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增华奖教学金项目报告
相关阅读
一、项目简介
1、缘起
2017年,陈增圭(6005,无线电电子学系)校友及其夫人王爱华女士捐赠200万元设立“增华奖教学金”,取名“增华”寓意为中华增光、为中华增辉,用于奖励信息学院勤奋学习、品学兼优和乐于助人的高素质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教师。
2、奖励额度及评选细则
奖教学金总额度为每年120,000元,其中奖学金奖励本科生共6人,6,000元/人,硕士研究生2人,8,000元/人,博士研究生2人,10,000元/人;奖教金奖励教师共2人,24,000元/人。
(1)增华奖学金评选细则
参选学生应为入学超过一年的本科生(二三四年级)和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具体条件为:
① 学业成绩优异,积极参加相关科技实践:
本科生:学习成绩优良,前一学年加权平均成绩排名在本系同年级学生前10%内;学科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与竞争意识;
硕士研究生:在科研课题工作中表现出较高的科研水平,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或以上的科研成果突出者可优先考虑;
博士研究生:在科研课题工作中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三篇或以上的科研成果突出者可优先考虑。
② 家庭经济困难者或遇到突发情况需要帮助。
③ 思想上进、见义勇为。
(2)增华奖教金评选细则
参评教师应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爱岗敬业,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教书育人。具体条件为:
① 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持续三年以上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教学成果突出,获得学生好评。
② 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突出,取得重大进展。发表高水平论文:顶级期刊论文、顶级会议论文,重要期刊会议获奖论文、高被引论文等;授权专利并得到转化应用,如进入国际标准、带来较大产值效益;研发实际系统,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实际系统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省市、行业协会等奖励。
③ 直接培养指导的学生在科学研究、竞赛、设计、创新实践和社会服务等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④ 在管理工作岗位连续服务三年以上,工作有所创新,深受师生好评。
⑤ 家庭遇到突发情况需要帮助。
二、获奖名单
三、获奖者简介
(一)、奖教金获得者
张卫明老师
简介:
张卫明 男,生于1976年1月,河北定州人。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副教授. 主要研究兴趣包括信息隐藏、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已发表期刊/会议论文10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等项目多项。获国际信息安全著名研究机构RSA设立的最佳学生论文奖一项。被聘请为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多媒体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
郑烇老师
简介:
长期从事互联网智能信息处理、网络存储与内容分发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者作为核心人员参加了十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网络内容分发建模与应用、高端设备研发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和丰富的经验,也有着较强科研项目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近年来在国际核心期刊或者会议上发表有关网络方面的论文20余篇,拥有5项智能网络方面的发明专利。
(二)、奖学金获得者
朱星宇 BE22006023
朱星宇,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在校期间,专注于人工智能与多模态学习方向的研究,参与多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曾在 NeurIPS、AAAI、ACM MM等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并荣获校优秀研究生、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
感言:
来到科大后,我真切感受到“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精神。这里有严谨治学的氛围,也有志同道合的同学,大家在各自的研究方向上坚持不懈、互相鼓励,营造出一种踏实而向上的学术环境。在科研之余,我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校内活动,保持身心平衡,增强团队协作意识。这些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在科大的学习生活中收获了成长与归属感。
最后,我要由衷感谢支持此次奖项设立的捐赠校友。正是因为有前辈们的慷慨支持,我们后辈才有更多机会安心科研、追求梦想。这份资助不仅是一份肯定,更是一份激励,我将继续努力,力争将个人所学回馈社会,不负信任与期待。
谭莉 BA24010029
谭莉,2021年6月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开始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自动化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2024年由硕转博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三篇,包括一篇B类会议IFAC,一篇A类期刊IEEE RAL,一篇B类期刊IEEE LCSS。
感言:
进入科大学习,认识了友好互助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遇到了耐心、细心的熊军林老师。在熊老师的指引和帮助下,我拥有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熊老师热爱科研的态度也感染着我,让我在科研中每前进一小步都有无穷的小欢喜。“增华奖学金”不仅是对我学习的支持,更是对我过去三年科研的肯定。在此表达对陈增圭校友及其夫人王爱华女士设立“增华奖学金”的感谢。在未来,我会继续努力,保持对科研的热爱,勇敢地追求真理。
刘寅龙,SA23006166
刘寅龙,2023年本科毕业于安徽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以GPA专业第一推免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在校期间,潜心科研,在ICASSP, INTERSPEECH和ISCSLP等会议上发表论文8篇,其中第一作者4篇,获INTERSPEECH 2024最佳学生论文候选和ISCSLP 2024最佳学生论文奖。参加ICASSP会议两项国际挑战赛,获得冠军一项、季军一项。除此之外,还荣获两次“一等学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感言: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于中科大已度过一年半的求学生涯。置身于此,校园中浓厚的学习氛围、优越的科研环境,都在潜移默化间深深影响着我。在这里,我汲取到人工智能、语音与语言处理领域前沿的技术知识。学习途中,困难与挑战接踵而至,却也磨砺了我,化作我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在此,我满怀感恩,要向我的导师凌震华老师、袁家宏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两位恩师倾囊相授科学方法与研究技巧,引领我在科研迷雾中找准方向,助力我收获如今的成果与荣誉。同时,我也要衷心感谢校友陈增圭先生及其夫人王爱华女士的慷慨资助。他们的善举,不仅在物质上给予支持,更从精神层面激励我在科研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学术钻研,恰似奔腾不息的江河,一往无前;科学探索,犹如浩瀚无垠的宇宙,永无止境。未来,我定会秉持坚定信念,勇攀科研高峰,无畏迎接接踵而至的挑战,朝着更高远的目标奋勇前行!
杨涵青 SA23010116
杨涵青,2023年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推免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在校期间,本人勤奋学习,认真完成各项课程任务。科研方面,以学生一作身份发表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中科院一区)期刊一篇,EI会议一篇并获得“Best Paper”。
感言:在科大一年多的求学过程中,让我收获了很多。科大严谨的学风和浓厚的学术氛围让我不断在探索中成长。面对学习中的压力与挑战,我也感受到前行的动力。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正是这些经历使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思维深度。感谢我的导师高洪波教授对我的栽培,也感谢朋友们在我迷茫时给予的鼓励和帮助。
最后,非常感谢校友陈增圭及其夫人王女士设立的增华奖学金,今后我将更加努力,以认真严谨的态度,积极钻研的精神学习和工作。
范子豪 PB21051146
范子豪,2021年毕业于安徽省宿城第一中学,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一年后转入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现已保研本校信院。在校期间学习认真,兴趣广泛,热爱运动,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学业上两次获得优秀奖学金-银奖。参加过书画大赛、“四国大战-乒乓球”、“12.9”马拉松等艺体活动。加入校学生机器人俱乐部,并参加RoboWalker战队,学习机器视觉相关知识技能。
感言:
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荣誉,我最需要感谢的就是科大宽松的转专业政策和自由的学习氛围。在大一的一年里,我在工院了解机器人相关知识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自己对于电子工程专业的热爱,于是在大二便转到了信息科学学院。在6系学习的期间,参加了专对英才班开放的硬件课程和深度学习课程。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让机器拥有视觉,开始深入学习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知识,并进行了一些机器人视觉任务和计算机视觉任务实现。
在具身智能和视觉语言大模型火热的今天,具备机器人和计算机视觉的学习背景,让我的知识面更加开阔。科大的自由学习氛围让人可以自我驱动地探索兴趣,了解更加宽广的知识基础,探索精细的专业领域。科大“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的培养理念,让人更具竞争力。
感谢陈增圭校友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这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对于科大育人方式的肯定。我会继续努力,在探索知识的征途中,传续科大的力量。再次感谢陈增圭校友及其夫人捐赠设立的"增华奖学金"。
王瑞鹏 PB21061208
王瑞鹏,2021年从河北省衡水泰华中学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铜奖、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A类)省三等奖、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 校级优秀项目。
感言:
首先,我要感谢评委会的认可和增华奖捐赠人陈增圭校友与王爱华女士。增华奖承载着对创新与坚持的嘉奖,这份肯定将激励我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其次,感恩科大6系的全体教师;我的家人,是你们无条件的爱让我心无旁骛地追求理想;我的导师与伙伴,你们的智慧与协作让每一个挑战化为成长的阶梯。
合作伙伴的信任,为我们提供了实现价值的舞台。回首来时路,我深刻体会到"创新源于深耕,突破始于坚持"。无论是深夜的钻研还是团队的头脑风暴,每一次尝试都因这份信念而充满力量。展望未来,我将以增华奖为起点:分享经验,助力更多同行者;在专业领域持续探索前沿;用成果为社会创造切实价值最后,谨以此奖致敬所有在创新道路上默默耕耘的同行者。愿我们继续以智慧与热忱,共同书写更精彩的篇章!
陈镜舟PB21061306
陈镜舟,中科大信息学院人工智能专业21级本科生,高中就读于汕头市金山中学。曾担任校学生双馨书画协会骨干,英才班越野跑比赛获得第12名,多次获得校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奖学金。
感言:
科大有着舒适的环境、丰富的社团活动与精彩的课程,使我在这里收获了多样的生活。同时,科大人严谨刻苦的作风也鼓励着我专注学习和科研。在校期间,我曾受到不少老师、校友、前辈的支持与帮助,同时也借助课程助教、网络论坛等平台尽力帮助师弟师妹。
非常感谢陈增圭校友与王爱华女士,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争取为母校和社会做出贡献。
张嘉旭PB21030939
感言:
很荣幸获得这份殊荣,此刻我怀着无比感激的心情分享我的成长历程。
我于2021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在严谨的学术氛围中,我始终以"红专并进"的校训鞭策自己,前三年GPA位列专业前20%,曾获校级奋进奖学金等荣誉。科研方面,我在大三的时候就进入了实验室学习视频编解码的科研知识,至今一直在实验室学习。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基础研究需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守。
除了学业,科大多元的环境让我全面发展。作为校篮球队成员,我随团队在安徽省赛中比赛;每周三次的夜跑习惯让我在校园马拉松完成了人生第一个10公里。特别难忘大二时与室友通宵调试代码后,凌晨五点在也西湖边看到的朝霞——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科大人"相互扶持的意义。
这份奖励不仅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期许。衷心感谢捐赠校友的慷慨支持,您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今日我以科大为荣,明日科大以我为荣"的深意。作为受益者,我将以校友前辈为榜样,在科研领域继续深耕,未来回馈母校、助力更多学子追梦。
路漫漫其修远兮,愿与所有科大人共勉!
张席正PB21511862
张席正,2021年毕业于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进入中国科大工程科学学院,次年经选拔进入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工智能英才班,现已保研至本校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在校期间专业成绩优异,曾获2022年中国科大RoboGame机器人大赛二等奖,并多次获得校优秀学生奖学金;生活中积极参与公益实践,担任班级副班长、校芳草社启明星服务团负责人,牵头组织多项志愿服务活动。2023年暑期入选C9高校西安交通大学夏令营,获评“优秀学员”,并代表中国科大作结业发言。
感言:
荣获增华奖学金是我求学路上莫大的激励。我自2021年进入中国科大,既在工院领略到了国之重器的精密构造,又在信院系统学习到了人工智能的专业知识;既与团队在RoboGame赛场昼夜攻坚、探索机械与代码的协同交响,又在启明星服务团中统筹策划,投身于启明星“一帮一”助学导航活动,传承“科大人自己的希望工程”。这些经历都化作滋养我成长的雨露甘霖,深深浸润着我作为科大人的精神血脉。未来我将继续以"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为指引,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探索,将这份善意与责任继续传递。再次向捐赠校友陈增圭先生及其夫人王爱华女士致以我最真挚的感谢之情!
周子涵PB21511862
感言:
非常荣幸能获得2024年增华奖学金,这份荣誉既是对我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成长的激励。自进入科大以来,我始终以“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鞭策自己,成绩也是随着努力和汗水稳步向前。
在科大的求学路上,我学会了脚踏实地,严禁求学的科研精神,我相信在未来我可以拥有更大的成就。饮水思源,增华奖学金不仅减轻了我的经济压力,更让我感受到校友前辈对学子的殷切关怀。您们的支持如同灯塔,指引我们在科研道路上坚定前行。
在这里,我想对捐赠校友陈增圭及夫人王爱华女士再次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是您们以"科教报国"的情怀设立奖学金,让我们在攀登科学高峰时少了后顾之忧;是您们用跨越代际的关怀,为科大学子点亮了传承的灯塔。这份善意让我深刻明白:真正的科学精神,不仅在于探索未知的勇气,更在于回馈社会的担当。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