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编辑完成,请勿转载)
2020年,一场由COVID-19(2019冠状病毒病)引发的新冠疫情受到了全世界各界人士的关注,海内外的中国科大校友第一时间以不同方式参与到抗“疫”当中。他们从“核酸检测”“临床诊治”“药物和疫苗”“病原学与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等多领域开展研究,着力破解病毒特性与传播致病机理,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校友基金会(北京校友会)整理了从1月中下旬到5月初疫情下涌现的校友科研成就,如有不尽完善之处,欢迎各位指出。
校友介绍
饶子和(732)简介
个人简历:饶子和,中国科学院院士,1973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专业学习。主要从事与人类感染相关或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蛋白质与病毒的三维结构研究,以及从事创新药物治疗的开发。
疫情研究:1月26日,测定2019-nCoV冠状病毒3CL水解酶(Mpro)的高分率晶体结构;3月18日,成功解析新型冠状病毒“RdRp-nsp7-nsp8”复制机器2.9 Å的冷冻电镜结构;4月9日,Nature发表新型冠状病毒关键药物靶点高分辨率三维空间结构;4月10日,Science揭示新冠病毒遗传物质转录复制机器核心结构特征
研究报道:1.新型肺炎冠状病毒3CL水解酶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图;2.破译抗新冠病毒关键药靶三维结构;3.饶子和等人登Nature:解析新冠病毒主蛋白酶三维结构,发现候选药物;4.饶子和等:昨天Nature,今天Science
李岩(0308)简介
个人简历:李岩,中国国家青年特聘专家。2007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主要从事冠状病毒,寨卡病毒等重要靶标蛋白的结构解析及小分子药物的相关研究。
疫情研究:2月3日,筛选出五种可能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研究报道:抗疫有进展,打虎师兄弟!多家科研机构联合筛选出五种可能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刘冰(0023)简介
个人简历:刘冰,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教授。2000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病毒、细菌、原生生物等入侵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进行结构解析和功能的研究。
疫情研究:2月3日,筛选出五种可能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研究报道:抗疫有进展,打虎师兄弟!多家科研机构联合筛选出五种可能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韩大力(0308)简介
个人简历:韩大力,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现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7月 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技术学士。 主要研究领域新型核酸修饰测序组学,肿瘤表观组学,生物信息学。
疫情研究:2月3日,筛选出五种可能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研究报道:抗疫有进展,打虎师兄弟!多家科研机构联合筛选出五种可能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沈永义(0008)简介
个人简历:沈永义,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研究员、博导,广东杰青,国家优青。2004年7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科学学士。目前主要从事重大畜禽疫病(禽流感,MERS,非洲猪瘟等)的分子病毒生态学,进化基因组学,病毒进化机制等研究。
疫情研究:2月7日,发现穿山甲或为此次病毒的中间宿主;5月7日,Nature发表文章证明穿山甲有可能是潜在的中间宿主。
研究报道:1.穿山甲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吗?这份研究提供了更多数据;2.Nature:穿山甲或为新冠潜在中间宿主
曾大军(8500/8516)简介
个人简历:曾大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海外归国终身教授,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1985-1990年获中国科大少年班、经济管理与系统科学系攻读运筹学与经济管理学士,1990-1992年于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学习硕士生课程。
疫情研究:2月9日,曾大军(8500/8516)团队研究开发一个可替代的地质分层去偏估计框架模型,通过湖北以外的大陆地区公开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人数,推测武汉及湖北地区实际感染规模。
研究报道:重磅!科大少年班学者预测:仅武汉感染已达 5 万!
蒋澄宇(838)简介
个人简历:蒋澄宇,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教授。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大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目前主要进行有关SARS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及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发。
疫情研究:2月12日,提出ARB类降压药,尤其是氯沙坦可作为潜在治疗药物;3月9日,测得患者血浆中有38种细胞因子显著升高,可能提供潜在的精确医学治疗。
研究报道:1.新冠肺炎严重程度预测及ARB类药物使用建议;2.中国学者首次发现新冠肺炎患者细胞因子变化图谱及预后规律
陆蒙吉(782)简介
个人简历:陆蒙吉,德国ESSEN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兼任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医学院中国交流办公室副主任,1978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782校友),其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动物模型和病毒感染致病机制。
疫情研究:病毒学家陆蒙吉(782)长期与中国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等研究机构合作交流,此前一直在关注武汉疫情发展并投入抗疫一线工作。3月17-18日,陆蒙吉分析评论德国的防疫措施和风险,对德国防疫二阶段的策略进行解说;3月29日,参加新冠肺炎多学科论坛,与多国专家围绕全球各国抗疫策略等话题展开探讨。通过他专业性的访谈,为读者了解德国防疫抗疫的具体措施,以及德国医疗的实力。
研究报道:1.陆蒙吉评德国防疫,德国人是傻白甜吗?;2.陆蒙吉再评防疫,将有60–70%德国人被感染吗?;3.德国应对疫情步步为营,计划起码“打”两年
刘文清(752)简介
个人简历:刘文清,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1975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物理系。 主要从事激光散射成像、新型环境监测仪器、有害痕量气体光学与光谱学监测技术、环境监测仪器研制工作。
疫情研究:带领武汉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队,持续对武汉城区和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隔离点、社区等开展走航观测实验,为病毒传播风险评估、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提供科技支撑。
研究报道:给武汉大气做监测的人
伊成器(0119)简介
个人简历:伊成器,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大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研究员、北大清华生命联合中心研究员、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双聘)研究员。2001年从浙江金华一中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学习。
疫情研究:5月,伊成器课题组新近发展的基于转座酶的TRACE 建库测序技术,提高了检测与新冠病毒共感染的潜在病原体速度,同时实现了简便、快速、灵敏、高效的RNA建库测序。
研究报道:寻找新型冠状病毒致病的“帮凶
陈茁(9116)简介
个人简历:陈茁 ,美国佐治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政策与管理系副教授,宁波诺丁汉大学经济学院李达三健康经济学首席教授。1996-1999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科学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管理学硕士学位。
疫情研究:2月14日,面对疫情期间暴露出的各个层级在公共卫生应对紧急疫情存在的短板,陈茁(9116)分析了专业机构在应急决策和执行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新发疫情下,如何作出专业决策 (公共卫生研究)。
研究报道:疫情下的中国公共卫生要补哪些课?
研究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校友基金会研究部。
作者:毕宇昕、李文秀(0908)、刘志峰(9500)。刘志峰(9500),2007年获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生物信息学理学硕士。2006年12月起供职于新创基金会;李文秀(0908)2013年获得中国科大生命科学理学学士,加入新创基金会后参与了校友研究与校友联络;毕宇昕2019年10月供职于新创基金会。
联系我们:您对本研究有任何反馈、更正或补充,欢迎联系我们。
电话:(+86-10)62566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