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43届郭沫若奖学金颁奖典礼在东区大礼堂举行。今年一共有35名学生获此奖项。来自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彭子骏同学正是其中的一员。同时,他也作为本科毕业生代表,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暨学位着装授予仪式上进行毕业发言。
郭奖全称“郭沫若奖学金”,是中国科大本科生的最高荣誉奖项。它是新中国历史上由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高校奖学金、首个个人冠名奖学金。
彭子骏,共产党员,高中毕业于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主修化学(物化方向),是卢嘉锡化学科技英才班的一员。同时辅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期间担任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 化学物理系团总支宣传委员。曾获“中国科大最美‘六有’大学生”称号、两次获国家奖学金等。大一下加入曾杰课题组内工作学习,主攻热催化领域的塑料分解,以共同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三篇文章,保研直博至北京大学。
彭子骏是一位不愿被轻易定义的“郭奖”获得者,他的大学四年生活丰富多彩,不仅保持优秀的成绩和出色的科研能力,还积极参加学生会社团工作、担任助教和从事志愿服务帮助他人。彭子骏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探索未知的可能,让我们一起感受他身上迸发出来的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作为化学与计算机双学位的学生,他不仅在本专业保持优异成绩,自大一下起保持学院年级第一,同时他辅修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GPA也达到了3.78。他认为化学专业上接物理,下接生物,是一个需要多方面综合学习的学科。他一直以来都擅长化学的学习,而计算机是从小的兴趣爱好。双学位的学习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一边是自己擅长的学科,一边是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这两者中间的平衡被彭子骏把握的恰如其分。
彭子骏作为本科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说到:“闭门造车的时代已经过去,更多新的科学必将从学科之间的交流碰撞中诞生。我坚定地相信,我们在这些基础知识上所花费的时间最终会成为我们对科学的全新理解诞生的契机。而如果仅仅挑剔地学习看上去‘有用’的知识,最终会付出机会成本的代价。” 他对学科交叉有着自己的思考。彭子骏希望成为一个应用数学物理去研究其它学科的化学工作者。他说到,计算机学科里有一种“封装”的思想,即:解决专业问题需要专业方法,但作为外行的我们只需要清楚如何操作它对外的“接口”,而不需要彻底掌握其内部原理。我们应当认清自己真正需要掌握的知识,从而让学习更加高效。
彭子骏小时候便对游戏充满热爱,曾将植物大战僵尸游戏中的角色画成卡牌,为其赋上数值与大家一起玩。进入大学后,他凭借对游戏的热爱和编程技能,将这款卡牌游戏改编成了一个程序,并作为计算机课的结课大作业。在大学期间,他参与校学生会的工作,并借助这个想法创办了创意编程大赛。大家纷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游戏编程,最终统一放在网站上,投票选出最佳游戏。这个比赛不仅让同学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编程才华,还激发了他们对计算机技术的热爱和追求。
彭子骏同学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同时,也会运用自己的知识将热爱变成实践。正如他在本科毕业生代表发言中说道:“大学不仅教会我们知识,更教会我们思考。只有在实践中思考、用经验去弥补,我们才能将知识真正融会贯通。”
彭子骏从不为自己的未来设限,他深知自己的科研水平仍需进一步检验和提升,所以他选择了保研直博至北京大学继续深造。在未来的道路上,他会不断挑战自我,实现更多的可能。对他来说,人生不止一个方向。
新闻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