998年和2001年分别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与硕士学位;2006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学位。后于新加坡材料与工程研究院担任研究工程师,2011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为青年千人计划第一批入选者。

全冬晖,9319。1998年于少年班系获得科学学士学位,专业为化学物理,2003年于化学物理系获得科学硕士学位,后至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深造并于2009年获博士学位。现任美国东肯塔基大学助理教授,兼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非全时教授,在高水平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李志波,9320。于1998年和2001年分别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与硕士学位;2006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2008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曾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科技处处长,现任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并被评为山东省泰山学者。

闫立峰,SA9312。2001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多次到日本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和大阪大学等做JSPS访问学者。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973计划项目等。

孙玉刚,9212,2001年获得中国科大化学学院博士。阿贡国家实验室终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纳米材料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获美青年科学家总统奖,2011年汤森路透集团评选的全球最优秀顶尖100名材料学家(全球第5)与全球最优秀顶尖100名化学学家(全球61位)。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汤森路透(TOP 100 CHEMISTS, 2000-2010)。12位华人入选,中国科大6位校友雀屏中选,恰好半壁江山。全球排名前六的材料学家有5位来自科大化学学院(三个与孙玉刚本科同班),虽然由于化学评估要求在2001年之后,且研究生有效。但以上数据是中国科大化学学科培养质量具备冲击国际一流实力的证明。

洪春雁,9220。1992年至1997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至2002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获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留校工作,目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讲师。入选杰青、新世纪优秀人才。

以下校友为近十五年来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学院,后前往其他学校深造,并于学术界取得优秀成就的毕业生名单。

孙玉冰,0614.2010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后前往密歇根大学深造,于2015年获密歇根大学PhD。2016年1月至今于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任助理教授。

朱海明,0420.2004年至2008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系本科,2009年至2014年于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攻读PhD.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后。入选2016年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作为第一作者在2016年的《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一篇文章,在《Nature Materials 》发表两篇文章。后入职浙江大学化学系。

王殳凹,0314.2007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于美国圣母大学锕系元素能源前沿研究中心获得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3年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Glenn T. Seaborg放射化学中心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底入职苏州大学。现任苏州大学放射医学及交叉学科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获美国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此项奖励每年仅有8人获得,历史上首次以放射化学领域入选)及国际衍射数据中心颁发的Ludo Frevel晶体学奖,2010年获世界超铀元素化学大会“Plutonium Future”的最佳报告特等奖(此项奖励每两年仅评一人,是唯一获此奖的中国人)。中组部第五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及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张锐,0219.本科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2006年至2009年于爱荷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就读化学硕士,2009至2010年于爱荷华大学就读信息学硕士,2010年至2013年于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攻读PhD,2014年至今于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担任助理教授。2016年2月获IEEE生物医学和健康信息学国际会议Best Poster Award。

徐晓翔,0219.2006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09年于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博士毕业,2009年至2013年继续在该校攻读博士后。2014年至今任同济大学化学系教授。2013年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

徐航勋,0220.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至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第四批青年千人计划。

郭嘉,0103.2005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2005年至2009年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生物PhD,2010年至2013年于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后。现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担任助理教授。

陈昶乐,0112.2005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2006年和2010年分别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自2010年7月起在美国西北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1年7月起在美国塞拉尼斯 (福布斯500) 公司担任Scientist II。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于2011年获得美国化学会 INORG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IUPAC) 研究奖Honorable Mention,以及美国化学会邀请报告1次。同时于2012年获得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

李妍,0014.2000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行本科学习,2004年至2010年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 Riverside)继续深造。后前往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攻读博士后。2013年至今于犹他大学(University of Utah)担任助理教授。

陈鸥,9903.2004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学士学位,2004年至2010年于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就读PhD。2010年至2015年于麻省理工大学就读博士后。2015年至今于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担任助理教授。

赵晶,9903.2003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学士学位,2003年至2008年于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攻读PhD.2008年至2012年于麻省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后。2012年至今于康涅狄格大学(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担任助理教授。

唐江,9903.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2006年获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硕士,2010年获多伦多大学博士,2012年获IBM 沃森研究中心博士后。2012年至今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国家实验室(筹)教授。入选第二批青年千人计划。

季恒星,9912.2003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 ,2008年硕博连读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08年至2013年于德国莱布尼茨固态与材料研究所担任洪堡学者并进行博士后研究,2010年至2013年于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继续攻读博士后。2013年至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担任教授,并双聘于中国科学院物质科学技术中心。入选百人计划。

顾宏周,9919.1999年至2004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就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于2004年进入纽约大学化学系,2009年博士毕业后,加入耶鲁大学Ronald Breaker教授实验室,并获美国专利一项。目前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生物医学研究院担任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入选第十批青年千人计划。

唐晋尧,9803.1998年至2003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2003年至2008年于哥伦比亚大学攻读PhD,2008年至2012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攻读博士后。2013年至今于香港大学担任助理教授。

孙钱,9814.2002年提前一年从中国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获材料物理理学学士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学士双学位,并荣获郭沫若奖学金。同年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免试推荐到中科院半导体所攻读硕士学位。2005年硕士毕业后到美国耶鲁大学深造并于2009年获博士学位,同时荣获耶鲁大学工学院五个系每年唯一的优秀博士毕业生奖Becton奖,后于耶鲁大学电子工程系任助理研究员。2010年6月加入美国硅谷的普瑞光电公司Bridgelux Inc.,任Epi R&D Scientist。现于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任研究员、博导,器件部副主任。2011年入选中组部首批国家“青年千人计划”,2012年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和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双百人才”,2015年被评为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同时为国家优秀青年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科技部高新司“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项目总体专家组成员。

余桂华,9819.1998年至2003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本科就读,2003年至2008年前往哈佛大学就读Phd,2009年至2012年于斯坦福大学就读博士后。2012年至今于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担任助理教授。2014年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TR35杰出青年创新人物。

陈俊华,9700.200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博士毕业于华盛顿大学.目前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担任教授。

蒋旭,9703.1997年至2002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就读本科,2002年至2005年于芝加哥大学就读PhD,2005年至2011年于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University of Minnesota - Carlson School of Management)就读PhD。2011年至2012年于卡耐基-梅隆大学泰珀商学院(Carnegie Mellon Tepper School of Business)担任助理教授,2012年至今于杜克大学 (Duke University)担任助理教授。

张凯,9703.1997年至2002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本科2002年至2008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PhD,2009年至2014年于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后。2014年至今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担任助理教授。

黄旭辉,9703.1997年至2001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本科就读,2001年至2006年于哥伦比亚大学就读PhD,2006年至2008年于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后。后于香港科技大学担任助理教授。曾于2013年获美国化学学会OpenEye Outstanding Junior Faculty Award。

王晶,9714.1997年至2001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读本科,2001年至2006年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Stony Brook University)就读PhD,2007年至2009年于斯坦福大学就读博士后。2010年至今于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担任助理教授。

黄佳,9714。200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09年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2年于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任助理研究员,2012年至今任同济大学教授。入选第二批青年千人计划。

方英,9719.200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2004年6月、2007年6月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其后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2月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工作,2013年获得“优青”支持,2015年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叶继春,9720.2001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2005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随后于2006年至2012年期间,先后在美国飞索半导体公司、加州太阳能公司、阿尔他器件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2012 年以" 团队人才" 加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现为新能源所研究员。中组部第二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方翀,9603.1996年进入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学习,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2001年获得理学学士(化学物理和计算机应用)双学位并赴美求学,2006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2010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博士后研究员,现为俄勒冈州立大学助理教授。曾于《自然》(Nature)、《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等杂志发表论文,并获得俄勒冈医学研究基金会(Oregon Medical Research Foundation)New Investigator Award 等奖项。

张鑫,9603.2001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2004年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获得硕士学位,2010年于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获得PhD。现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担任助理教授。2012年获诺贝尔签名奖(Nobel Laureate Signature Award for Graduate Education in Chemistry),2014年获宝来惠康基金(Burroughs Wellcome Fund)的Career Award at the Scientific Internface。

陈刚,9612.200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本科,2001年至2005年于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就读PhD,2006年至2009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2010年至今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助理教授。

姚礼山,9612.2001年获得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2006年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06至2010年在美国国家健康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后于2010年加入青岛生物能源与生物过程研究所担任计算模拟团队负责人。入选百人计划。

张科春,9614。2001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后于2007年获加州理工学院PhD.2007年至2010年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博士后学习。现于明尼苏达大学任助理教授。曾于2013年获美国心脏协会国家科学家发展奖(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National Scientist Development Grant Award),同年获3M非终身教职奖(3M Non-tenured Faculty Award)。

吴越,9620.1996年至2001年本科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至2006年于哈佛大学进行PhD学习。2006年至2009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研究员,2009年至2014年于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担任助理教授,2014年至今于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Iowa State University)担任助理教授。

杨斌,9620。2001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获博士学位,2006年至2010年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应用与工程物理系担任博士后研究助理,2010年至2012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燃烧能源前沿研究中心(CEFRC)任研究员。2012年至今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燃烧能源中心担任研究员。2012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国际燃烧协会会员(P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