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应化系亮相!谁是最牛的校友?

近日,新创基金会报道了《中国科大应用化学系魂兮归来》。至迟于6月26日,中国科大应用化学系applchem.ustc.edu.cn)网站已亮相,在中国科大官网、化学材料学院院系列表中已可见该系链接。

应用化学系网站证实了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此前发布的新闻:2018年5月7日,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经校长工作会议研究,决定恢复应用化学系。

应用化学系简史

官网介绍了该系的简短历史:

应用化学系(12系)创建于1982年,历经1997年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成立及后续学科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应用化学、环境化学、辐射化学、感光化学、材料化学等学科方向为主体的特色系。该系曾培养了包括杨培东、何川、段镶锋、殷亚东、孙玉刚、崔屹、黄昱等国际著名化学家在内的一大批优秀校友,具有广泛的国际知名度。2001年应当时的基础学科发展要求,应用化学系的学科方向分别并入化学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随着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重大科学前沿的发展,逐渐凸显出发展以应用为导向的化学学科的重要性。根据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2018年5月校长工作会议研究决定恢复应用化学系,包括能源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可再生清洁能源四个专业方向。未来将发展化学与能源、环境、化工、生物、医学、药学等交叉的新兴学科,通过理工科融合,注重原始创新,催生变革性技术,为国家培养能源、环境、化工和生命等相关应用领域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科研人才。

现有教职员工共28人,包括教授9人、特任教授6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7人、特任副研究员5人、实验员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长江计划青年学者2人、青年千人计划学者5人、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4人。

现任执行系主任是熊宇杰教授。

该网站还介绍: 2018年7月7日下午14:30,应用化学系将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活动中心五楼报告厅举行庆祝恢复应用化学系暨校友值年返校活动,欢迎参加!

最牛的校友都有谁?

中国科大应用化学系在多个页面列举了部分学术界杰出校友。与《中国科大应用化学系魂兮归来》唯一不同的是,应化系网页还介绍了8912校友何川(芝加哥大学讲席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912校友何川博士[芝加哥大学化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约翰 T.威尔逊特聘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研究员]是2017年保罗.马克斯癌症研究奖的获得者之一。该奖项的设立目的是表彰45岁及以下的优秀研究人员为推动癌症研究所付出的努力。有数位留美科学家校友向新创基金会预测:何川最可能成为中国科大校友的下一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如果他在十年内获得更大认可,也不应当感到吃惊。

何川1989年从贵州凯里第一中学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8912校友)学习,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博士,现为芝加哥大学化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约翰 T..威尔逊特聘教授、芝加哥大学生物物理动力学研究所所长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研究员。此外他还担任北京大学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主任。

何川博士是癌症表观遗传学和RNA修饰生物学领域的专家。表观遗传学涉及基因表达方式的变化,不影响实际的DNA序列。他指出:“人类基因组包含30亿个碱基对,但只有大约2万个基因。我们体内有数以万计的细胞,约200种不同的组织或细胞类型。尽管一个人体内的基因序列相同,但是表观遗传学能促进细胞分化成不同的身份。

何川博士对该领域的主要贡献是,他第一个提出了RNA修饰是可逆的并且能控制基因表达的观点。控制RNA分子,携带DNA“信息”传递给蛋白质生成机制的细胞,是影响基因表达结果的主要方式之一。

何川博士说:“当我在2008年和2009年开始这项工作的时候,我们知道有一类蛋白质被称为“写入因子”,可以通过修饰RNA分子来改变其功能,但是没有人知道还有一类被称为“擦除因子”的蛋白质,可以消除这些变化。” 何博士的研究小组首次识别了“擦除因子”蛋白质。在后续工作中,他们表征了一系列“识别因子”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说明RNA甲基化功能。

他指出:“这项研究为我们目前了解这些修饰如何影响生物学结果(包括与癌症相关)提供了反应途径。癌症和其他疾病可以操纵异常的RNA甲基化,以便获得生存优势,致使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失控。”

这些类型的RNA变化已知在多种类型的癌症中发挥作用,包括子宫内膜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和成胶质细胞瘤。何博士的研究工作为开发RNA甲基化效应物治疗人类癌症的潜在未来疗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