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科研平台建设新进展:三大前沿研究中心与两个新设学院

摘要:据相关媒体报道,中国科大科研平台建设近期迎来多项进展。地球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中心、物质科学交叉前沿研究中心、医学前沿科学和计算智能前沿技术研究中心等三大前沿技术研究中心有望在下半年于中国科大开工建设。与此同时,中国科大与新成立的位于江西赣州的中科院稀土研究院举办科教融合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稀土学院”(暂定名),并于今年正式开始招收硕博研究生。此外,中国科大学还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联合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科大将迎三大前沿研究中心

根据《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官方微信公号消息称: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消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协同创新交叉研究平台项目有了新进展。地球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中心、物质科学交叉前沿研究中心、医学前沿科学和计算智能前沿技术研究中心等三大世界级(编辑按:“世界级”原文如此,请见注解,有人认为这种说法不准确)技术研究中心,都有望在下半年开工建设,近期已陆续启动招标程序。

协同创新交叉研究平台项目,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将为科学中心开展前沿交叉研究提供有力支撑。三大世界级研究中心均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设,本次项目将通过创新人才高地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和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建设,共同落实好国家战略,把合肥建成知名的创新高地。

目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协同创新交叉研究平台-地球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中心施工总承包项目正在招标,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内东南角,包河区宿松路与太湖路交口西北角,紧靠太湖路。该建筑功能为科研及辅助用房,剪力墙结构,拟建的建筑物主要为1幢10层主楼、2-4层群房及整体1层地下车库。项目总占地面积5907平方米,建筑面积31074平方米。通过建设科学基础前沿与应用综合研究基地,将开展相关领域探测和高端研究工作。

医学前沿科学和计算智能前沿技术研究中心项目位于合作化路与黄山路交口东南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区内,总占地面积5324.14㎡,总建筑面积55812.00㎡。拟建的建筑物主要为1幢22层主楼、4-6层群房及整体1层地下车库。该中心预计开工日期为下半年,施工工期定为约48个月。建设生命科学与医学、信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开展“生命健康+”新兴前沿领域研究。

此外,物质科学交叉前沿研究中心也准备在年内启动招标,未来将着眼于物质的微尺度层面建设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探索信息、能源、健康、环境、材料等领域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三大中心项目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是系统推进安徽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全面深化综合改革重大举措,在创新型国家、科技强国建设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会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

下一步,合肥将从体制机制、资源配置和政策保障方面推动协同创新交叉研究平台建设,全力支持中国科大等推进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来源:合肥报业全媒体)

编者按:据称,三大前沿研究中心均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设。《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与《软科》微信号均标题使用“三大世界级研究中心”,有多位中国科大教授指出,这种标题浮夸。以上三大中心项目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称“世界级”太早。世界级研究中心或许是合肥市民、中国科大师生校友的厚望,但过早宣传并不适当。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是独立、民间的校友机构,做出以上更正。以上标题编辑认为更为客观,但并不代表合肥市或中国科大官方立场。

中国科大稀土学院落户江西?

据《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微信号报道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因两弹一星培养人才需要创立于北京。因形势变幻,1969年辗转南迁,一度欲落户河南、江西等省份,无奈均遭到婉拒,最终被安徽主动邀请扎根至江淮大地。

50多年后的今天,江西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弥补当年擦肩而过的遗憾,再续半世纪前的情缘,中科大将与新成立的位于江西赣州的中科院稀土研究院举办科教融合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稀土学院”(暂定名),并于今年正式开始招收硕博研究生。

众所周知,江西赣州是闻名遐迩的“稀土王国”,拥有极其丰富和稀缺的稀土资源,加强稀土资源的研究、开发和高效利用对江西乃至中国经济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正是基于此,中科院和江西省经过短短7个月的时间就在今年一月挂牌成立了中科院稀土研究院,规划用地1132亩,建设资金10亿元,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全国最强的稀土研究机构。

根据中科大研究生招生网站消息显示,中国科学院稀土研究院的研究生教育归口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稀土学院(暂定名),学生具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籍,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授予学位。这意味着在赣南大地上将迎来一所顶尖的985大学。

中国科学院稀土研究院于2020年1月10日在江西省赣州市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国内唯一专注于稀土科技创新的国立科研机构,致力于成为我国稀土领域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科学院稀土研究院将围绕稀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以着力突破稀土绿色、高效、均衡、高值化利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攻克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目标,以全球视野吸引凝聚优秀创新人才,构建稀土勘探、开采、提取、利用以及生态保护的全链条集成创新体系,建成世界一流、国内最强的稀土研究机构,实现稀土高端应用方面的提升跨越。

中国科学院稀土研究院简介

中国科学院稀土研究院(2020年1月)10日在江西赣州挂牌。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双方协定,中科院稀土研究院筹建周期为3年,规划用地1000亩,其中一期建设用地400亩,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预计2021年12月底前将建成投入使用,到2022年人员数量规模将达到600人至1000人。

中科院副院长相里斌介绍,中科院稀土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和江西省共建的聚焦稀土科技创新的专业研究机构。近30个研究所布局了稀土领域相关研究方向,覆盖了从成矿机理、探矿技术、选冶过程、分离提取、高值利用到生态治理的整个稀土价值链,体系较为完整。

赣州稀土资源丰富,离子型稀土资源储量占全国同类稀土资源保有储量60%以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赣州已经形成了集矿山采选、分离、冶炼、深加工及应用、资源回收利用、矿山环境治理,以及产品检测、研发设计、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稀土产业体系。但稀土创新能力弱、产业层次与稀土资源地位不匹配、生态历史欠账较多等问题仍然突出。中科院稀土研究院的落地,将大幅提升赣南稀土科技创新能力,也是汇聚稀土顶尖力量、提高稀土开发利用水平的有力手段,有助于改变我国稀土资源中高端应用水平落后的局面。

(来源:中国科学院官网、中国科大研究生院、赣州城市资讯、网络资料等)

中国科大能源学院广州成立,携手广州能源所

为深化科教融合,协同创新,促进科教资源共享,贯彻中国科学院“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协商决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工作会审议,双方联合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

长期以来,广州能源所与中国科大持续在平台搭建、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多方面开展密切和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成立,是双方不断深化科教结合、协同创新的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根据协议,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是中国科大所属的科教融合学院,由中国科大与广州能源所共建共管,广州能源所负责主体运行,并不断探索科教融合新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中国科大发挥人才培养和科教品牌优势,广州能源所发挥科技研发与平台优势,共同致力于将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办成具有科教融合特色的一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机构。

中国科大同时任命了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第一届领导班子:广州能源所所长马隆龙兼任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裴刚、余颖琳兼任副院长,任期与广州能源所本届领导班子任期一致。

中国科大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教育以广州能源所为基础,学院的建设既是双方合作的新起点,也是双方合作的新机遇。广州能源所将秉持“出创新成果、出创新人才”的战略定位,竭力推进学院的创新发展,用科技创新促进人才的产出,用人才的产出推进科技创新,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传承中国科大的优良传统,努力把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建设成一流人才培养基地以及重要创新成果产出基地。

广州能源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能源所)成立于1978年,前身为1973年成立的广东省地热研究室。1998年4月原中国科学院广州人造卫星观测站并入广州能源所。2003年研究所本部从黄花岗迁至五山。

建所以来,始终定位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围绕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国家能源结构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新兴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目前形成了以生物质能、海洋能、太阳能、地热能、固体废弃物能、天然气水合物和节能与环保为重点方向的学科布局,是国家能源生物燃料研发中心、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和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   

研究所现拥有价值1亿多元的科研装备,有五山和黄花岗2个园区,与地方政府合作建有三水能源环境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和合肥能源研究院。博士生培养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硕士生培养点7个,主办《新能源进展》学术期刊。在管理方面,按照建立科研—行政—产业—流动四大模块整体布局,实行按需设岗、逐级聘任、优胜劣汰、动态更新,执行科学考评体系,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   

近年来,广州能源所在生物质能源、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天然气水合物、海洋能、地热能、太阳能等方面成果突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专利优秀奖1项、广东省科学奖一等奖4项等。近5年,获纵向经费约7.3亿元,横向经费约12000余万元;发表共SCI/EI收录923篇,出版专著21本。截止2016年底,已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百余件,申请国家专利913件、PCT19件,已授权发明专利296件。

(来源: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2020-06-30 上一篇: “移动互联网的创业野心”反馈调查 下一篇: No Mor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