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小川:做困难且正确的选择,往往没有掌声,也没有鲜花
9月17日(周三),AppLovin全球高级技术副总裁葛小川(05少)回到中国科大东区给大家做《做难而正确的事:从学术到工业的路径分享》座谈会,以下是他的发言: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能够回到这里,我心里其实挺特别的。一方面很亲切,这里是我二十年前开始的地方;另一方面也有点紧张,因为没想到会以这样的身份,站在台上跟你们说话。
我对科大的第一印象,其实不是图书馆,也不是实验室,而是体能训练。那时候没有空调,太阳毒辣,我们穿着厚厚的训练服在操场上站军姿,晒得黑不溜秋。那时我心里还在想:这就是大学生活?我是不是走错片场了?
不过后来我发现,其实人生里很多重要的时刻,都是在这种“没有空调”的状态下发生的。你觉得难,觉得热,觉得不舒服,但坚持下来之后,它会成为你成长里最深刻的记忆。
我现在是 AppLovin 的全球高级副总裁。AppLovin 是一家美国的科技公司,做的是广告技术和推荐引擎。听起来可能有点抽象,通俗点说,我们就是帮开发者、帮广告主更有效率地把产品推荐给合适的人。AppLovin 今天的市值已经超过 2000 亿美金,是全美前 50 的公司。我在过去三年里,把公司从不到 50 亿做到今天的规模。
如果单从这些数字看,我可能算是个“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可我今天不想在这里告诉大家“成功的秘诀”,因为那没什么用。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往往看到的,是成功这一刻的高光。但真正决定你能不能走到这一步的,不是舞台上的掌声,而是台下十年二十年无人问津的坚持、选择和磨炼。
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关于我自己的小故事。它们有顺利的,也有低谷;有正确的决定,也有痛苦的弯路。或许会让你们看到一个更真实的人生。
故事一:弱者之心——在逆境中生长
第一个故事,我叫它 “弱者之心”。英文里有个词 Spirit of the Underdog,直译是“被看轻者的精神”。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在逆境中生长的力量。
和在座的很多人一样,我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好,经常被人夸“最聪明”。一开始我很享受,可时间久了,它慢慢变成了负担。因为你会觉得,好像必须随时随地都要证明自己“值得这个称号”。真正做一件事时,脑子里想的不是“如何把它做到最好”,而是“别人会不会觉得我是最聪明的”。这种心态,其实很消耗人。
直到有一次,我在美国参加一场毕业典礼。当天的学生代表并不是从小到大一直“优秀”的那类人。相反,他年轻时误入歧途,甚至进过少管所。但后来他下定决心给自己一次重启的机会,拼命学习,努力改变,最后不仅考上了大学,还被选为全校的毕业代表。
说实话,那一刻我非常震撼。因为我意识到:人生真正的赢家,不一定是一直顺风顺水的人。很多最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不被看好”的人。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经历过逆境。失败、打击、怀疑、否定,这些东西没有把他们摧毁,反而成了他们内心最深的动力。逆境让他们切身体会到被轻视的滋味,也让他们学会了忍耐与坚持,生长出别人没有的韧性。
后来我加入 AppLovin,我发现公司当时就处在这样的处境。我们的对手是Google、Meta 这样的巨头。就算不是巨头,也是Snap、Pinterest、Unity、Reddit 这样资源远超我们的公司。
一开始几乎没有人看好我们。客户觉得我们太小,不靠谱;优秀的人才也不愿意来,觉得前途渺茫。外界不信任、内部缺乏底气、让我们的处境可以说是典型的逆境。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并没有靠口号或愿景来支撑自己,而是选择埋下头,一步一步去解决具体的问题。别人有庞大的资源,我们就靠团队的灵活;别人有成熟的系统,我们就靠快速的试错和迭代。少谈虚的,产品和结果自己会说话。
现在说起来好像很轻松,但亲历过来才知道,这条路非常艰难。有时候前面的工作被推翻,只能熬夜重来;还有的时候客户拒绝合作,团队里也会有人怀疑:我们真的能行吗?
但正是这种逆境,迫使我们更加脚踏实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件小事的改进上,而不是空谈宏大目标。
几年之后,外界才开始发现这家公司真的不一样。我们慢慢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吸引到了优秀的人才。今天的 AppLovin,已经是国际市场上第三大的算法广告平台,可以和 Google、Meta 并肩。
所以我想说:逆境不是绊脚石,而是成长的土壤。当你被看轻的时候,不要觉得丢人、或者一蹶不振。那种滋味,会沉淀在你心里,成为你未来最坚韧的动力源。
故事二:寻找属于自己的Passion
第二个故事, 寻找属于自己的Passion。我大学时选择了物理。坦白说,并不是因为我热爱,而是因为当时这是最热门的专业。大家都在学,我也跟着学。可随着学习深入,我越来越困惑:学这个,将来能做什么?说实话,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找不到答案。
于是我继续往前走,去了欧洲读博士。博士期间的日子并不算失败,但始终平平。每天做实验、写论文,却很少感受到兴奋。熬夜完成一篇稿子,心里更多的是空虚,而不是满足。我常常问自己:我是真的热爱这件事吗?
尽管心里有疑问,但沉没成本让我不敢放弃。毕竟已经投入了这么多年,如果现在停下,好像等于否定了过去的全部努力。为了说服自己,我把原因归结为环境:也许是欧洲的学术氛围不适合我。于是我换了地方,去了美国做博士后。
但结果依旧。博后的那三年,我依然没有找到方向。科研生活很清贫,每隔几年就要换一个地方,大多数研究所和学校都在偏僻的小城镇。我常常想到家人:为了这样一份自己做得并不出色的工作,却让他们跟着我不断迁徙,这真的值得吗?愧疚感逐渐积累。
于是我离开了学术界,进入工业界。先后在一家金融公司和 Uber 工作。遗憾的是,事业的成长依旧缓慢。那时候我已经接近三十岁,却始终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更重要的是,我坚持多年的科学方法和第一性原理,在这些工作环境里屡屡碰壁。别人觉得我“太理想化”,而我不断收到负面反馈,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我真的错了?是不是我注定只是一个平庸的人?
说实话,当我看着身边的人事业顺利、财富积累,心里经常被压得透不过气。渐渐地,我几乎就快接受了一个事实:也许我就是那个“伤仲永”。回想起来,那时缺少的既不是努力,也不是天赋,而是对所做的事情真正热爱。没有 passion,再聪明、再勤奋,也只能停留在平庸。
转折出现在我三十岁那年,我进入了 Facebook。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舞台。周围的同事,全都在用我一直坚持的方法:用科学思维分析,用数据验证,用理论驱动实践。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这些年坚持的思路没有错,我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环境。
在 Facebook,我重新被点燃。很快成长为推荐系统和广告产品领域的专家,带领团队完成了 Facebook 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广告产品。那几年,我第一次深切体会到什么叫做“热爱”:当你真正热爱一件事时,问题再难也愿意去解,夜再深也愿意继续熬。因为你清楚,这正是你想要投入的方向。
也正是因为这种热爱,我才敢在事业顺利的时候选择离开,加入一个更小的公司——AppLovin。
在这里,我重新搭建了公司的推荐系统和广告产品。让我意外的是,之前那些看似浪费的经历,忽然都成了财富。
· 在 Facebook 积累的广告和推荐核心技术自不必说;
· 早年科研和工作中写过的那些基建、数据分析工具,也在新系统建设中派上了用场;
· 而一路走来的挫折和困境,教会了我韧性、沟通和管理,帮助我带领团队面对各种挑战。
回望过去才发现,人生没有白走的路。那些曾经看似无意义的弯路,都会在某个时刻汇聚成价值。
所以我想告诉大家:人生很长,不要害怕走错路。你可能会花很多年在一件最终没有结果的事情上,你可能会怀疑自己是个“伤仲永”。但只要不断寻找 passion,坚持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热爱,终有一天你会找到适合你的舞台。
努力和天赋固然重要,但真正能让你走远、走出成就的,是 passion。
故事三:美好的品质并不过时
第三个故事,叫 “美好的品质并不过时”。在学生时代,我们都被教导要真诚、慷慨、正直、善良,懂得同情弱者。那时候大家觉得这些品质是理所当然的。可是进入社会后,很多人会说:社会很复杂,这些品质太单纯,不够现实。甚至有人会劝你,在职场里少一些善良和无私,因为那是“天真”。
但我这些年的经历告诉我:真正能走得远的人和团队,恰恰是那些把美好品质坚持下去的人。
在工作中,美好的品质意味着什么?
· 它意味着当身边的伙伴遇到困难时,选择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找到成长的机会,而不是袖手旁观;
· 它意味着当别人取得成就时,你能够真心为他们鼓掌,而不是暗自比较;· 它意味着在抉择时,把团队和公司的长期利益放在个人私利之前,不会因为一时的得失而破坏集体;
· 它意味着在面对客户时,把他们的真正成功放在利润之前,宁愿牺牲一些短期利益,也要换取长久的信任;
· 它意味着在行业中,把同僚看作共同服务社会的伙伴,而不是敌人,用尊重取代敌意。
这些选择,往往短期看不到收益,甚至会让你觉得吃亏。但长期来看,它们会沉淀成一种力量:一种信任,一种凝聚力,一种别人愿意追随和支持的价值观。事实一再证明,美好的品质不会过时。
· 在你顺境的时候,它们会让优秀的人愿意加入你,与志同道合的人并肩同行;
· 在你逆境的时候,它们会让别人愿意站出来支持你,陪你一起渡过难关。我想特别对在座的同学们说:
你们正站在人生的起点,未来的选择很多,诱惑也很多。会有人告诉你:“社会是丛林,要学会更冷酷一些,学会更算计一些。”可是你们完全可以做另一种选择。你们可以选择继续真诚、继续善良、继续无私。
不要以为这些品质是软弱。它们是你最坚硬的力量。真诚会让别人信任你,善良会让别人愿意与你同行,无私会让你获得比个人成功更长远的成就。
也许有人会比你更聪明,更有资源;但如果你能在一生中始终保持这些美好的品质,你会发现,最后站在你身边的人更多,你走过的路也更稳。
社会确实复杂,但复杂不是放弃的理由。相反,越是复杂的环境里,美好的品质越是一种真正的竞争力。
故事四:传承——给下一代的礼物
最后一个故事,讲传承。
回顾我的人生,我做过很多重要的选择。
这些选择并不轻松,每一次都伴随着困惑和挑战。
有时我会问自己:是不是我选错了?是不是别人那条更稳妥的路,其实更聪明?尤其在低谷时,当看到身边的人比自己顺利、比自己安稳,那种怀疑会被无限放大。
但今天回头看,我能站在这里,不是因为我从未犹豫过,而是因为在困惑和挑战中,我仍然坚持走下去。正是这些选择,哪怕当时充满痛苦和不确定,最终塑造了今天的我。
有时我会想,如果当年有人能给我更多指引,我是不是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但现实是,没有人能替你选择,更没有能替你经历。每个人都要独自面对属于自己的困惑和抉择。
如今,我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我知道他们长大后,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 我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 我要走一条安全、稳定的路,还是一条充满挑战、让我心里发光的路?
他们一定会犹豫、会跌倒,也会痛苦。但这就是成长的一部分。
在孩子们面前,我最大的作用,不是替他们做决定,而是给他们一个榜样。让他们看到:即使一条路很难,但只要是你相信的,就值得去坚持。哪怕没有掌声,哪怕充满质疑,你依然可以勇敢走下去。榜样,就是给下一代最好的礼物。
其实,今天在座的你们,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下一代”。你们正处在人生的起点,会迷茫,会焦虑,会面对许多选择。也许有人会告诉你,要走最稳妥的路。但我想说:你们的人生,不必害怕困惑和挑战。正是这些不确定,才会带你走向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向。
你们也许会跌倒,也许会走弯路,但只要保持思考,坚持探索,未来某一天,你们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到那时,你们会像我今天一样,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下一代,把经验和感悟传递下去。
如果说我今天来这里的意义,那就是这一点:把我在困惑与挑战中走过的路,分享给你们。希望它能让你们少一些迷茫,多一些勇气。
讲了这么多故事,我想把主题再拉回来:做困难且正确的选择,往往没有掌声,也没有鲜花。
它更像是夏天没有空调的体能训练。你会觉得累,会觉得热,会怀疑为什么要坚持。但多年以后,你会发现,那些艰难的日子,正是塑造了真正的你。
成功不是某个瞬间的高光,而是一系列看似不起眼、却难而正确的选择堆积出来的结果。希望你们在未来的人生里,当面对选择时,哪怕很难,也能有勇气走上那条属于自己的路。
谢谢大家!
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