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困学守望”奖教金获奖名单

微信、Paypal与支付宝二维码可扫描。 Paypal: 支付宝:

更多中国科大捐赠方式附后,美中两国免税!

相关阅读:第十三届“困学守望”奖教金颁奖

2018年9月,第十三届“困学守望”教学奖获奖名单公布,共23位老师获奖,其中5位教师获得育人终身成就奖,8位教师获得杰出教学奖,10位教师获得优秀教学奖。

宋光天

1969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1981年于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研究生毕业,1988年于兰州大学数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理学博士学位。1988至2011年在中国科大数学系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课程讲座教授,2012至2016年任返聘教授。

宋光天先生担任数学系和少年班本科生的基础课线性代数A有49学期(A型45学期,数学系,少年班;B型4学期,公共系),教学效果良好,很受学生欢迎。1993至2008年9次获校教学优秀奖,2008年获“少年班教育30年荣誉奖”,2009年获“高校教学名师奖”及“教育部优秀教师奖”,2010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从事基础数学代数理论研究,已发表代数K-理论方向和半群代数理论等方向的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SCI论文13篇,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24篇。培养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3人,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7人。

宋光天先生长期执教于科大,30年如一日,是科大老一辈教师的典型代表。

 杨孝先

1955年至1959年,在云南大学数学系学习。1959年10月至1963年在中科大高等数学教研室工作。1963年在中科大数学系工作直至2001年10月退休,同年返聘。曾担任数学系高等数学教研室主任一职。

长期从事本科生教学工作,讲授过《高等数学》、《线形代数》、《复变函数》、《控制论基础》等数学课程。出版过《高等数学》上下册、《信息论基础》、《控制论基础》等教材,在多个国家级数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多篇。

生执教于科大半个世纪,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是中科大老一辈教师的典型代表,亦是年轻一代教师的楷模。

施朝淑

1961年于四川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中国科大物理系任教,长期从事固体发光及同步辐射应用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作为中国科大发光专业的第一代元老,施老师曾数次获得安徽省与全国发光学会“优秀论文奖”,并在中国发光材料研究领域培育了一批奋斗在一线的优秀科技人才。

施老师在同步辐射应用研究中也建树颇丰,为合肥同步辐射实验室第一代实验站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92年,施老师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退休后的施老师依旧老骥伏枥,诲人不倦,对学科建设和年轻一代的发展出谋划策,发挥余热。如今年逾八十的施老师仍以其正直、谦逊、和蔼的高尚人格为年轻教师树立为师的楷模。

马文淦

分别于1963至1968年、1978至1980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完成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习。1982年3月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82年3月至1983年8月为奥地利高能物理所博士后。1983年9月至2013年8月,在中国科技大学工作,从事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教学研究。
2013年8月,马文淦先生返聘从事科研工作并承担本科生基础课程及研究生课程教学,如计算物理B,高等量子力和超对称理论。 目前已培养了两位“计算物理”和“高等量子力学”的年青教员,承担了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出版过《计算物理学》等教材。

马文淦先生由科大培养,执教于科大、奉献于科大,是科大年青教师的楷模。

谢建平

1959年至1964年在中国科大技术物理系光谱专业学习,1964年8月留校任教,一直从事光学教学和科研。1990年晋升教授,1991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大物理系教学副主任、党总支书记,中国科大校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务。2003年2月退休,返聘至2008年12月。

谢建平先生长期讲授《光学》、《几何光学》、《量子电子学》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注重教材建设,编写出版了五种光学教材,其中《近代光学基础》为高教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教出版社2005年出版)。

曾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了近百篇科研论文,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二十余名博士和硕士,有不少已是国家和单位的优秀人才。为科大培养出学习型和创新型人才做了努力。

谢建平先生长期执教于科大,是老一辈教师的典型代表,是科大年青教师的楷模。

陈卿

1978年考入中国科大数学系学习,198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1996年留学东京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微分几何。目前主要研究:可积系统与子流形几何;Kahler几何。

屠彩凤

1998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副教授。从事分析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的本科生课程:微积分,常微分方程,数理方程。主要研究方向:动力系统。数篇论文发表在学术杂志《J. Math. Anal. Appl.》, 《SIAM J. Math. Anal.》,《Nonlinear Anal.》,《Proc. Amer. Math. Soc.》,《数学学报》,《数学年刊》。

余庆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副教授。1984在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系获学士,1989获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硕士学位,1994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原上海冶金所)冶金物理化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曾在台湾地区中央大学光电科学研究所,成功大学电机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担任客座副教授。

本科生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

科研方面 :MOCVD GaInP/AlGaInP 600-680nm双异质结激光器材料的生长及器件制备;金刚石膜生长过程光发射和光吸收联合原位检测研究;GaN LED的制备及其器件性能的研究;ZnO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物性的研究;低维纳米材料的生长与表征。钙钛矿型氧化物材料的合成、微结构与性能研究。

吴耀华

1985--1988年在中国科技大学任助教,1988——1993年任讲师,1993--2000年任副教授,2000年至今任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大样本理论,线性模型,非参数统计,生物统计。

李传锋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Science Bulletin、《量子光学学报》、《科技导报》等杂志编委。

1990-1999于 中国科大物理系连续获得本科、研究所、博士学位。1999-200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讲师(1999)、副教授(2005)。2009-2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与光学工程系副教授。2012-至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与光学工程系教授

研究方向:1、 构建有特色的量子纠缠网络;2、利用量子信息技术研究量子物理

秦敢

1985—1995于中国科大近代物理系连续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中国科大近代物理系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已作研究课题:量子光学:相对论性量子场框架下的束缚态:慢正电子束和电子偶素。当前研究课题:量子博弈、量子信息;少能级原子与光的相互作用;理论凝聚态物理。

孙腊珍

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核与粒子物理专业,获得硕士学位。1982年留校任教,其间于1989年至1992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瑞士欧洲核子中心从事核与粒子物理合作研究;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自2005年至今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近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本科生课程:电磁学、光学、大学物理实验(一),核与粒子物理基础实验、量子力学。研究生课程:粒子物理中的对称性、超对称理论。

尹民

1978年考入中国科大物理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赴法国巴黎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1月至今为中国科大物理系教授。现任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书记、副院长。曾先后多次应邀赴法国、俄罗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研究。近10年来在 Physical Review,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等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80多篇,论文被SCI引用2000多次。

韩永建

2000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大物理系,2005年在中国科大物理系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2006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2010年在密歇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近期主要兴趣在:利用简单的量子系统(离子阱,线性光学系统)进行量子模拟;检验基本的物理原理;在离子阱中实现可扩展的量子计算;对多体物理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孙霞

1989年—1993年,扬州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本科学习;1993年—1996年,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1996年-1999年,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1999年—2000年,中国科大天文与应用物理系博士后。2001年至今先后在天文与应用物理系和物理系任副教授。2005年8月-2007年8月为日本国家物质材料研究所JSPS Fellow。2007年8月-2009年3月为日本国家物质材料研究所客员研究员。

陶鑫

中国科大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004年于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在美国莱斯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助理研究员。2013年入选中组部第四批“青年千人计划”,并回国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事空间等离子体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球辐射带数值模拟和等离子体波与粒子相互作用。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目前在J.Geophys. Res., Geophys. Res. Lett., Nature, Phys. Rev. Lett.等杂志上共发表文章24篇,其中第一作者文章16篇。

侯新民

2002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02至200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博士后,同年8月留校;2009、1-2010、1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学术访问;2014、2-2015、2 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学术访问;主要研究方向为组合与图论。

赵 伟

2000年——2010年于中国科大物理系完成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学习。2010.6-至今,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从事物理实验教学,包括:大学物理开放实验、大学物理基础实验、大学物理现代技术实验、大学物理综合实验、大学物理研究型实验。2015年曾获“困学守望”优秀教学奖。

朱莹春

2001于辽宁大学理论物理获硕士学位;2004年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与粒子物理 获博士学位;2004年-2007年于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粒子物理实验,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2011年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粒子物理实验,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6-至今,中国科学技术近代物理系副教授
2013年春季学期至今,主讲本科生基础课程原子物理。

左达峰

200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导师:陈卿教授、程艺教授】,2014年6月任教授。 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第一名)、最佳教学演示奖。研究方向:可积系统、Frobenius流形及其相关问题。

潘海俊

1992年-2003年在中科大分别完成地球物理和理论物理的本科和研究生学习。2003年至今,先后为近代物理系理论物理方向讲师、副教授。2014年春季学期至今,主讲本科生基础课程:电磁学A、电动力学和理论力学A。

朱平

1992年复旦大学物理学专业理学学士;1996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专业理学硕士;2001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物理学博士。先后任职美国衣阿华大学, 新罕布什尔大学,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等高教科研机构,从事磁约束聚变和空间磁层等离子体物理的理论计算工作,2013-201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近代物理系、工程与应用物理系教授与博士生导师至今。发表国际专业期刊论文40余篇,被引用800余次,数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和任分会主席。

庄玮玮

2006年6月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博士学位,同年6月进入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博士后工作,现为统计与金融系副教授。目前主要从事统计相依、随机比较理论的研究,内容涉及:有序变量模型、可靠性理论、保险精算,等。

说明: 简介部分资料来自互联网,未经本人审阅。编辑亦不保证实时更新简介。如有谬误或过期信息,由新创基金会负责。

中国科大闪电捐赠方式
—您的公益捐赠可获美国与中国个税减免!

1) 美国与国际捐赠:Paypal账号:

美国捐赠,IRS501(c)3免税;信用卡、支票等美国或国际捐赠见左边栏。
附言:“通用基金”或您可指定其他项目

2)支票:您可书写支票之后,通过手机拍照(或扫描)Email发送给我们,不必通过信件寄送,我们期望通过互联网的快捷手段方便您的捐赠。如您对捐赠指定用途如有指定,请在支票或Email标注。

3)在线捐赠:点击 GIVING.USTC.EDU.CN, 支持全球各银行网银与信用卡。(如您使用手机支付宝支付,请将地址复制在手机浏览器打开链接,微信页面内无法使用支付宝支付)。

4)微信捐赠:关注微信公众号USTCIF。点击“我要捐赠”选择“微信捐赠”即可完成。(目前上限为每日5万元)

建议海外校友捐赠美元,因新创(美国)基金会维持IRS501(c)3资质,需更多公众支持,人民币捐赠对该资质无效。

手机微信扫描可支付

5)支付宝账号:

支付宝二维码:手机支付宝扫描可支付

6)银行账号

户名: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公益基金会
账号:1109 1820 0010 106
支行名称:招商银行北京中关村支行

2018-09-26 上一篇: 第十二届“困学守望”教学奖获奖名单 下一篇: 第十三届“困学守望”奖教金举行颁奖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