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医学院吴皓教授将莅临协和小礼堂为《贝时璋吴宪大师课堂》做《Seeing is Believing》演讲。新创基金会与北京校友会非常荣幸地争取到:该课程将向中国科大北京校友开放旁听,您务必报名方可出席。鉴于曾有因慕名前往协和礼堂听报告而送命的听众,岁末年初特别提醒校友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出席须知:中国科大校友必须提前报名,核实身份,由新创基金会提前转交协和医学院。由于协和礼堂的安全原因,现场必须出具有效身份证;未提前报名、不明确校友身份者,将被拒绝入场。仅限校友。
旁听礼仪:课堂内90%为协和医学院学生,您应体现中国科大校友的素质与风范,尊重协和。准时入场,尊重主讲教授与协和师生。请确保会场内将手机设置成震动或关闭状态,不得接听电话,频繁进出。
课程全名与详情:中国科大-协和医大生物医学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班开放课程《贝时璋吴宪大师课堂》。第三讲: Seeing is Believing,请参阅课程海报
时间:2016年12月21日14:30-17:30
地点:协和东单小礼堂(东单三条48号)
主办:北京协和医学院(简称协和医大)基础学院
微信报名与截止:扫描微信二维码报名,无报名信息无法入场。21日上午11点
哈佛大学医学院吴皓院士教授简介
吴皓于1982年至1985年在北京大学接受医学预科教育,1985年至1988年在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主攻医学。之后,吴皓在美国普渡大学迈克尔·罗斯曼(Michael Rossmann)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于1992年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并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她成为康奈尔大学威尔医学院的助理教授,2003年被评为教授。2012年,吴皓被聘为哈佛大学医学院工作生物化学及分子药理学教授,并担任波士顿儿童医院高级研究员,2014年被聘为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皓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天然免疫相关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主要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和电子显微镜解析免疫相关蛋白结构,从而阐释免疫受体尤其是天然免疫受体信号转导的分子机理。(说明:简历来自互联网材料,未经协和医大或吴皓教授本人审核。)
关于协和医大与中国科大
2016年6月13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北京协和医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暨座谈会在中国科大理化大楼科技展厅举行。万立骏校长与曹雪涛院校长共同签署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北京协和医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计划(PhD Program)合作协议》。点击这里。
关于协和小礼堂
协和小礼堂正对着北京协和医学院(简称协和医大)的正门。2016年中,中国科大有幸与 协和医大展开战略合作。
孙中山先生世后在这里进行基督教式的葬礼,这是他的第一个悼念仪式。孙中山也成为唯一能够逝后从协和南门,即今协和医大正门离开者)。泰戈尔的访华朗诵会,林海音和夏承楹的婚礼全部在协和小礼堂进行。
1931年11月19日早8:00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晚,没有看见徐志摩的林徽因在协和小礼堂发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直到次日才得知徐志摩罹难。
协和小礼堂不仅是医学圣殿,更浓缩了中国20世纪太多传奇人物的足迹!小礼堂如今仍是协和学生的艺术重地,每年的一二九合唱比赛、校庆演出和协和话剧社的日常活动都让这古老的建筑依旧保持着青春的活力。
资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校友基金会(注册名: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公益基金会)
协助通知:中国科技大学北京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