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建心理学系,中国科大底气何在?

中国科大心理学校友教授分布

2020年12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心理学系筹建,陈霖任系主任。很多人不清楚中国科大与心理学的渊源。其实,中国科大在心理学教育与人才培养上有40年的初步积累

多少科大人在其中?拓扑性质知觉理论30周年研讨会2012年11月12-13日在京进行

这种初步积累体现在:

1)少年班创办至今,一直是超常儿童心理学研究与教学的试验田。孔燕教授的《大学生心理学》,在少年班长期是必修课(全校为选修);开展心理学研究,中国科大拥有超常儿童这块独特的试验田。

2)陈霖们的认知科学拓荒: 1982年,陈霖,成为改革开放后首位中国内地学者在《Science》发表论文者。陈霖的“拓扑性质知觉理论”率领或影响了一批科大校友进入心理学领域。

1959年开学典礼,郭沫若校长曾要求(中国科大)“不仅要创建校园,而且要创建校风,将来还要创建学派”。谦虚一些,中国科大心理学校友教授们还不能称为学派,但已是中国各著名大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遍布北大、北师大、中科院心理所、厦大、复旦、中山等名校院所。遥望未来,校友壮大成为中国科大心理学派也并非镜中水月。

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发布本文,重点归纳收录中国科大校友在各大名校心理学系的师资分布、(简略涉及)这个群体在心理学领域的学术成就。需说明的是:新创基金会是独立、民间的校友机构,不代表中国科大观点。我们认为中国科大筹办心理学系有一定渊源与基础,但非断言:中国科大创办心理学系必定成功,例如心理学系将至少面对引进强有力的、全职师资团队等挑战。

学科范围、个人信息来源:本文覆盖科大校内的心理学师资,例如生命学院周逸峰(78少)研究涉及(猫)脑认知与心理学。

2)本文不过度延伸解释心理学,但对交叉学科学者收录若干。心理学是典型交叉学科,神经科学、脑成像等诸多学科均可和心理学交叉。本文收录了北京大学教授高家红(794,磁共振脑成像)、余山(968,自动化所研究员、类脑智能)。但我们可能会遗漏部分广义的心理学校友教授。

3)教授个人信息通常来自其个人主页。仅涉单位、职务、教育背景与简短的研究方向。对其学术成就、研究论文不做过多涉及。感兴趣读者能通过谷歌搜索快速找到所有学者的主页(含联系方式)与论文发表记录。

心理学系筹建,理科 or 人文?

新筹建的心理学系设于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强调文理学科交叉,研究方向关注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

心理学系将会结合中国科大少年班40余年办学经验,对超常儿童的心理及脑机制、脑智开发及教育心理机制和超常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以下是在中国科大各校友微信群流传的文件与方案截图。

图片来源:孔燕(中国科大人文学院教授)

图片来源:中科院心理所施建农研究员

有趣的是:心理学系(筹)设于人文学院旗下。但几乎所有科大校友教授们,在其他名校心理学系,都是高度理工科(主要为偏生命科学与认知心理学)专业的存在。例如北京大学心理认知学院,即归入该校理学部旗下。

回溯:科大心理教育与科研史

1978年3月8日,中国科大首创“少年班”,开创了“超常儿童”的教育模式;同年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正式成立了“超常儿童心理发展与促进”研究课题组,针对超常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教育开展研究。

考虑到少年班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在入学前加强对他们的心理测试评估,《大学生心理学》更是他们的必修课之一。该课程作为中国科大的一项特色,在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孔燕教授的带领下曾入选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成为中国科大第一门获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的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课程面向全校本科所有专业,为学生提升心理素质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此外,中国科大持续关注广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2002年4月,中国科大成立心理教育中心,首任主任是孔燕(至2014年)。该中心以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为宗旨,面向学生开展素质教育,保障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学校更在每个班级设立学生心理委员,将心理教育深入学生生活,充分发挥学生朋辈辅导的感染力,学生心理委员也成为科大心理教育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科大生命学院(原生物系)也有少数科研人员从事心理学研究。张达人教授(642生物物理专业)曾在牛津大学实验心理系进修认知神经心理学。他曾任脑功能医学成像联合实验室副主任。 张效初(968)供职于认知神经心理学实验室。后者还兼任心理学系(筹)副主任。

中国科大筹备心理系早已初见端倪。2020年1月9日,科大人力资源部发布的2020年度“博新计划”申报条件,包括了“申报项目所属学科为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学科门类或心理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一项,表明科大已在主动引进心理学人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的心理学兵团

多少科大心理人星星点点在其中?拓扑性质知觉理论30周年研讨会2012年11月12-13日在京进行

1982年,当时无学位无职称的陈霖,以唯一作者身份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这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内地学者在《Science》发表的第一篇论文。陈霖的“拓扑性质知觉理论”成为中国心理学的重要思想。他率领一大批校友进入认知心理学领域。

今日在各大高校心理学系任教的科大人,多数都在该领域,不少是陈霖院士的弟子。

擅长孕育交叉学科人才的中国科大,虽然长期无心理学学位,甚至走出了全球第一个认知科学博士获得者张家杰(79少)。

642陈霖院士:拓扑性质知觉理论拓荒者

陈霖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生校友心理学拓荒者。

陈霖1964年进入中国科大物理系生物物理专业。1970年毕业,曾任中国科大教授、中科院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著名心理学家潘菽院士去世15年以后,中国科学院唯一一位心理学院士。

改革开放后,陈霖于1982年以唯一作者在Science发表论文,独创性提出“大范围首先”的拓扑性质初期知觉理论,向半个世纪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局部首先”的初期特征分析理论提出了挑战。

79少张家杰,德州大学大学休斯顿生物医学信息学院院长,全球第一位认知科学博士

张家杰1979年从江苏南京光华门中学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他曾获中国科大生物科学理学士、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认知科学博士,是全球第一位认知科学博士。

他是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生物医学信息学院(SBMI)的院长 、Glassell Family Foundation杰出讲席教授。他还是国家认知信息与决策医疗中心的主任。他在生物医学信息学、认知科学、人机交互、可用性、决策支持、可视化、认知计算和机器学习以及生物医学大数据方面有30多年的研究、教育、产品开发、咨询和管理经验。他是美国医学信息学院,美国医学信息学会,及国际健康科学信息科学院会士。张博士最近的兴趣侧重于医疗健康行业的信息学、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战略。

794 高家红,北京大学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主任

高家红是耶鲁大学博士,,曾就职于德克萨斯大学和芝加哥大学。高家红主要从事磁共振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在临床和神经科学中的应用已有30余年的经验。 他的前述研究是和心理学融合的交叉学科,

818何生,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何生曾获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心理学博士。1997年出任明尼苏达大学心理系助理教授,直至晋升为教授。他现任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 主要研究人类视觉的神经基础,视觉注意,及视觉意识。使用的方法包括心理物理学和认知功能成像(fMRI,EEG等)。

818/838韩世辉,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主任(2003-2008),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韩世辉,2003年12月-2008年7月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主要研究感觉经验、文化经验、社会组群关系和基因如何影响人类的社会认知(包括自我面孔识别、自我参照加工、痛觉共情、面孔社会分类、群体冲突、死亡意识等)及神经机制。提出并发表关于人类发展的文化-行为-大脑环路理论模型、关于社会群体加工的不对称种族加工理论模型、以及催产素社会适应功能理论模型 等。

848李武,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李武是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院长。1994年获中科院上海生理研究所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1994—199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视觉心理物理学的博士后研究,1996—1999年在德国马普生物控制论研究所做访问学者,1999—2006年受聘于美国洛克菲勒大学任研究助理教授,2007年加入北京师范大学。长期从事视觉图像解析的神经机制研究。

84少,张学新,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张学新,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耶鲁大学博士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东方学者。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主要研究认知心理学、脑科学与教育心理学。发现中文特有脑电波N200,提出汉字拼义理论。

8500 吕忠林,上海纽约大学首席科学家、副教务长、

吕忠林是上海纽约大学首席科学家、副教务长,以及华东师范大学 - 纽约大学脑与认知科学联合研究中心(上海纽约大学) 联合主任。此前,他任俄亥俄州立大学文理学院心理学杰出教授,以及认知与脑科学中心主任、认知与行为脑成像中心主任。

2003年,吕忠林成为美国实验心理学会成立百年以来最年轻的高级会士,以及美国心理科学协会高级会士。他1989年通过“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于1992年前往纽约大学深造并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8611朱菁,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朱菁虽是哲学系教授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科学。他担任Philosophical Psychology、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Psychology、《中华心理学刊》等心理学期刊以及国际认知科学学会年会的特约审稿人。朱菁教授学术探索的主要特点或特色是立足于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研究等领域的最新进展。

8811 周天罡,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周天罡的招生与教学方向是认知科学与脑成像。

918 林敏,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教授

林敏,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教授。马里兰大学(Baltimore County)信息系统博士。前三星中国设计研究所用户体验创新部负责人。在计算机科学、认知心理学、人机交互和产品设计领域进行研究与实践。其研究领域可归入应用心理学范畴。

92少 ,孟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孟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自2009年起在达特茅斯学院心理与脑科学系任助理教授,2017年加入华南师大心理学院。孟明一直专注研究人类大脑如何组织运用复杂的视觉信息,包括视觉认知、注意、学习和记忆等方面。

93少 ,丁玉珑,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丁玉珑,2003年获中国科大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她是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8年华南师范大学“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引进至心理学院工作。研究方向:认知神经科学;知觉学习和记忆,注意和意识,认知老龄化,大脑可塑性,脑功能研究方法(ERP和MEG等)

938 ,曲折,中山大学心理学教授

曲折是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心理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讯评委。研究领域是 基础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结合行为学和脑功能研究方法(EEG/ERP等)研究视觉注意与意识、学习与记忆、认知老龄化、认知控制与决策等脑与认知领域前沿科学问题。

9706硕 王君,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教授

王君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麦戈文脑研究院副院长。

王君是大连医科大学学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芝加哥伊利诺大学生物工程博士学位,主要致力于研究脑神经血管性疾病(老年痴呆、脑卒中、多发性动脉硬化)相关的神经影像学分析。

9408 ,卢舍那,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副教授

卢舍那2005年12月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其后曾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2008.09至今:浙江大学 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副教授。

943 万小红,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万小红2006年在日本东北大学获博士学位。2006-2013年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脑科学研究中心Research Scientist, 2013-2014年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脑科学研究中心Staff Scientist 。 主要研究方向为决策的认知神经基础。

948 周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周可2005年获得中科院研究生院生物物理博士。 2018年至今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知觉、注意和数量感知的认知加工机制。

9508胡思源,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副教授

胡思源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特别是注意和记忆方面。试图从功能模块的角度出发,以注意的神经网络为核心,研究其与相关认知功能模块之间的交互作用。进一步的,还结合行为和影像研究,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研究注意网络的神经机制及其可塑性。

9508 王波,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王波是中科院研究生院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方向:视知觉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转化研究

9508 宋宜颖,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

宋宜颖2010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985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她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

968 余山,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

余山2005年获中国科大生物学博士。曾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脑研究所及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他的研究方向是1.信息处理的脑网络机制;2. 类脑计算与类脑智能;3.脑机接口。其研究是与心理学高度相关的交叉学科。

9610 孔亚卓,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

孔亚卓是中国科大自动化系学士、英国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心理学系博士。他的研究领域是疼痛脑机制和磁共振成像研究。

9708 刘宁,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刘宁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学博士,曾在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从事研究约9年。研究方向:社会认知及其相关脑疾病的神经机制。

978 张朋,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张朋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物物理专业博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系博士后。2012年9月至今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组长。研究方向:人类视觉的认知和神经机制,人脑功能成像技术。

9708鲍敏,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

鲍敏是中国科大认知神经心理学专业博士;曾在明尼苏达大学心理系任博士后及研究助理。研究领域:利用心理物理、增强现实、脑功能研究方法,研究视知觉及其可塑性、多感觉通道信息整合、奖赏、注意与意识等。

0108硕/0308博 黄昌兵,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

黄昌兵在曾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2007-2011)。他的研究领域:1)双眼相互作用等基本知觉问题的心理物理学过程、模型和脑机制;2)知觉学习的心理物理学机制与神经基础; 3)异常视觉系统(如弱视、生理性和病理性老化等)功能退化或损害的可能机制及有效恢复途径。

SA0108/BA0308 ,吴祥,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吴祥2007——2011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神经病学系任博士后。他现任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研究领域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精神疾病。研究兴趣:意识,我,冲突解决。时间与空间信息整合。视觉。 研究手段:心理物理,脑影像,机器人程序。

9808 鲍平磊,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

鲍平磊2014年于南加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20年11月至今任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麦戈文脑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研究领域: 物体识别 深度网络 脑成像 电生理。

9808 王冬梅,中科院心理所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副研究员

王冬梅,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她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健康心理学专业博士。研究兴趣主要聚焦于精神疾病(包括药物成瘾、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研究及其临床干预,重点阐明1)氧化应激系统参与精神疾病的病理机制;2)正念冥想、身心训练、脑刺激等干预方法对精神疾病的调控作用。目前,作为项目主持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1项,横向课题1项,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担任《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等期刊审稿人。

998 侯方,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PI

侯方,温州医科大学研究员。他是南加州大学心理系、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系博士后。主要从事视知觉和疾病相关研究。他的研究较多的采用认知心理物理学方法。

0010 舒妮,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舒妮2009年获得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2014年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任访问学者。 目前主要从事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的人脑结构和功能连接组的计算方法学及应用研究

0208 周佳玮,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研究员

2011年获中国科大生物物理学博士(导师:周逸峰),随后赴加拿大McGill大学眼科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16年加入温州医科大学。现为浙江省“一带一路”实验室(浙江-加拿大转化视觉认知联合实验室)主任,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常见眼科疾病的视觉认知损伤与修复,研究手段是视觉心理物理学/眼动测量/脑功能成像。

02203 白利莉,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副教授

白利莉,2016年获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心理系哲学博士学位,2019年1月起任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讲师、副教授。研究方向:生涯发展与辅导、教育心理学、语言认知。

海外任教的心理学校友教授

除张家杰(79少)作为全球第一位认知心理学博士任教于美国德州之外,中国科大有不少校友任教于美英等国。心理学教授的回国趋势开始较早,例如何生(818)等在美国获得正教授,均已回国多年。

788 何子江,美国Louisville大学

何子江是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博士、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现任美国Louisville大学教授与Distinguished University Scholar 。研究方向:Visual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SPACE VISION等。

908刘涛声,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系

刘涛声现任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系认知与认知神经学副教授。 哥伦比亚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visual working memory, and decision making。

92少 饶恒毅,宾州大学医学院

饶恒毅,中国科大生物物理学博士,现任宾州大学神经科学系。研究副教授。饶恒毅一直致力于发展和应用各种无创性脑成像技术来评测人脑的正常和异常工作状态,探讨人类行为的神经基础。研究领域包括认知神经科学、脑功能成像、神经管理学、神经语言学等交叉科学方向。

9308 何逊,英国伯恩茅斯大学

何逊,英国伯恩茅斯大学任Principal Academic in Psychology。 何逊的研究兴趣为social attention and social perception。

9517 成玉,匹兹堡大学教授

成玉是匹兹堡大学统计学教授,曾兼任该校精神病学系教职。她的研究领域包括精神紊乱问题。

9918, 程莹,美国圣母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程莹现任美国圣母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UIUC)。 她专注于心理学与教育学测度研究(Psych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研究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校友基金会研究部。

作者:毕宇昕、王琳玉与刘志峰。毕宇昕,2017年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安全学士,2019年加入新创校友基金会;王琳玉,2020年11-12月新创校友基金会,为北京邮电大学信息通信学院本科生;刘志峰,9500,2006年12月全职加入新创校友基金会;实习生杨心怡(美国华盛顿大学本科生)制作本文图表名单。

报告与图片说明:文章部分引用结合中国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简介、新华社《揭秘中国科大少年班》等报道,文章图片除标注来源外均引自互联网。报告曾得到陈霖院士等数十位校友教授反馈、协助与建议,感谢他们的热诚帮助,但错误仍由作者负责。

心理学系筹建照片来自孔燕教授;拓扑性质知觉理论30周年研讨会两张照片来自陈霖课题组。谨此说明与致谢。

报告转载要求:本研究报告由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微信公号ID:USTCIF)与网站发布。欢迎转载(不必事前要求授权),但须保留文章完整性,说明来源。本机构保留追究未经授权的删改行为的权力。

联系我们:您对本研究有任何反馈、更正或补充,欢迎联系我们。

Email:

电话:(+86-10)62566790

202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