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经验分享

7月6日下午,我会工作人员参加了在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创益坊举办的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经验分享讲座,听华北电力大学社会企业研究中心朱晓红教授详细讲解了社会组织评估相关的内容。

主讲人简介

朱晓红,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社会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非营利评论》编辑、学术顾问,《中国社会组织》学术委员,朱晓红教授常年为社会组织开展等级评估工作,具有丰富的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经验。

朱教授从评估的含义及意义、评估的依据、评估的指导原则及评估内容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评估工作。

社会组织评估,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为依法实施社会组织监督管理职责,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依照规范的方法和程序,由评估机构根据评估标准,对社会组织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并作出评估等级结论。评估对于对社会组织的意义是督促社会组织运行规范即合法、合规运作;专业培训专职团队和志愿者团队;制定战略,即战略定位要清晰,可以帮助某个人也可以做政策倡导;传播文化,需要打造被信任的形象品牌,受助者通过基金会得到了什么,这很重要。

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的依据和范围:凡在北京市民政部门注册登记成立、最近两年年检合格或一年合格、一年基本合格社会组织,均应申请参加评估。依据《社会组织评估指标》进行评估。评估的其他法律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2.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民政部令[2010]第39号)

3.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社会组织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京民社发〔2010〕510号,2010年11月12日 );

4.北京市社会组织评估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民政局2017年)。

接着,朱晓红教授介绍了评估工作的原则和指导思想,由政府部门总体主导,由专家学者、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共同参与,由专业化机构独立运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和评分细则,通过公正、公平、科学地运作,发挥导向激励作用,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随后,朱教授详细介绍了评估工作的内容,讲解了评估的体系及其背后的逻辑,并细致分析了她评估时遇到的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从而告知基金会日常工作中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真正做好日常工作和基金会的主要任务,从而在评估中获得较好的评分。她强调评估工作是为了督促和监督基金会做好基金会的日常工作,而非为基金会增添负担。

最后,朱教授叙述了评估工作从启动开始到结束的大致流程,让各个基金会对于评估准备工作有大体的了解。

讲座结束后,朱教授耐心回答了提问者的问题。

通过此次培训,我们了解了评估工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更理解了评估工作的意义是在于督促基金会平时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和合法化,对于基金会的良性运作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