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沙龙】脑机接口:解码人脑奥秘,探索未来边界

“人类大脑是宇宙中目前已知最复杂的事物,我们所做的将是一件非常困难且充满挑战的事业。”

3月29日,墨子沙龙邀请脑虎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传感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脑机接口与交互分会创始主委陶虎教授,一同探秘神秘的脑机接口。此外,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大量子领域专家徐飞虎教授,与主讲嘉宾进行量子与脑机接口的观点碰撞。

从“读脑”到“对话”:脑机接口的技术革命

“大脑是最复杂、最重要、最脆弱的器官”,报告伊始,陶虎教授就强调了大脑的特征及其重要性。自2010年左右人类脑计划启动以来,脑机接口技术的重要性日趋明显。从脑机接口初级阶段的外设控制,到用万物脑控进行“脑”联网,脑机接口技术代表了一种新兴的、具有潜在颠覆性的技术领域。

从发展趋势来看,脑机接口也存在无可取代的价值。陶虎教授表示,一方面,脑机接口可以从科研维度认识大脑,另一方面,脑机接口也可以从医学维度重塑生命。根据植入位置的不同,脑机接口通常分为植入式和非植入式,而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以实际场景验证其优越性和不可替代性,临床应用场景不断多元化。因此,包括美国、欧洲、中国、日本等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均把“脑计划”定位于战略性国家政策。

受益于基础研究和底层技术的大幅发展,脑机接口行业迎来“拐点”,行业发展趋势显著。陶虎教授创办的脑虎科技近年来在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团队自主研发的“微创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脑机接口”,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解决了传统刚性电极对大脑损伤大、易引发免疫反应等技术瓶颈,该技术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获大会最高奖项——SAIL奖。

医疗、教育、元宇宙:脑机接口的落地图景

在脑机接口应用场景的探讨中,陶虎教授以多个真实案例展现了脑机接口如何重塑人类生活。例如,通过植入式脑机接口帮助患者用“意念”上网、操控智能家居和智能轮椅等。此外,脑机接口也能实现在无语言模型辅助下的实时汉语解码和语句合成,实时汉语语句解码速率高达49.6字/分钟。

陶虎教授表示,脑机接口不仅是医疗领域的“修复工具”,更是人类增强能力的“新器官”。随着技术的成熟,其应用将渗透至多元领域,甚至可能引发社会伦理范式的变革。这一观点引发了现场观众的热烈讨论。

跨界对话:科学需要更多“交叉”力量

在随后的对谈环节,陶虎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飞虎教授就脑机接口与量子科技结合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陶虎教授表示,由于大脑的实时采集数据很大,超过了现有计算机技术支持的数据存储,因此可以借助量子计算实现庞大数据的实时采集。同时,在脑机接口的信息安全方面,量子加密技术也将是实现信息加密的重要手段。

针对量子计算是否可以模拟状态复杂的人脑这一问题,徐飞虎教授表示,由于目前理论模型并不清楚如何模拟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大脑整体的作用机制等问题,因此实现仍较为困难。但相信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发展,未来将终有实现的一天。 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技术科普,更是一场关于人类如何定义自身、如何与科技共处的思想激荡。报告结束后,观众们纷纷踊跃提问,陶虎教授对脑机接口的实际作用机制等方面做出了详尽的解答,为大家进一步揭示了脑机接口让大脑连接未来的美好愿景。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上海市浦东新区南七量子科技交流中心主办;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协办。

墨子沙龙是2016年潘建伟院士提倡,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及上海市浦东新区南七量子科技交流中心主办的科普论坛。经费由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捐赠资助。沙龙的科普对象范围从对科学有浓厚兴趣的中学生到成年人,旨在通过科普讲坛、和科学家面对面的方式对他们进行专业的科学启蒙。以上海为中心向全国发散,通过讲座、视频、网络公开课、科普订阅号等多种方式开展科普活动。

来源 | 墨子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