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外交流奖学金交流心得——邓宇皓

邓宇皓,来自少年班学院,严济慈物理英才班,应用物理专业;2017年7月至9月间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参加UCLA CSST暑期科研项目。

Why CSST?

CSST全称Cross-disciplinary Scholar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一个面向STEM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强调学科交叉性的暑期项目。

首先,从名字就可见,它的宗旨,同时也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让学生在项目期间领悟到学科交叉带来的巨大科研潜力和科研魅力。

学科交叉的实现前提需要有合适的土壤。项目运营官Sun Ren教授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正是这样一个沃土,地理上不同院系比邻相接而不被校区分隔,管理上鼓励年轻教职员工创新、交叉,造就了这样一个奇迹。初到学校第一周的Welcome Reception上我就聊天碰到了致力于金融物理研究的教授,而他暑假带的学生来自统计、数学背景。这里大量致力于学科交叉的faculty群体让我时刻都能沐浴在来自不同领域思维碰撞带来的美妙之中。

每一位入选CSST的学生都被给予了进行交叉学科性质研究的机会,可以选择十名候选导师进行双向匹配,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选择科研方向和专业毫不相干的导师。来到UCLA后我结识了物理专业的南大同学选择了EE,物理专业的早稻田大学同学选择了生物医学工程,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同学去做了机器学习……这些同学的广阔科研视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即使老老实实选择了专业方向的“正宗课题”(大多数人),CSST仍然有很多打开你视野的安排,比如精心挑选的时间上贯穿整个项目的讲座series。给我留下特别深印象的是由Google Scholar H-index高达157的Prof. Michael Phelps带来的那场series压轴讲座。Prof. Michael Phelps回顾了自己从早年成为拳击手,到提前退役后进入大学获得化学、数学双学位,再到成为PET Scanner技术创始人之一的人生历程,正是他自己丰富的经历、广阔的视野和积极的跨学科思维造就了他在一个个领域的成功。同时,暑期与我同住的来自清华和南大的两位室友专业分别是生物和化学,这样类似少年班学院般的熟悉的寝室组合给了我们通过同龄人了解其他领域的机会。比如我的室友就给我科普过当下大红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我则“还以”量子保密通信的原理……这种寝室里天天就能发生的思维碰撞是非常令人愉悦的。

在这个突出的显性特征之外,UCLA CSST项目的一些隐性优势也给了我很棒的体验,那就是项目的运营对学生非常之诚恳。在选拔学生时,不止一位UCLA面试官亲自从加州海岸飞到一个个笼罩在隆冬之下的中国高校所在城市,身体力行保证了项目极高的质量和双向匹配度,我在CSST认识的很多来自各个学校的顶尖学子的知识水平、科研热忱与学术视野都深深激励了我。同时,项目的成熟运营、组织经验和保证了初来乍到同学们能较快适应陌生的美国环境,从而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学习之中。

学术氛围与科研

很幸运我的mentor list第一志愿就match上了,使我暑期得以在大方向一致的UCLA AMO大组进行科研。见面第一天导师就十分耐心地带我参观他的每一间实验室,安排研究生给我一对一耐心讲解,同时给了我暑研建议课题list,让我自选决定。list上都是独立性的工作,且基本都符合两个月的时间周期,最终我选择了探索一种基于热电离原理的离子源方案作为主课题——我很感激我的暑研导师给了我极大的选题自由。虽然一开始导师和我都并不知道这样的探索能否成功,但经历了一些小小的曲折后,我终于在最后一周实现了它,并且“加班”在临走的前一天成功把这个技术拓展到了另一种囚禁离子上,算是一个让我和导师都非常欣喜乃至意外的结果了。在科研过程中,结果的科学整理、公布是一项基本功,CSST项目因此安排了专业小组讨论、海报展示等环节,最终我也有幸凭借我的科研成果登上了项目的final presentation——这样面向不同听众的全英文的学术汇报对我来说是第一次,这个额外争取到的宝贵机会是对个人学术软实力的极大锻炼。

虽然暑期我所在的实验室硬件平台并不能说比起我们科大与之对应的顶尖研究组有何优势,但是这里仍然有很多很棒的元素。美式学术氛围是非常积极、自由而融洽的,我的暑研导师非常平易近人,经常端着咖啡来实验室转悠,指导我们哪怕最trivial的技术工作;在科研后期出数据的阶段,他常常愿意腾出大量时间专门听取我关于实验物理现象的模型建立、分析,并给出富有洞见的建议,让我觉得和他讨论物理是一种真正的享受;组内的研究生非常诚恳,这种诚恳不仅表现在乐意为我讲解最基础的知识以保证我的理解,还体现在实验操作规范与安全注意事项上一丝不苟的教育。组内也有很多良好的传统保证了这样融洽的氛围,我经历的比如每天的阳台午餐,出其不意的生日聚餐,发文章聚餐等等……更令我觉得难忘的是这里研究生的主动性,整个大AMO组每周都有研究生自发组织的journal club,每次由一名研究生讲解一篇有意思的新近研究,偶尔这些研究生也能请到来自其他学校的研究生来作报告,比如我就遇到了来自伯克利的研究生讲解使用离子阱系统对量子生物学系统进行量子模拟的进展报告。这样积极的学术自发组织交流背后是一股内在的向上的学术追求精神,激励着我未来在更具挑战性的科研平台上砥砺前行。

丰富生活

洛杉矶作为美国的“娱乐之都”,休闲体验是很棒的。除了个人尝试不尽的玩法外,CSST项目组织方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并提供给我们丰富而适度的机会。Santa Monic海滩日活动让我们体验了正宗的美式休闲,并且给了我们swim in Ocean的机会;为了准备Mount Baldy的hiking,Sun Ren教授从项目一开始就领着大家进行定期的campus run,而UCLA所处的Westwood的精致街景给了这样的运动无限的享受,让我从一开始跟着Sun Ren教授咬牙坚持跑下来到项目后期成为自己每天的习惯几乎欲罢不能;这样的准备让我成功在项目中最具挑战性的Mount Baldy hiking中首先登顶,实现了意想不到的自我超越,乃至于让我喜欢上了hiking运动本身。在美国期间,我们也有幸赶上了号称百年一遇的北美日食,虽然在洛杉矶只能看到偏食,但是这一事件调动起了整个校园的热情,也自然成为了UCLA天文部门展开科普的好机会——校园的科学广场上竖起无数望远镜,热情的志愿者们教给你各种花式玩法,同时美国民众对科普的参与积极性也令我惊讶,看起来那天上午学校简直在开一场科普盛会,令人难忘和兴奋。

总结与致谢

CSST的暑期项目对我而言是一个非常超值的经历——一个完整的科研课题的学术cycle,一场超越自我的hiking磨练,一群顶尖同龄人启发激励,一天天在研究组与导师研究生共事的美好的回忆,一句句Sun Ren教授的人生启迪……不参加就很难相信自己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的学术进步并领略这么多生命的新奇。

最后要感谢这个项目中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感谢新创基金会为我们提供的奖学金!当然也非常感谢捐助奖学金的各位校友——是你们,让我们可以无忧地投入到科研生活中!感谢母校科大在项目组织、协调和资助上的细致工作!当然也要感谢我的暑研导师Wes Campbell,我的supervisor Justin Christensen, David Hucul, 感谢实验室中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感谢Prof. Lin和Prof. Sun在UCLA对我们的照顾,感谢CSST Office中可爱的志愿者们!感谢所有94位参加CSST的优秀同伴们!也感谢自己十周的付出。

2018-05-14 上一篇: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公益基金会基金与财务管理办法 下一篇: 2017年度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