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峰会上午纪要

(吴冰0708)(补充:当时他的第一句话大意是我到了这里觉得自己回家了。)

südhof 没有谈太多太专业的研究,反复强调了他对于科学纯粹本质的理解。

要点:

1,他对科大人的学术水平有很深刻的印象,一方面他接触过的许多杰出生物学家例如他的夫人陈路,还有骆利群/庄小威等都毕业于科大,另外他自己的实验室也招收过数位优秀的科大校友作博士后。

2,他的演讲首先介绍了他的职业生涯,包括在德国受到的医学教育/在美国的博士后训练/成为教授之后主持的神经递质释放的分子机理的研究(这也是为他赢得诺奖的研究)/另外提到了他也参与过一些公司的创业工作,为他的学术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调剂(以及很好的报酬)

3,然后他较为细致地解释了神经系统已知的一些基本工作原理,包括他曾经的关于神经递质释放这方面的重要工作的意义。随后他提到了神经系统还有更多更多的奥秘是未曾被完全理解的,包括神经可塑性和神经特异性。

4,最后他谈了他对于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的见解。他多次提到他希望诺奖这样的大奖能被理解为是对科学进步事业的勉励,而不是对几个个体的奖励。科学研究本身应该是不以产品应用等实际目的为前提的,应该是完全自由的。知识本身就是无需理由的核心价值。

(吴冰0708)

骆利群 主要通过他自己的工作为例子介绍了日益进步的研究技术如何帮助我们了解神经系统

1,他首先介绍了对于大脑各个尺度的研究(分子尺度,神经突触,神经元,神经网络,以及整个大脑)。这些划分现在因为日新月异的研究技术而逐渐整合到了一起。

2,他的实验室就是结合各种技术来研究神经通路的形成,同时我们自己也发展了新的技术来促进我们的研究。

3,他举了一个他实验室的工作为例,整合运用了他们自己研发的TRAP技术,以及神经科学领域内其他同事研发的光遗传和钙成像技术,最终加深了我们对于控制渴觉和饮水行为的神经通路的认识,这也为经典的动机理论的驱力减低说提供了支持。(许多人对于他展示的通过光激活特定的渴觉神经元来操纵小鼠喝水的一段视频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饶栩)

杨培东

面临的问题:能源危机、CO2排放、海平面上升

解决思路: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消耗二氧化碳并储存能量。目前,通用硅纳米材料能达到8%左右的能量利用率,仅小于太阳能电池极的利用率,具有很大的应用提升空间。

(邓勇)

张亚勤

语音识别,方言的例子。

杨培东

面临的问题(同上)

解决办法: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半导体纳米线吸收光。

挑战:两类纳米线,两类催化剂集成,并且解决界面问题,使整个系统能够工作。

成果:三年前实现了整个人工光合作用领域首次集成硅纳米线整列和催化剂布局,完成了人工光合作用全反应(过去是两个半反应)。

杨培东女儿的画作(注:图中有太阳、梯子和车),二氧化碳和光作用生成汽油,期望有一天会实现。NASA计划在外太空建立生态系统。

(王冠扬)

结合百度的背景,讲了AI的发展和影响。AI改变了搜索引擎,促进搜索方式从文字到语音的变化;万物互联的时代使搜索空间变大。

AI的重要突破之一是语音识别,AI在这方面可以表现的超过人类,山东方言、浙江方言和孩童口音等不易人耳识别的语言,AI可准确识别。同时可用于人机交互,例如语音控制电视操作等。

自动驾驶方面,新的趋势是电动车、共享经济和智能化,预计30年后,15%的汽车实现自动或半自动驾驶。

最后张亚勤指出AI对于人类的重要性甚至可能超过互联网,它就像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蒸汽机。AI将开启一个人类的新时代,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