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科大学子在国际遗传工程机器竞赛夺金心路历程编辑推荐:这是一篇0108学生丁博的作品,描述三年来参加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的心路历程。不少校友关注新世纪新科大人能否延续中国科大的辉煌。我们推荐这篇年轻科大学生的佳作,丁博仅是中国科大IGEM代表队的一员,但他们是今日中国科大学子的缩影,他的同伴们质朴优秀——在波士顿,他们五个人挤在一间房里,即使有些人睡在地毯上,也从未辱没中国科大的传奇声誉。——2009年iGEM大赛中,仅有两所大学获两金——他们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中国科大iGEM代表队辉煌战绩
惜别金牌之队![]() 2009年中国科大iGem代表队摄于麻省理工学院(MIT)。再次看到iGEM招新海报,有些感慨,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很高兴看到iGEM变成了科大每年都参加的比赛。回想三年来,我们可谓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把一个活动从无到有在科大做起来,坚持到现在变成一个由学生自己组织参加的,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和能动性的舞台,并在国际上取得了一定知名度。三年来,我们在iGEM比赛中,共获得一次最佳基础技术进步奖,一次最终决赛奖,三次金奖,一次银奖,是国内最好成绩。虽然我由于个人原因,要和科大iGEM队说再见了,但还是想写点东西,纪念我们曾经的努力,同时也感谢几年来所有帮助和支持过我们的人,以及几年来科大参加iGEM比赛的队员们。 中国科大,中国第一iGEM是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 (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的缩写,是代表着合成生物学最高水平的国际竞赛。合成生物学史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兴方向,其目标是希望通过重组现有的基于dna序列的功能组件,如调控序列,RNA,蛋白质等,实现对生命科学研究或者对生产生活有意义的新的菌种。这个方向直接搭建起了基础生物研究和生产生活实践之间的桥梁,有些成果甚至直接转化成产品,所以同时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自2006年举办以来,每年参加活动的队伍都以指数速度增长,到2009年,已有100多支队伍。遍布除了非洲和大洋洲的所有大洲。中国自2007年开始,有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多所学校参加。中国科大作为最早参加比赛的队伍之一,三年来一直保持着国内最好成绩。 ![]() 2009年:中国科大iGEM代表队队员准备中。文献轰炸我参加这个比赛基本上算是偶然的原因吧。还是06年的初秋,我和詹剑师兄在北京开会。会余,他指着一个网页说,我们来参加这个比赛吧,我粗略地看了一下,觉得挺有意思的,就答应了。没想到这一点头就是三年的创业过程。从北京回来,我们就开始拟定详细的计划,最关键的问题是经费和场地。很幸运地是,我们的想法得到了我们的导师——刘海燕教授的支持,经费和场地问题得到了很快的解决。 接下来开始招队员,无疑,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简单的在科大的BBS上发帖,也没做什么额外的宣传,就收到了上百封的回复,科大同学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超过我们的期望。考虑到实验场地和我们自身管理能力有限,通过层层筛选,确定了五个队员,组成第一次参加iGEM的基本阵容。 ![]() 在讲台(2009年代表队)受挫第一年的成绩,坚定了我第二年继续做下去的决心。然而当12月份,我打算再次组织这个比赛的时候,情况比我想象的要困难得多。我们实验室因为经费的原因不能继续支持这个活动,这就意味着我需要再次从零开始。在科大这么多年,我没有从头组织过学生活动,开始向有经验的人求教。感谢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的钟小强博士,以他做机器人比赛的经验教我应该怎么去做。还有生命科学学院的吴清林师兄帮我写申请材料,并讨论组织的细节。我开始在生命科学学院和学校里宣传我们的活动,希望能得到学校的支持。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奔走,我拿到了生命科学学院一个教学实验室的钥匙,在不干扰上课的情况下可以在那里做实验,也得到了学校校领导的支持,经费由生命科学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院,外事办公室联合负责。 与伯克利并肩![]() 展示作品(2009年代表队)所以第三年一开始,我申请了退出。院里的老师保持了对代表队的重视与信任,推荐了另一位有活力的老师——罗昭峰。罗昭峰老师的加入让代表队如虎添翼,大大增强了我们的实力。他负责了大量的组织协调领导,我配合他放手在iGEM的课题上面。这一年报名的学生简历,让我们耳目一新,我们建起了两个队,分别从事实验方向和软件方向的项目。罗老师极佳的组织,使我们的队伍更加壮大,两支队的队员来自科大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电子信息等诸多院系,真正实现了让所有学术背景的人都来参与的融合。不同的背景展现着不同的风采,他们让我惊喜地看到我们的程序变成了通用的软件,看到我们的工作可以用漫画来说明,看到更加多彩的展示方式。第三年的奋斗,也使我们不负众望地拿到了两个金奖,成为和UC Berkerley一样,能派出两支队,而且两支队都得到金奖的学校。 地毯小子,创造奇迹![]() 在波士顿旅馆中,队员何宇(0600)做迷惘深思状。晚上,他们睡在身下的地毯上。科大iGEM队过去三年得到学校与学院的许多支持,学校每年提供了10万左右的资助。但iGEM比赛耗资巨大,尽管我将离开,却仍然不能忘记参加比赛的窘迫——中国科大的比赛成绩是中国最好的,但资金却只能基本的实验和派代表作报告的花费。每年MIT在亚洲区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为了节省经费,我们从未参加——我们渴望的学术交流只能失去。而国内上海交通大学等队,院士领衔、阵容庞大,他们的经费充裕也让我们颇为羡慕。尽管我们三年四支队伍赴MIT的总人数与国内其他队一年一支队伍的人数相当。在波士顿期间,中国科大队员十个人挤在两间房中,总有人必须睡在地板上。尽管身在睡袋中,但我们从未辱没科大人的传奇声誉。——中国科大照样与伯克利那样夺得两金。越来越多的科大学生期望参加iGEM大赛,追随前辈的梦想。希望学校继续支持的同时,我也期待能够得到校友对iGEM的关注与支持——有校友的支持,或许我们能传承科大更多的辉煌。 中国科技大学IGEM代表队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请点击这里 中国科大学子在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中获两金金牌数与Berkeley并列世界第一在一年一度的国际遗传工程机器竞赛上,中国科大两支参赛队不负众望,收获两项金奖,与Berkeley并列金牌数第一。我校自2007年参赛以来共获得3金1银的好成绩,保持国内金牌数第一和奖牌数第一的领先地位。 ![]() 展示作品(2009年代表队)
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iGEM)是国际上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顶级大学生科技赛事。该项竞赛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2003 年创办,2005年发展成为国际赛事,2008 年有21 个国家和地区的 84 支队伍参赛,09年有112支队伍参赛,国际知名的大学如MIT, Harvard, Stanford, Berkeley, Cambridge均参加角逐,国内的北大、清华、上交大、天津大学也都参与这次竞赛。每年的竞赛受到 Nature,Science,Scientific American,Economists 等杂志,以及 BBC 这样的传统媒体的关注并进行专题报道。该项竞赛为不同国家、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国际舞台,也是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我校学生风采的一次机会。该项赛事要求学生自主选题,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相应的实验工作,并将研究所取得的有用成果提交给MIT的竞赛组委会,供全球的科学家共享参赛队伍的研究成果。 中国科技大学iGEM代表队风采![]() 充满好奇:2007年,中国科大首次出征iGEM![]() 尚未安营先涂鸦——图为2007年中国科大队员0203马瑞初抵MIT即兴涂鸦中。 镜头近处颇为无厘头的摆了一只行李箱。![]() 在讲台宣读作品思路(摄于2007年)![]() iGEM代表队在中国科大合影(摄于2007年)![]() Poster前(摄于2007年)![]() 在MIT教室(摄于2007年)![]() 在MIT教室(摄于2007年)![]() 前方合影(摄于2007年)![]() 前方合影(摄于2007年)照片说明:本则新闻照片由丁博提供,版权为中国科技大学IGEM代表队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