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43届郭沫若奖学金颁奖典礼在东区大礼堂举行。今年一共有35名学生获此奖项。来自数学科学学院的王乐达同学正是其中一员。
郭奖全称“郭沫若奖学金”,是中国科大本科生的最高荣誉奖项。它是新中国历史上由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高校奖学金、首个个人冠名奖学金。
王乐达,山西太原人,数学科学学院2020级2班本科生,第四十三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本科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杨元庆奖学金等。2023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得数学专业高年级组全国第三名,同年随队参加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取得团体赛铜奖。现任校学生管弦乐团团长,曾长期担任校学生管弦乐团指挥,并策划2021校内首场ACG音乐会。未来计划前往国外深造。
从大一暑假主动尝试学习偏代数的高阶数学知识时的迷茫,到大二上学期接触到概率论课堂中的随机矩阵时的欣喜,王乐达不断探索自身,并在不停的努力和试错中明确了未来的方向。
求学路上并非一马平川,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回顾在科大与数学相伴的四年,王乐达认为,学习数学需要明确且坚定的动机。在他眼中,纯粹的热爱和执着的目标是面对挑战时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念。提起自己学习数学的原因,他说并不是从刚刚接触数学时便有了非常理想化的动机,而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了解新事物,随着时间的流逝,对数学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就积淀下来了。
带着把先进的数学理论引入国内的初心,他把对数学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优异的成绩,亮眼的竞赛表现,出彩的科研经历,全面的综合素质,让他在毕业时收获了多个世界顶级名校offer。
与大众想象中的“学霸”所不同的是,数学只是王乐达生活中的一部分,他总是带着好奇心去看多姿多彩的世界,提升艺术修养、丰富自身经历。“我觉得音乐对我的意义非常大,音乐可以说是拯救了我的人生。”在他身上,你能看到数学与音乐碰撞出的精彩火花。
自幼学习钢琴的王乐达回顾自己高中与数学相伴的经历,笑称“轻舟已过万重山”。他从容自信地讲述着当年的故事,是音乐陪伴他走过漫漫学习路。高中时,数学竞赛失利,是那穿越百年仍然带着直达内心力量的古典音乐,让他不再执着于无力改变的遗憾。竞赛失利,转战高考,紧张的高三,是音乐的陪伴助力他扬帆远航。今年的6月5日,王乐达举办了一场精彩的音乐讲座,与大家共同赏析交响乐背后的美感。夏日蝉鸣的夜晚,他用扎实的乐理知识,独到的音乐见解,悠扬的琴声带领现场的观众与古典音乐邂逅......
对王乐达来说,音乐如同一把开启数学灵感大门的钥匙,有着神奇的魔法。他说:“边听音乐边想问题的时候,会让挫败感没有那么强,可能有时候反而还能激发出一些奇特的想法。”
提起家庭氛围时,王乐达说,很感谢父母尽己所能为他提供了最大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对自己的教育中,比起成绩,最看重的是健康与快乐。父母给他取名为“乐达”,便是希望他快乐豁达。
大一时的他不知道以后要学什么,怎么学,意义何在,是班主任赵立丰老师语重心长的教诲让他如沐春风。学术也需要动机的这件事情,最早便是赵老师告诉他的。赵老师告诉他,只要打好前一年半的基础,后面尽早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在这个领域及时地投入,发现自己缺什么,再做针对性的弥补就可以了。回忆起赵立丰老师对自己的帮助,很多话语他仍然记忆犹新,受益匪浅。
大二上学期的时候,他提前选修了刘党政老师的概率论课程。在这门课上,他了解到很多现代研究的一些课题,第一次接触到了令他着迷的随机矩阵,刘老师对于学术的追求热情也让他更加坚定地选择随机矩阵这一方向深入学习。
作为校学生管弦乐团团长,王乐达说,自己在大学四年间与社团一同成长。在社团中,他发挥着粘合剂的作用,统筹社团发展和乐团发展事务,为管弦乐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大一下学期开始,他作为乐团指挥带领社员排练曲目,登台演出,成为管弦乐团音乐事务方面的的“中流砥柱”。他还作为总负责人策划了校内首场ACG音乐会。这场音乐会在他的努力下,让管弦乐团,合唱团与民乐团三个社团共同参与,也让这些社团之间的来往更加密切。他说,自己对管弦乐团有一种使命感,大三忙碌的他仍然选择承担起管弦乐团总负责人的职责。
在社团里,他始终乐于助人。每当同学们来找王乐达询问学业、音乐上的问题,或是遇到其他困难时,他都会尽可能去帮助他们。在管弦乐团担任指挥的经历,让他对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入,并写了一本《业余乐团指挥教程》。
王乐达表示,自己的小小成就离不开管弦乐团、合唱团和民乐团的各位前辈的帮助与引领。如今他作为前辈,也勉励自己不忘初心,坚持这样的传统。他提到,打算捐出一部分郭奖的奖金来为社团购买需要的乐器耗材。
“天道几何,万品流形先自守;变分无限,孤心测度有同伦。”王乐达一直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
数学所蕴含的至理大道吸引着他不懈求索,音乐所携带的无尽美感搭建起他心中的诗与远方。在数学领域崭露锋芒,他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音乐领域闪闪发光,他向阳而生,踏歌而行。
新闻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