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浏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海外校友教授名录
2012年入学中国科大的学生们,是在 “双一流” 建设初启大背景下成长的一代。他们在2016年本科毕业后,选择赴美、加或港澳地区读博士学位。之后迅速跻身所在学科前沿,成为助理教授、研究员等青年骨干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这批2012级本科校友中,已有20余人就职于境外高校助理教授岗位,覆盖院校包括: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明尼苏达大学、匹兹堡大学、德克萨斯大学系统、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乔治梅森大学、圣母大学、康涅狄格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新泽西理工学院、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
一、调查说明与调查方式
《中国科大海外校友教授名录》高度疑似第一个权威机构发布的第一所大中华区一流大学公布海外教授的全名单。根据名单与多位权威专家预计,中国科大高度疑似中国大陆向全球出口教授最多、质量最高的一所高校(唯一可能在海外学术人才接近中国科大的清华北大,均无权威名单披露)。《中国科大海外校友教授名录》中记录曾就读于中国科大,现任海外大学中 “终身教职轨道”(tenure-track)及 “已获终身教职”(tenured)岗位的助理教授及以上级别的校友,是中国科大新创基金会迄今为止投入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广、针对性最强的一次校友调研工作。据基金会估算,该名录覆盖率超过85%,包括提前收录多位尚未正式入职但即将就任海外教职的校友信息。
截至2025年8月1日,中国科大已向全球出口了超过1250位教授,12级则有21位教授。在充分数据基础上,基金会建立起以校友就职院校、职称、学科、地区分布、入学年份与科大所学专业等维度为核心的分析体系。与科大人才分享海外名录学术战略分布情况,从而促进海外校友之间、师生与校友之间的学术交流;鼓励有志出国深造的科大学生与海外校友建立沟通。
二、12级校友任教的国家与学科分布
据不完全统计,有18位校友在美国高校获得助理教授岗位,中国香港有2位,加拿大有1位。
从学科分布来看,2012级校友任教方向呈现出鲜明的多样性,但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学科:统计与数学,计算机与工程,自然科学与交叉科学。
三、中国科大12级本科生持续闪耀国际学术舞台
谢李岩(1200)明尼苏达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学院助理教授
谢李岩2012年考入中国科大统计学专业,2021年获得佐治亚理工学院工程博士学位。现任明尼苏达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学院助理教授。获得2020年佐治亚理工学院IDEaS-TRIAD/ARC-TRIAD奖学金,2020年伯克利大学EECS领域 “女性学术新星。曾任佐治亚理工学院讲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助理教授。研究领域是基于传感器网络及卫生保健的数据科学研究、序贯变化检测、鲁棒优化。
雍海望(12203)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助理教授
雍海望2012年进入中国科大物理学院物理系,2021年获得布朗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曾是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化学博士后研究员。现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超快电子衍射与超快X射线散射。
刘峻宇(1200)匹兹堡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
刘峻宇2012年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物理系,2021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博士学位。现任匹兹堡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曾任芝加哥大学与IBM公司联合培养的长期博士后,并是后量科技(SeQure)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获得2023年IEEE QCE最佳量子算法论文奖第一名,2021年芝加哥大学卡丹诺夫奖,以及2020-2021年美国费米实验室量子科学奖等。研究方向是量子物理与计算机科学之间的关联交叉,特别是量子计算、量子通信、机器学习和量子传感。
吴承越(1200)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影像物理学系助理教授
吴承越2012年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2021年获得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T Austin)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现任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影像物理学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是将新兴的生物医学成像技术与计算和数学建模相结合。
虞修凡(1200)美国圣母大学应用与计算数学与统计学系助理教授
虞修凡2012年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统计系,2021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统计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圣母大学应用与计算数学与统计学系助理教授。研究兴趣是高维统计推断,因子模型,统计学习及其在商业分析、计量经济学、遗传学和微生物组研究中的应用。
赵文君(1200)维克森林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
赵文君2012年进入中国科大少年班信息与计算科学系,2021年获得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科学研究所大气海洋科学与数学博士学位。现任维克森林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获得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的 “杰出教学博士后奖”,以及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的 “布朗大学院长卓越教学奖”。曾任布朗大学应用数学系LFZ博士后以及助理教授。研究兴趣包括应用与计算机数学以及统计,着重于最优运输及其在计算机生物学中的应用。
张佳伟(1201)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
张佳伟2012年考入中国科大数学科学学院,2021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计算机与信息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获得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博士生奖学金,麻省理工学院卓越工程博士后奖学金。曾任麻省理工学院信息与决策系统实验室(LIDS)博士后研究员。研究兴趣包括非线性和凸优化、鲁棒和可推广的学习算法、不确定条件下的数据驱动决策,以及人工智能驱动平台的计算模型、可持续能源系统和信号处理。
荆一凡(1201)俄亥俄州立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
荆一凡2012年考入中国科大数学科学学院数学系,2018年获得西蒙菲莎大学数学系硕士学位。现任俄亥俄州立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2021年获得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数学系博士学位。曾任牛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初级研究员,牛津大学数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涉及加性组合学, 数论,极值组合学,图论等领域。
黄栋洲(1201)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统计系助理教授
黄栋洲2012年考入中国科大数学与应用数学系,2022年获得莱斯大学统计学博士学位。曾任莱斯大学硕士与博士级别助教,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讲师。现任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统计系助理教授。研究兴趣包括了反射布朗运动,马利文微积分,随机过程的统计推断等。
张帅(1206)新泽西理工学院数据科学系助理教授
张帅2012年考入中国科大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2021年获得伦斯勒理工学院(RPI)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博士学位。曾任伦斯勒理工学院(RPI)博士后研究员,现任新泽西理工学院数据科学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并设计更具原则性和高效的算法。
孟佳逸(1211)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
孟佳逸2012年考入中国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得普渡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博士学位。现任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助理教授。研究方向是系统与网络领域,重点研究移动系统与移动网络。
杨丽杉(1211)乔治梅森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
杨丽杉2012年考入中国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22年获得威廉玛丽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现任乔治梅森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助理教授。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系统、可靠性和体系结构等。
何吟秋(1217)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统计系助理教授
何吟秋2012年考入中国科大统计系。获得密西根大学安娜堡统计学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数据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现任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统计系助理教授。研究兴趣包括了高维度和大规模统计推断、中介路径分析、网络分析、统计机器学习,以及在统计遗传学、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中的应用。
陈懿(1217)香港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决策分析学院助理教授
陈懿2012年考入中国科大统计系,2021年获得西北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科学博士学位。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决策分析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兴趣是服务运营管理,医疗运营,电子商务,随机建模。
蔡标(1217)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系助理教授
蔡标2012年考入中国科大统计系本科学位。获得迈阿密大学赫伯特管理科学系博士学位。曾任耶鲁大学生物统计学系的博士后研究员。现任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是统计机器学习领域中涉及复杂数据结构的研究,包括点过程模型、张量学习、中介分析等。
郑丽丽(1217)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统计系助理教授
郑丽丽2012年考入中国科大统计系,2021年获得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统计系博士学位。现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统计系助理教授。曾任莱斯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是无分布推断、多重检验、数据集成、谱方法、缺失数据、图模型、张量数据分析、时间序列。
郭星澈(1217)康涅狄格大学统计系助理教授
郭星澈2012年考入中国科大统计系本科学位。获得爱荷华州立大学统计系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后研究员。现任康涅狄格大学统计系助理教授。研究兴趣是高维数据、非参数/函数数据分析、贝叶斯计算方法,以及在精神健康和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等。
张艾琦(1217)威尔弗里德·劳里埃大学商学院与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张艾琦2012年考入中国科大统计系,2021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运筹学与运筹管理博士学位。现任威尔弗里德·劳里埃大学商学院与经济学院助理教授。曾任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兼职滑铁卢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是研究新型二维量子材料及其范德华异质结构。
宋天成(12203)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物理系助理教授
宋天成2012年考入中国科大物理学院本科学位,获得第35届郭沫若奖学金,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迪克研究员,荣获李·奥舍罗夫·理查森科学奖。现任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物理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是研究新型二维量子材料及其范德华异质结构。
周逸浓(12203)奥本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
周逸浓2012年考入中国科大物理学院应用物理系,现任奥本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获得犹他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曾任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是探索多样化的纳米材料和量子材料。
贾进元(12204)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助理教授
贾进元2016年获得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学位。2019年获得爱荷华州立大学工程系硕士学位。2022年获得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学位。现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助理教授。曾任现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博士后研究员。研究领域涉及安全、隐私和机器学习,尤其是二者之间的交叉。
研究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校友基金会研究部
作者:李美懿(实习生,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本科生)
附:关于海外校友教授名录的敏感性声明
2014年新创基金会在海外论坛预披露寻求校友补充名单时,曾引起引发网友批评,聚焦于中国科大毕业生出国太多;或过多校友从事学术研究(抑或做教授系谋生无门)。兹说明如下:
1)中国科大留学率(与留学名校比例)多年在大陆高校最高(或名列前茅)为客观与敏感之事实。过去数十年,部分抱民族爱国情绪之公众与媒体对科大(北大和清华)多有批评。然,根据新创基金会2016年发布的《两千海归科大人圆学术中国梦?》,中国科大海外留学后归国教授数量远超同时期在海外任教人数(约1000人)。2011年4月,习近平视察中国科大,亦曾询问“就业没有困难。那出国留学的呢?”时侯建国回复“(出国比例是)30%”,习近平肯定称“重点大学嘛!....这样一个学校啊,很值得敬重。” 2024年11月,人社部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工作的意见》,强调贯彻“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留学工作方针。
2)学术与工商界均为中国科大毕业生去向,新创基金会并不厚此薄彼,均视为校友工作之同等重要对象。毫无疑问——中国科大向全球出口教授的领先数据,显示中国科大在海外学术界不可撼动的领先地位,系中国科大培养质量的骄傲证明。 新创基金会研究表明,海外校友中担任教授者低于6%,也即绝大多数校友进入工商界(包括高科技企业从事研发工作)。中国科大近年来做出不少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视野。新创基金会除多次呼吁重视就业,亦曾通过在各地举办行业校友活动,并发布AI与大数据、产品经理、石油、金融、制药、互联网、律师、VC(创投)行业调查(此外LinkedIn留美校友行业调查)鼓励毕业生进入工商界。
报告转载要求:本研究报告由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微信公号 ID:USTCIF)与网站发布。欢迎转载(不必事前要求授权),但须保留文章完整性,说明来源。本机构保留追究未经授权的删改行为的权力。
联系我们:您对本研究有任何反馈、更正或补充,欢迎联系我们。Email: 电话:(+86-10) 62566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