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EM实验代表队心得——USTC实验队

相关阅读:中国科大iGEM代表队摘得一金一银

iGEM软件代表队心得感言——USTC-Software

当地时间10月27日到10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iGEM团队——实验队与软件队,在美国波士顿Hynes Convention Center举办的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 iGEM)中再创佳绩,其中中国科大软件队斩获金牌,实验队获得银牌。

科大实验代表队USTC队成员有:丁冠超、江雅、刘天舒、马凯玥、孟学峰、邵帅、孙梦龙、吴垠、闫东、张承乐、谢禹等11人,最终摘得银牌。(相关阅读:2016iGem软件代表队USTC-Software参赛心得与照片

两支队伍连续五年获得德意志银行的资助。中国科大与新创校友基金会向德意志银行与高峰(78少)校友的大力支持深表谢意!

USTC实验队赴美队员心得及照片

丁冠超

在这场赴美iGEM之行,我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乐趣,见证了美国文化的开放包容,也体会到了自己内心深处对祖国的热爱。

这次iGEM的比赛结果,还是令我们许多人感到失望,虽说对于一些局外人,银牌完全可以接受,但是对于整个队伍而言,我们的付出与努力,完全配得上最高的荣誉。但是,在团队中付出,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为的是周围的伙伴,这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做自己喜欢的,不要总是在意别人的评价,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准则。

美国拥有快节奏的文化,在这里很难不去提及一些真实的伤痛,隐居世外桃源。但是怀着平淡的内心去看周围的风景,却是看到了周围人善意的目光,这让我心里充满了慰藉。每天早出有人笑脸相迎,晚归有人笑脸相送。人与人的守望,原本是习惯了中国大都市生活的我心中所期盼的。

初来乍到,我不禁大呼“原来如此”,后来却发现只不过是“原来如此”。小餐馆中的老乡,超市收银的同胞,家乡味道的言谈,让人深切怀念祖国的光景。我能感受到,我一直在内心深处默认的美国人的热情,美国都市的繁华,美国文化的随和,原来在我的祖国,我的家乡,这些所谓的人间的感情,城间的繁荣,以及人城之间的文化的晕染,实际正以一种不同于美国的姿态生长。因此即使我变得更加欣赏美国的事物,我对祖国的情感,也将始终不同。我内心对祖国的热爱,正如春季路边植物一样愈发葱茏。

波士顿依然晴朗,晴朗的难以想象,天堂比不过我家乡。

江雅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我非常荣幸能作为2016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iGEM实验队代表队的一员赴美参加比赛,并获得银牌。虽然我在会场里做演讲的时间只有短短20分钟,但这20分钟凝结了我们这一周几次易稿的艰辛,凝结了我们这半个多月编写wiki的努力,凝结了从今年7月起在实验室里不断探索的汗水和自建队之日起所有队员对2016年中科大iGEM实验队的贡献。

作为生院大三的学生,我主要负责课题的生物实验部分。都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当我离开了书卷上的理论和老师的指导,方知科研探索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过程。从最初的文献调研和确定课题,到最耗费心力的实验验证过程,再到通过撰写wiki主页、设计海报和准备演讲来向评委和全世界的队伍介绍我们的课题,这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让我受益良多。在准备iGEM比赛的过程中,我不仅提高了文献调研能力和实验技能,还学到了许多与科研工作息息相关但无法在日常生活中学到的经验,比如如何与教授沟通咨询问题,如何更好的介绍乃至推销自己的课题,如何准备课题答辩过程中的评委提问。尤其是在这次美国之行中,我们作为非英语母语国家的参赛队伍,除了需要应对学术上的各种困难,还要克服语言的障碍。口语本来是我英语学习中的弱项,但由于我被选为最终答辩演讲的人员之一,我不得不反复练习自己的讲稿,不断纠正自己的发音和语速。我相信,这对于我将来出国申请深造和进入外国实验室进行科研实习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在我演讲的最后,我们专门准备了一张幻灯片对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进行感谢。我们需要感谢的人有太多太多,不仅有来自学校的经费赞助和来自老师的耐心指导,还要感谢德意志银行对我们的资助,使我们能顺利站在iGEM的赛场上,展现属于科大学子的风采。

刘天舒

伴随着归程途中加拿大上空的绚烂极光,2016年的iGEM比赛也就此画上了尾声,从去年12月份准备第一次面试开始,我已经在iGEM的团队中度过了将近一年的时光,结果已不再重要,真正弥足珍贵的则是在这一年中我们付出了汗水与心血并完成了我们的课题后,那一种沉甸甸的成就感。

从上学期开学后的第一次组会开始,我们便开始课题的确定工作,这一过程在开始时并不顺利,大部分人,其中也包括我对都是第一次接触确定课题的工作,刚刚开始时常常思维发散,不得要领。但随着大量前人工作的浏览以及文献的查阅,我逐渐了解了对于课题真正重要的几点:可行性,创新性,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我们最终确定了课题:A Prion’s Life.事实上,这一套确定课题的流程并不止可以应用在iGEM的课题中,更是未来科研工作中确定方向的雏形,我们在iGEM的努力其实就是在为未来进行一次预演,通过这次预演,我们可以发现自己思维上的误区与漏洞,进而可以更加精准的把握科技的脉搏,做出真正有用的研究。

进入暑假后,便是繁忙的实验过程,大家基本上都放弃了暑假,全身心的投入到课题当中实验记录上记满了一页又一页的实验过程,对于我来说,10点半离开实验室已经是家常便饭,而有些队员更是待到12点之后,抽质粒,酶切,胶回收,酶连,转化,涂板,每一步都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做到尽善尽美,我们根据实验经验改进了原有的实验流程,询问师兄师姐出现问题的原因。家里人总是会不时打电话过来,问问这里的生活累不累,我只是笑笑。做科研哪里有不累的?以往总是听同辈,听老师叙述做实验是多么的枯燥无味,总是令人望而生畏,但是真正投身其中后才会发现,正是因为前面的千辛万苦,才能体会在实验成功的那一瞬间是多么的酣畅淋漓。至今仍记得GFP线路最后一个元件构建成功时队友们挥舞拳头开怀大笑,队长仿佛发疯一样的四处乱跑,胡乱说着“普天同庆”的场景。而这正是我想要的,一次又一次痛快的胜利。

来到美国后,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不仅要将课题做出来,更要能正确的将其表达出来,为此,讲pre的同学是日以继夜的准备,甚至在凌晨四点的时候,就有同学披上外套走到公寓外一遍遍的开始练习他的讲稿。而每个负责讲海报的同学都准备了不下2000字的文稿以保证回答上听众的问题。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在将海报的过程中遇到了德国汉堡大学的朋友,他们指着我们背后的logo非常惊奇的问到你们如何获得了德意志银行的赞助,通过彼此间的交流,我才明白这一赞助是多么的珍贵以及来之不易,我在此真诚地感谢德意志银行以及高峰校友对我们团队的支持与帮助。

总而言之,这个iGEM的比赛就是整个科研工作的缩影,让我们这些初生牛犊体会到了科研的艰苦与魅力,我衷心的感谢这个比赛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发挥我自己的能力,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激发了我对生物的热情,让我更加期待未来科研的生活,这个比赛更是我通向更高学府的一块敲门砖,借用我们pre的最后一句:It’s a wonderful year, wonder iGEM, thank you!

马凯玥

回过头来看,这一路犯过太多错,从最初的举步维艰,到现在的轻车熟路,真的学会了许多。

从连引物设计都搞不定,到点突变能百分之一百成功。从一筹莫展到完成了所有的criteria。我真的变强了。

想来,情怀只能感触所及的最近的人,没有过那么多的付出,感受不到结果的宏大,没有身临其境,不知荣誉的重量。

All for one, one for all.

为队伍付出的越多,便越深爱这个队伍。爱自己的队友,所以愿意放下其他的事情去努力,越付出便越想付出。

孟学峰

参加iGEM一年来,我收获了很多。最终获得银牌,虽说有些遗憾,但我依然为我们一年来的辛勤努力而骄傲!

首先,我们体验了一次真正的科研过程,从文献调研、分组讨论、课题设计,到日日夜夜地做实验,再到最后的课题展示。这里面的每一步都倾注了我们的大量心血,每一步都是对我们个人能力的极大锻炼。经历了这一系列的训练过程,我们能真真切切地感觉到自我的提升。

另外,iGEM比赛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我们的队伍汇聚了少年班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生命学院、工程学院以及信息学院等各个专业的学生,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发挥各自所长,使得我们的工作达到多学科交叉的新高度。因此,通过iGEM,我们能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力量,锻炼了团队合作的精神。这一点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至关重要。

此外,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德意志银行的赞助和高峰校友的帮助,我们对此表示感谢!因为有了你们的帮助,我们才得以脱离资金的困扰,才能够使用到足量的实验试剂,以及最终赴美参加比赛。你们的帮助使我们团队全体成员都可以极力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工作热情,从而顺利完成我们的课题。

邵帅

在参加iGEM的一年中,我真的是经历了也是收获了很多,因此写这一份感言,来总结这一年参加iGEM的点点滴滴。同时,谨以此文,表达我作为参赛队员,对一直支持我校历届iGEM参赛队的德意志银行和高峰校友基金会表达诚挚的感谢!

首先,iGEM这个比赛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术和科研能力。整个比赛流程,包括调研学习,寻找课题,探究课题的可行性,设计预实验,建立模型,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等复杂的步骤。这其中的每一步,都是对科研能力的考验和极大的锻炼。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建立模型和进行实验的部分。为了完成这两部分的任务,我贡献出了暑假的大量时间。对复杂的,甚至是机制不太明确的微观生物体系建模,实在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我和参赛队里的其他同学,通过不断地学习、思考、改进,终于建立了可以基本描述我们课题的模型,一定程度上预计了实验结果。实验部分则更加艰难。由于实验室条件的限制,以及生物体系的随机性,我们的实验成功率并不高。一个实验,往往需要重复几次甚至是几十次,才能看到预期的现象。而每重复一次,都要涉及实验的复杂的准备工作,例如培养细菌、抽提质粒等等。不过正是这些困难,让我这样一个物理专业的学生,对于前沿的生命科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从而奠定了交叉学科的坚实基础。其他的任务,也非常有助于我的科研水平的提升,例如调研学习,使我具备了熟练查找和阅读文献的能力。

另外,iGEM培养了我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因为iGEM的任务一般比较困难,依靠个人力量很难完成。一个实验,一般也是几个成员组成小组,配合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成员之间的协作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通过一次次地与其他同学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我学会了如何与别人配合。更具体地,对于一个将来很可能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来说,我学会了如何与实验室里的同事相处。

赴美参赛的经历也是iGEM给我的宝贵财富。iGEM的Giant jamboree极大的开拓了我的眼界,使我有机会了解一些世界顶尖名校的课题,和他们交流,并向他们学习,加深了我对合成生物学这一前沿学科的认识。同时,我也有幸参观了哈佛大学和MIT这两所顶尖学府。那里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使我印象深刻。

最后,再次感谢德意志银行和高峰校友基金会对我们iGEM参赛队的大力支持!也祝愿我校今后的iGEM队可以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孙梦龙

随着Giant Jamboree会场颁奖典礼的结束,我的iGEM之旅也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从2015年的招新自己满怀憧憬去报名,到面试选拔正式加入这只优秀的队伍,到寒假合成生物学相关实验的培训,再到我们的课题调研,实验攻关,wiki编写,直到最后赴美展示,每一步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最能打动人的,是这个队伍的团结合作,每个人各司其职,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努力为这支队伍添砖加瓦,将其建设得更好。身为队伍经理,虽然在学术上贡献的不多,但是能够通过自己的联络与奔波,使得我们不会为资金发愁,同时也将赴美之行安排的较为妥当,也算是对我们队伍有一个较好的交待。在此特别感谢学校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特别感谢德意志银行对我们提供的赞助,以及高峰校友和新创基金会的联络,没有你们,我们的赴美之行不会一帆风顺。

iGEM让我们体验到了一个课题是如何从想法到实现的,我想对每一位队员都大有裨益,它不仅让我们初步了解科研的经历,更让我们知道应该如何严谨得对待科研。同时,与其他队伍的交流,也让我们感受到他们思想的开阔与知识、技能的扎实,我们还需要多加学习。总之收获颇丰,希望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

吴垠

回国了,2016年的iGEM也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电脑里iGEM的文件夹是去年11月1日创建的,而今年的10月31日,我们得知了最终的成绩,这中间是整整一年的iGEM之旅。是的,银牌,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成绩,我们想得到一块金牌,作为这一年最郑重的总结。但是,我们也知道,我们最珍视的,不是结果,而是一年来所有队员的付出,是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

一开始,我们不仅不认识彼此,也不知iGEM为何物,一群小白从零学起,读文献、开组会、头脑风暴,逐渐产生了课题的雏形。我们想研究和利用朊病毒(prion),想试着去做一些别人没做过或很少做的东西。起步总是艰难的,在预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也多次改变实验方案,最终完成了课题的设计。

暑假对于iGEM来说是最重要的时间,我们都舍弃了回家休息的机会,每天从早到晚泡在实验室里,一边摸索,一边前进。我虽然是生院的学生,但之前并没有自己设计过实验,在这个暑假里,从什么都不懂,到可以有条不紊地完成实验,这真的是不可多得的经历。生物实验对于其他学院的同学更是困难,但他们,一边学着生物相关的知识,一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着生物领域的问题,让我深深地为之触动。虽然辛苦,但我们都很享受这段朝夕相处的日子,我们慢慢地熟悉彼此,也熟悉了iGEM。

实验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顺利,暑假结束,最为紧张的时候才刚刚开始。做实验、赶deadline、编网页、写wiki,这些都是我们挤时间完成的。最精彩的莫过于wiki freeze前的那几天,我们全员聚在实验室里熬夜奋战,终于完成了wiki的编写(we finally survived wiki freeze)。

去美国比赛,又是一种新的体验,我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真的就像一家人一样,我真的很喜欢这种感觉。就算身体倒着时差很困倦,到了做presentation、介绍海报的时候,人人都是热情满满。我们积极地分享我们的实验设计、过程和结果,也从别的队伍那里学到了很多。最后一天的finalist presentation,6个最优秀的队伍上台为我们介绍他们的工作,的确,我们都看到了差距,也有了继续进步的动力。除了比赛,美国的一切,风景、人、名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感谢新创校友基金会、德意志银行和高峰校友的支持和帮助,因为你们,我们才能够全身心投入课题,而全然没有后顾之忧。

回想起2016年招新海报里的一段话:有人说iGEM是一次短程的博士之旅,没错,那是一次探索、付出、失败、收获的旅行;有人在iGEM里得到的不仅是学术素养的锻炼,甚至还有梦想、远见、自信、友谊和爱情。一年的时光,回忆起来只是弹指一瞬,真正经历了才理解它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在这一年里,我们经历了一次完整的科研过程,体验和学习的同时也爱上了它。虽然结果并不令我们满意,但实际上,我们也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还远远算不上优秀,前面的路还很长。2017年iGEM的招新工作又要开始了,真心希望新队员们也能享受iGEM、享受课题、享受过程。

谢禹

我们队伍为期一年的iGEM之旅结束了,自从比赛闭幕我们踏上回程的时刻起,意识到自己又要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心里总是有种若有所失的感觉,这可能是因为参赛的过程过于精彩与紧张,经历了这么长时间失败与成功的锻炼,自己收获了太多。

iGEM队里一起参赛的同学,是我在科大遇见的最精彩的一批人。他们对学科的专注,对项目的投入让我敬佩。与这些同学在一起,您感到的不是压力而是动力,你会不断地推动自己做到最好。队里自由交流的氛围也让我难忘,不论实验还是建模,不论编写网页还是团队管理,有相应专长的同学从不吝惜自己的时间,乐于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经验。iGEM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从调研开始,自己确定课题,自己设计完成实验,自己分析结果,再到最终的展示,我们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克服困难,是我们学术科研生涯的启蒙,让我们学到了无数上课无法学到的东西。

最后感谢iGEM,感谢德意志银行和高峰校友,感谢所有给我们提供帮助的老师和同学,有你们的支持和资助,才能让我们得以完成项目并取得好成绩 ,才能谈得上上面的这些收获和感想。

闫东

一年的时光里,我学会了制作一个网站来展示我们的成果,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生物实验技能。与此同时,也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和来自不同专业的同龄人一起为了同一个课题而努力的机会。

第一部分:在国内的工作

刚加入实验队的时候,只是怀着对合成生物学以及学科交叉的好奇,而并不知道自己能够在队伍里做些什么。尤其是队伍里已经有了很多生命学院的、对生物实验非常熟悉的同学,他们自然承担了大部分的实验工作,于是我就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大概是到了六月份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可以胜任写网页的任务。原来曾经自学过一点点相关的知识,觉得上手不会太难,于是便向队长报了名。队长把上届负责网页的队员联系方式给了我,我就开始跟着他学习更高级的网页知识了。

写网页是一个见效很快,但也略显枯燥的工作。看到代码变成浏览器里精美的样式的时候,成就感自然不必说。而面对着大家撰写的大段文字、图片,以及队长希望实现的各种效果时,一想到与之对应的大段代码,也会感到烦躁。尤其是作业压身,ddl索命的时候。

写网页的工作让我有充分的机会接触到我们课题的所有方面,也有机会和队伍里的每一位同学交流他们对课题的理解。在我用代码把大家的工作一点一点的上传到网站上的时候,每个人对整个队伍的付出突然变的无比实在。

最后引用我在wiki freeze(网页编辑截止)以后发的一条动态:

看到队伍做的网页在上传后没有出现bug,设计出的效果也都在PC,Mac,iPad端实现了,真是觉得好欣慰啊好欣慰。

感谢所有人。

谢谢戴前师兄的网页技术助攻。谢谢俊杰帮我承担最累的网页内容代码以及部分内容搬运。谢谢芮含学姐的美工支持,主页上创意的格子图是学姐画的哦,还有页面底端的sponsor图标也是学姐帮做的。谢谢承乐辛苦的校准notebook以及图片地址修改。谢谢队长的push以及充足的灵感,没有你的push和灵感,这网页上那么多特性做不成,比如iPad支持,比如主页特效。谢谢建逸、晨光、大为帮忙上传notebook内容以及帮忙校准notebook分页面地址。谢谢梦龙的主页文案,以及作为队伍经理的后勤支持,没有你就没有这个队伍的正常运转。大家都是最棒的!

2016 iGEM Team:USTC

I'm the team's cyber man. Great gratitude to everybody's unlimited passion and work!

第二部分:在美国

这应该是人生中空前、也很有可能绝后的远的一次旅行了。跨时区整12个,也就是从地球这边恰好到了另一边。

旅行的开销是很大的,比赛报名的开销也是很大的。没有教务处的经费支持、德意志银行高峰校友的资金赞助,我不可能获得这样一个开启新世界的机会,感谢支持了整个科大iGEM队伍的他们。

在美国我见识到了中国的发展之快,因为硬件对比上,我们和美国差别几乎不存在。也见识到了在软件上,我们还欠缺的部分。在波士顿的8天里过了几十次马路,从没有一次是我等车,甚至有的时候,在我离路边还有十几米,车完全有时间开过去的时候,司机都会停下来对我做一个“go”的手势。

参观MIT的时候,很久没有做过的梦又出现了,那里真的是理工科的圣殿。去的时候正好是晴天,查尔斯河的水映衬着波士顿的蓝天,MIT的几座建筑上雕刻着的科学大家名字似乎都在发光,草地里松鼠跳来跳去,草地边上学生们健步如飞。隔着玻璃看到了熟悉的矩阵和方程,进了楼则是从没见到过的油画装饰教学楼。走上半小时就能到哈佛,简直就像时空穿越到了300年前。坐在Widener图书馆前,张眼眯眼,都是阳光。

iGEM的经历,赴美的经历,绝对是我大学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节点。我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也为自己找到了更明确的方向。

张承乐

此次赴美参赛,心中有几点触动,写于下面。一,中美不同教育方式导致的差异还是有些明显的。比如,对于我们队伍运用的两项检测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基本技术,在进行海报讲解时,很多国内的大学生表示不知道,但是一般国外的大学生都是知道的。这种差异还是值得我们继续努力去改变的。另外在去参观了MIT后,确实感觉他们的学生很努力,很辛苦。即使在他们吃饭的地方,很多人也都在学习讨论,给我印象很深。二,除了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教授,美国的学校也很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播。哈福大学有自己的Art Museum,里面的藏品也挺丰富的,对于人精神世界的提升很有益处。三,国外很多服务行业的人员工作很有热情,对于顾客态度非常好。超市的shop assistant会很主动的给你提供帮助。四,我们的队员很努力的为参赛做准备。有的人6点就起来练习presentation,有人5点半就起来修改PPT。他们很认真的对待这个比赛。团队合作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

感谢德意志银行和高峰校友的帮助,没有你们,很难有这次赴美之旅。这次经历使我对未来有了更加坚定的目标,同时对我以后申请一些交流项目也应该很有帮助。感谢!

2016-11-08 上一篇: 预告:9月24日北京校友金秋午餐会 下一篇: 2016年年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