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10月18日12:20消息:杨振宁先生逝世。
杨振宁雕像,位于东区二教前
杨振宁与中国科大有着深厚渊源,他于1979年受聘为中国科大名誉教授,并多次回校参加活动,包括为“求是研究生奖学金”颁奖。
杨振宁是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也是最早的两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籍人士和华人诺贝尔奖得主之一。在统计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量子场论、数学物理学等领域做出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
杨振宁与中国科大
· 1978年3月,在杨振宁、李政道和丁肇中等著名科学家的倡导下,中国科大创建了首期少年班,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年轻科技人才,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杨振宁对中国科大少年班的创建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他与少年班学生座谈时讲道:“成立特别班(少年班)是很重要的,这在世界上无先例,搞几年总结一下,这不仅对中国,可能对世界教育事业也会有所贡献。”
· 1979年1月15日,杨振宁被中国科大聘为名誉教授。
· 1981年7月8-9日,杨振宁到校访问、讲学。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张劲夫、省长周子健和副省长李清泉,我校党委书记杨海波、副校长钱临照以及四系部分教师会见了杨振宁;杨振宁与科大少年班学生座谈。
· 1983年12月28日,杨振宁回国访问,受到邓小平同志的接见。他提到:“我知道中国有个少年班,14-15岁上大学,很聪明,这些人学软件专业,今后将会前途无量”。邓小平表态说:“科大少年班可以搞。”并做出了批示。
· 1992年6月17日下午,中国科大举办活动庆祝杨振宁70岁生日。
· 1992年6月18日下午,杨振宁在中国科大作题为《碳60的结构》的学术报告。
· 1992年6月20日下午,杨振宁与校领导及专家学者进行座谈。
· 1994年1月11日,理学院成立典礼在水上报告厅举行,杨振宁任名誉院长。杨振宁,全国人大常委杨振怀,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唐孝威、钱临照等出席典礼。成立典礼上,汤洪高代表学校向杨振宁颁发了理学院名誉院长聘书,杨振宁、冯克勤分别发表了讲话。
· 1994年1月11日上午,杨振宁与中国科大校领导进行了座谈,表示愿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给予大力支持。
· 1994年1月11日下午,杨振宁铜像揭幕仪式在教学二楼前举行。安徽省、合肥市有关领导,杨振宁、杜致礼夫妇,校长汤洪高、党委书记余翔林等校领导,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唐孝威出席了揭幕仪式。
· 1994年1月12日下午,杨振宁在学校大礼堂为我校2000余名师生作了《近代科学进入中国之回顾与前瞻》的学术报告。
演讲原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W411N7JW
· 2000年9月15日,首届“求是研究生奖学金”颁奖典礼在我校隆重举行,杨振宁出席典礼并致辞。
· 2000年9月15日,杨振宁教授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美与物理学》的学术报告。
· 2001年10月,杨振宁出席“求是研究生奖学金”颁奖典礼,为我校50名获奖者颁奖。
· 2001年10月,杨振宁来我校作题为《二十世纪理论物理学的三个主旋律》的学术报告。
· 2007年11月14日,他曾在中国科大发表英文报告《1957年宇称不守恒在物理界所引起的震荡》。
· 2015年9月18日,中午11点多,杨振宁教授悄然现身科大近代物理系自旋磁共振实验室,坐进会议室和近代物理系的教授和博士后们讨论学术问题。
讨论中,投影仪上还出现了一张杨振宁年轻时的照片,这引起了他的注意。原来今年1月份,该系的彭新华教授与人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探测到虚磁场中的“李-杨零点”。而这正是63年前著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提出的虚磁场中存在“李-杨零点”。
原本只进行到12点的讨论,又拖了一会儿。从会议室出来,杨振宁还主动跟学生打招呼,询问大家是研究生还是博士生。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杜江峰教授的带领下,杨振宁还饶有兴趣地了解了自旋磁共振实验里的设备,遇到不懂的问题,他还详细询问,并立刻交换意见。“你们这个实验室的经费从哪里来呀?”当得知大部分是竞争性经费时,杨振宁又频频点头。
· 2015年9月19日,“求是奖”颁奖典礼,在中科大先研院举办,93岁高龄的杨振宁挽着39岁妻子翁帆亮相。
· 2018年9月15日杨振宁在中国科大参加“2018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
· 2021年9月22日,杨振宁先生100岁华诞,中国科大向杨振宁先生发去贺信。
· 2021年9月22日,杨振宁先生100岁华诞,中国科大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潘建伟教授撰文回忆与杨振宁先生的往事。
“杨振宁和李政道作为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同样能够做出顶尖的科学发现,激励众多年轻学生投身于科学探索中。”潘建伟在《赛先生》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潘建伟还称,杨振宁对坚定自己回国做研究的决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 2023年7月8日,中国科大国际数学与物理交叉科学研究中心揭牌,杨振宁担任名誉主任。
文字与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大编年史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事记(1958-1997)》、第一财经、新华网、中国书法在线、安徽网。
注:本文由中国科大新创基金会原创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新创基金会:http://www.ustcif.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