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郭沫若奖学子调查

第30届郭沫若奖毕业生调查报告

缘起与摘要

郭沫若奖学金设立于1980年,是新中国第一奖学金,也是新创基金会推进的首批科大资助项目之一。我们将这份项目报告呈给校友,践行基金会使命中“以有效的项目设计与实施获取高效成果”的承诺,也期望帮助校友了解今日科大学子的风采。

2010年12月18日,中国科大隆重举行第30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颁奖典礼,校长侯建国院士为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

2011年7月,新创基金会资助的第四批郭奖学生毕业。新创基金会于毕业前夕对全部获得者进行回访,调查其毕业去向,并请他们为捐赠校友留下毕业感言。郭奖学子不仅毕业去向优秀,还积极通过志愿服务回报母校。

征得他们同意,我们公布这份调查报告。2008年9月,新创基金会曾公布第27届郭沫若奖学金毕业生调查。2011年5月,新创基金会曾公布第29届郭沫若奖学金毕业生调查。。

调查方法

2011年5月,新创基金会正式启动第30届郭奖学子毕业调查,调查方式为Email、电话与当面约访。新创基金会先后通过超过200封电子邮件、50个电话跟踪毕业生情况。

毕业去向

第30届郭沫若奖学金的25位获得者延续往届郭奖学子高深造率的特点全部选择继续深造,23人(92%)选择深造。其中68%获得全额奖学金前往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境外研究型大学深造;24%选择在中国科大、北京大学、上海社科院等国内科研院所学习;8%选择就业。

境外留学的17人全部前往美国,深造高校包括麻省理工学院(4位)、斯坦福大学(3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2位)、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布朗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莱斯大学、明尼苏达大学。

6位境内继续深造者选择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上海社科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位)。

具体毕业去向如下:

 

第30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毕业去向

序号 姓名 学院或系别 原毕业中学 毕业去向
1 陈阳 少年班 河北秦皇岛市第一中学 哈佛大学
2 王耀 少年班 山东泰安第一中学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3 刘博睿 数学系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普林斯顿大学
4 徐智磊 天文学系 河南郑州市第一中学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5 苏湛 物理系 江苏连云港市新海高级中学 麻省理工学院
6 陈锟 近代物理系 浙江嵊州中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7 刘晓戈 物理系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 斯坦福大学
8 于威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天津新华中学 麻省理工学院
9 刘芳 化学物理系 陕西宝鸡市宝鸡中学 斯坦福大学
10 张洁 化学系 河南安阳市第一中学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11 顾小敏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贵州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12 王巍然 生物技术系 四川资中第二中学 北京大学
13 吴冰 生命科学学院 福建福州第一中学 斯坦福大学
14 印晟 近代力学系 江苏省盐城中学 布朗大学
15 才啟胜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山东德州市第一中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6 韩超 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 安徽肥东县第一中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7 黄杨阳 安全科学与工程系 安徽东至县东流中学 美国南加州大学
18 方晓 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安徽歙县中学 麻省理工学院
19 刘羽 自动化系 安徽怀远县第一中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 姚元超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杭州外国语学校 莱斯大学
21 张亚东 信息安全系 安徽界首市第一中学 上海社科院
22 夏方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安徽芜湖市第一中学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23 田振粮 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湖北省黄冈中学 麻省理工学院
24 顾玉文 统计与金融系 江苏省江都中学 明尼苏达大学
25 李浩 核工程与核技术系 江苏徐州市第一中学 中广核工程公司
 

 

毕业感言

新创基金会约请数十位第30届郭奖毕业生留下毕业感言。他们分享 “不要命的上科大”的深刻体验、怀念科大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表达身为科大人的那份骄傲与自豪,一一细数着他们的科大情结。很多去境外深造的同学表示,郭奖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他们的出国申请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同时,大家表达了对母校的留恋、对捐赠校友的感谢,以及肩负“郭奖”这份荣誉的责任。

从感言来看,很多郭奖学子的科大回忆聚焦学习,貌似颇为平淡,却是他们快乐的源泉。他们的共同回忆在自习教室,传承着科大“淳朴”的学风。0720李浩形象地描绘了这样的画面:大一大二时你要加快步伐,因为去晚了,教室前排就坐满了;大三大四时你依然要加快步伐,因为去晚了,实验室就坐满了。当你看到手拿红宝书的同学从你身边匆匆走过,当你发现自习室里难寻一个座位,你就会有一种压迫感、紧张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只有加快脚步,才能不被大部队甩开太远。这就是科大的学风,科大的文化,他就像一条奔涌的江河,你身在其中但并不察觉,不知不觉中,他已带着你向前走了很远。而科大的学风正是在匆匆的身影中,拥挤的自习室中一代代传承。

他们也有相同的经历:0700才啟胜和0720 陈锟都在没有掌握基本技术知识的情况下,报名参加RoboGame机器人比赛。“从最初提出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意,到一步一个脚印的把想法落实,再到后来与机械、电路、程序方面的难题展开长达数月的持久战”,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科大人“勤奋求实、勇于创新”的性格。

0700王耀以“我思故我在”、“唯以此物寄此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金风玉露一相逢”为题,分别暗指在大学生涯收获的四份礼物——思想、理想、胸襟和爱情。还赋诗一首,作为对科大八个学期的总结。0720刘芳从“读科大之笃实,悟为学之道”、“读科大之仁厚,悟处世之道”、“读科大之活力,悟发展之道”、“掩卷深思,任重道远”四个方面回忆了大学学习与科研生活,分享在为学、处事和发展上所悟出的道理。这是第30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中最为详尽的感言。

特摘取数段感言如下:

“科大的教育就如一个保形变换,在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同时,将他们的潜力从原点映射到无穷远点;科大的老师为学生注入知识与能量,将他们对科学的热情的基态转到激发态,在更高能极上饱览更壮阔的景色;科大的环境氛围则是紧致光滑函数空间,为学生的杰出表现提供了基础与平台,收敛性与空间的拓扑性质密切相关就如学生的优异成绩很大程度上被学校的环境氛围所影响。科大的氛围让每个科大人视如珍宝。”

—0700 陈阳

“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在科大,你可以和大师们近距离的接触,可以和大师们探讨甚至争论,因为教授本科基础课程的正是这些学识渊博的大师们。犹记得顾新身老师的娓娓道来、润物无声;叶邦角老师的激情四射、醍醐灌顶。每每惊叹于季孝达老师上课时那爆满的教室;叶宏老师那浩淼的课后作业。或严谨、或谦和、或睿智、或幽默……大师教给我们的不只是知识。”

—0720李浩

“有人说,一个人一生可能获得两次诺贝尔奖,但不可能获得两次郭奖。这……让我有些受宠若惊,惊慌失措,然后,心存感激,然后,任重道远……”

—0720顾小敏

“我是物理学院搞理论了,本着无尽的探索精神与年轻人特有的莽撞,楞是拉起了几个本院的同学报名参加了和我们的专业知识八竿子打不着的机器人比赛。我们的队伍很好的秉承了科大的个性,从最初提出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意,到一步一个脚印的把想法落实,再到后来与机械、电路、程序方面的难题展开长达数月的持久战,我们一直在低调地向西区六十来支各系强队进行着挑战,最后的结果也远超我们的想象,居然顺利的拿下了该年剧场组的冠军。无意中完成了理学院在十余年Robogame大赛中零的突破。”

—0720 陈锟

“从入学当年的“雏鹰杯”饮恨决赛,到一周前5月14日“冠军杯”最终封王结束我们信息学院七年无冠的历史,足球陪伴我走过了大学四年。没有利益的校园足球带给我的是最纯粹的快乐,我享受着踢球的每一秒。足球还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像拼搏到底不放弃的精神。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足球是个团队运动,在一个团队中一定要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每一个成员代表的不只是自己,只有每个成员都有了荣誉感和责任感,这个团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0721刘羽

“不管外面有多少繁华世界,人生最惬意的事情,其实不过是好友三五人,闲时一二天,相聚小轩,青梅煮酒,挥斥方遒,一起吹吹牛,扯扯淡,聊一聊八卦,骂一骂国足……感谢科大,这里我发现了最宝贵的财富—朋友。一路上有你,苦一点也愿意。”

—0720刘晓戈

“出国一趟,才会明白科大的校友团体是多么的强大,而校友之间的相互照顾也令我感动,在Caltech的五天,令狐代祺和苏展师兄亲自做菜来招待我;在Princeton的两天,徐锦科和熊俊师兄亲自到火车站接我;在MIT的一个多月,马琼师姐,陈海,蔡循,孙永宝师兄的热情招待让我非常感动,特别是陈海和蔡循师兄,在他们那里打扰了他们一个多月,他们的支持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在Stanford的一天,何宇师兄把他的床让给我,而他睡地上,还亲自开车带我去旧金山机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科大人的团结。”

—0721苏湛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四年中种种得意与失意,伤情与忘情,欢笑与苦笑,偶然与必然,都如一粒种子埋入土壤,暂时的尘封,只为求得云霄参天的壮美。在诸多校友与长辈的关怀下,我想滋润我的不仅是鼓励,更是动力,是前程,也是梦想。”

—0700王耀

第30届郭奖学子毕业生感言请见:

第30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毕业感言

序号 姓名 学院或系别 毕业去向 毕业感言
1 陈阳 少年班 哈佛大学  
2 王耀 少年班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3 刘博睿 数学系 普林斯顿大学  
4 徐智磊 天文学系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5 苏湛 物理系 麻省理工学院  
6 陈锟 近代物理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7 刘晓戈 物理系 斯坦福大学  
8 于威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麻省理工学院  
9 刘芳 化学物理系 斯坦福大学  
10 张洁 化学系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11 顾小敏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12 王巍然 生物技术系 北京大学  
13 吴冰 生命科学学院 斯坦福大学  
14 印晟 近代力学系 布朗大学  
15 才啟胜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6 韩超 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7 黄杨阳 安全科学与工程系 美国南加州大学  
18 方晓 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麻省理工学院  
19 刘羽 自动化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 姚元超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莱斯大学  
21 张亚东 信息安全系 上海社科院  
22 夏方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23 田振粮 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麻省理工学院  
24 顾玉文 统计与金融系 明尼苏达大学  
25 李浩 核工程与核技术系 中广核工程公司  
 

 

志愿服务回馈母校

郭奖学子回报母校渐成风气,第30届郭奖学子通过志愿服务回馈母校。

于威(天津新华中学)、陈阳(河北秦皇岛市第一中学)、徐智磊(河南郑州市第一中学)、才啟胜(山东德州市第一中学)等郭奖学子曾回中学母校协助科大招生,给当地老师和家长解读科大招生政策,以亲身经历证明科大学子的优秀。

于威连续三年志愿服务科大招生办,协助其招生录取和自主招生工作。

黄杨阳每年参加科技活动周的志愿服务,向校内外人员介绍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普及火灾的科学知识。

暂时没有志愿服务母校经历的郭奖学子都表示今后将积极参与。

 

 

与郭奖学子的沟通

 

新创基金会争取以专业标准实施项目,在郭沫若奖学金项目中通过现代通讯手段、座谈、晚餐会等形式与郭奖学子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交流的内容包括:鼓励与寄语郭奖学子、落实资助、毕业调查、志愿服务等。

11月29日晚,第30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受邀出席餐会,校友总会副秘书长、安徽校友会秘书长胡韶山也赶来对荣获郭奖的同学表示祝贺。郭奖毕业生们大多正在准备深造,他们交流了目前的学习与毕业去向的思考。

财务公开与监督

2009年12月11日,新创基金会连续第三年资助郭沫若奖学金,图为财务总监与秘书长签发的专项资金审批单。

 

2009年12月11日,新创基金会连续第三年资助郭沫若奖学金,财务总监郭元林根据《项目支出审批制度》批准向中国科大划拨第29届郭沫若奖学金经费人民币20.0万 元。图为财务总监与秘书长签发的专项资金审批单。从2007年底开始,郭沫若奖学金额度由2000元提升为1万元,其中80%由新创基金会承担。

2010年12月8日,新创基金会聘请的北京正则通会计师事务所前往中国科大合肥校本部,对招生专项基金、郭沫若奖学金、爱心奖学金、新创讲席教授 等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独立审计与调查。正则通会计师事务所对以上资助项目的审计与调查标明,中国科大在接受新创基金会捐赠之后的经费使用财务流程规范,尊重了捐赠方意愿。

据悉,本次审计作为正则通对新创基金会2010年全年财务状况的审计之一部分。新创基金会在2011年1月底接受2010年全年财务审计。本次赴中国科大本部审计的结论已纳入审计报告中,该审计报告新增对中国科大与新创基金会财务流程的“管理建议书”。

运作迄今,新创基金会向捐赠校友践行财务公开承诺,已连续三年公布财务报告,每年接受外部审计,发布审计结论。经过审计的新创基金会历年财务报表存放于秘书处,可供捐赠校友调阅。

新创基金会是中国科大唯一连续发布财务报告,并接受审计的民间校友组织(中国科大校方隶属的教育基金会也每年接受审计)。2010年初,由于申请公益税前扣除资质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基金会连续接受三次审计,审计报告被 提交中国民政、财政与税务部门,并获认可。

新创基金会历年财务报告与年度报告请见这里。其中年报中公布之财务报告均经过审计。

新创基金会重申:校友善款,规范、安全使用事关重大,坚持独立审计,方能不负校友信任。新创基金会与中国科大均同意:信任无法代替监督,唯有充分接 受监督,才能赢得长久信任。新创基金会重申愿继续接受校友监督,专业服务校友。新创基金会对中国科大校友给予的信任表示诚挚谢意,并期待继续通过招生项目 支持母校。

 

 

附录一:郭沫若奖学金简史

 

创立

1980年招生简章则有《经国务院批准,学校设立郭沫若奖学金》的新闻。

1980年之前,新中国只有人民助学金,没有任何奖学金。设立于1980年的郭沫若奖学金是新中国第一奖学金、首个个人冠名奖学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最高荣誉奖。

 

根据中国科学院编年史和中国科技大学大事记的记载:郭沫若院长从1958年9月起,一直兼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1964年,他和夫人于立群写信给科学院党组,愿将自己的15万元稿费交给院党组处理。后用于中关村游泳池等项开支。到1979年11月,15万元稿费及利息的余款为3.6万元。1980年1月12日,中国科学院请示国务院,准备由科学院补足原款15万元,在中国科技大学设立“郭沫若奖学金”,2月25日得到国务院批准。此项奖学金从1980年开始颁发,每年使用这笔稿费的银行利息,奖励15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奖者可获得一枚“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银质奖章和奖金200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这是首次设立的奖学金,也是首次用个人名字命名的奖项。

 

根据中国科学院编年史,旧中国曾有奖学金制度,但新中国在高校一直实行“助困”性质的人民助学金制度,没有实行“奖优”性质的奖学金制度。1983年7月,教育部发布文件,开始实施人民助学金和人民奖学金并存的办法。1986年7月,国家在全国各地选定85所普通高校试行奖学金和贷款制度。1987年起,在全国本科高校招收的新生中,普遍实行奖学金制度,各高校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奖学金。

资金来源

 

1979年11月,郭沫若校长的15万元稿费及利息的余款为3.6万元。1980年中国科学院决定将郭老的稿费补足15万元交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用其利息设立“郭沫若奖学金”。1995年科学院追加5万元,1998年郭老的子女捐献35万元。截止2007年初,郭沫若奖学金基金合计55万元人民币。

在2007年初以前,由于本金有限、利息不足颁发郭沫若奖学金。2007年前,中国科技大学必须每年补足经费,维持每位获奖者2000元的额度,但校内已有三星奖学金等奖金高达6000元以上。

2007年4月,新创基金会提出由校友捐赠注资郭沫若奖学金,确保郭沫若奖的荣誉与金额都长期成为最高奖。2007年9月,中国科大校友新创基金与学校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校友承诺长期资助郭沫若奖学金,并将郭奖金额由每人2000元大幅提升至8000元。11月,奖金额度再次调整为一万元。

 

发展历程

——1979年,中国科技大学向科学院申请设立郭沫若奖学金提交《关于设立郭沫若奖学金的请示报告》。科大提出的拟设奖金额度为500/400/300。

 

——1980年,国务院批准《关于设立郭沫若奖学金的请示报告》;郭沫若奖学金基金总额15万元,自当年开始评定拟每年评15人,批复奖金额度200元,另颁发“郭沫若奖学金”银质奖章1枚。

 

第一届郭沫若奖学金奖章、证书盒、证书内页(李振勤博士提供)

在今日的中国,任何大学甚至院系已可设立奖学金。但在80年代初期,政府无所不管的年代,郭沫若奖学金的申请被递交到国务院,李先念等高层领导签字画押,催生该项奖学金。最初的获奖者不仅可在当时极为丰厚的200元奖金。在金银紧缺的年代,中国科大辗转向人民银行总行申请到10公斤白银,制作了200枚奖章。

——1987年,郭奖额度提升至500元,这超过了大学毕业生半年的工资。之后,郭沫若儿女、中科院数次向郭沫若奖学金注资,奖金在1995年提升为2000元。

——1981年,中国科技大学“依据国务院批文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评选条件、评选人数等进行修改补充。确认的名额分配原则:“1.各大学科原则各评一名,2.宁缺勿滥;3.人数多的系如有特别优秀学生的可多推荐一名”,因此首届郭沫若奖学金有15名本科生获奖。此前确定原则应有“研究生全校5人”,但不知何故未曾评定。

——1984年起,评定范围为“一般只包括四年级以后的年级本科生15人、研究生5人”。

——1986年10月22日中国科技大学校务会议决定:“郭沫若奖学金金额提高为500元/人;郭沫若奖学金与亿利达奖学金可由同一人获得,发两项证书,和一项奖金。” 当时确认的获奖名额为本科生15人、研究生5人。

——1993年,郭奖名额调整为本科生17人、研究生5人。奖学金提高为600元/人。

——1995年,中科院从院长基金中提出5万元,作为“郭沫若奖学金”基金的补充,使其总额达到20万元。郭奖金额提高为2000元/人。

——1998年,郭沫若儿女捐献金额35万元用于扩大“郭沫若奖学金”,基金总额提高为55万元。郭奖名额调整为每年本科生18人、研究生5人。

——2002年,郭沫若奖学金不再评定研究生。中国科大规定原则上每系申报一名候选人,由专项奖学金评委投票,2/3票赞成为通过。每年评定本科生18人。

 

李世鹏,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网络多媒体组主任研究员,科大历史上唯一两次获得郭沫若奖学金的校友。

 

此前,836李世鹏(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员)曾在本科与研究生阶段各获一次郭沫若奖学金。由于2002年的这项规定,李世鹏在中国科技大学开创了无法打破的记录——他是中国科技大学历史上唯一两次获得郭沫若奖学金的校友。

——2003年,社会在校设立的奖学金金额超过郭奖,校内开始出现品学兼优学生舍弃郭奖选择商业奖学金的难堪局面。为确保郭奖作为本科生最高誉奖的地位,中国科技大学规定“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必须在当年其他较高奖额奖学金获奖学生中产生。

——2000年,中国科技大学学制由本科五年改为本科四年。2003年郭奖获得者人数暴涨——2003年同时有两届学生参评,即五年制99级和四年制2000级,平均每个年级21名获奖者,共计42名学生获得郭沫若奖学金。

郭奖的历史地位崇高,但本金匮乏在中国科技大学备显尴尬——从90年代以来,中国科技大学多次向校外寻求注资。1993年,中国科技大学发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关于募集“郭沫若奖学金”基金致校友书》向校友募集资金。但这项募集活动没有取得显著成效。

——2007年4月6日,新创基金会回访母校。新创基金会与中国科大领导召开工作会议时,张树新了解到郭沫若奖学金资金困难的情况后,当即向党委书记郭传杰、常务副校长侯建国提议由新创基金会注资大幅提升郭沫若奖学金。当天下午,新创基金会拜访朱清时校长时再次确认资助意向。

——2007年9月,中国科大校友新创基金会与学校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承诺长期资助郭沫若奖学金,并将郭奖金额由每人2000元大幅提升至8000元。11月,奖金额度再次调整为一万元。根据《合作谅解备忘录》,除郭沫若家属、校方之外,新创基金会是郭沫若奖学金的唯一资助方。

 

  附录二:郭奖校友成就一览

 

中国科技大学有所成就的校友中有大批从未获得郭沫若奖学金——人生之路并非仅有大学五年或获得一项奖学金决定。此外,何况在80年代,确有优秀学生因提前毕业或出国丧失获得郭沫若奖学金的机会。

 

郭奖得主群星璀璨,英才代出。吾校菁华,多出其中。郭奖骄子的卓越表现,即使不简单的用于证明这个新中国第一奖学金的成功,也可作为缩影印证中国科技大学 校友的出色——据不完全统计,前三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中,有8人拥有11个权威学会会士(或院士)头衔,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 会会士 (IEEE Fellow)3名;美国物理学会会士2名,美国地质学会会士2名;美国声学学会会士1名、美国国际计算学会会士(ACM Fellow)一名、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一名。 首届郭沫若奖学金15名获得者中,有5名拥有7个会士(或院士)称号。

27年来,600余名郭奖不负新中国第一奖学金得主之盛名,他们在世界各地为中国赢得盛誉。他们大部分曾有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顶尖大学留学经历,仅受 教或任教于哈佛大学者就有近30名。郭奖得主不仅有涌现了90位大学教授。他们中还出现大批纵横商海的精英,郭奖得主黎彦修被公认为最出色的华人金融家之 一,被媒体称为“震荡华尔街的华人高手”。郭奖获得者中还出现了团中央书记、省教育厅长、科技厅长等政界新人。

2004年7月,哈佛大学博士白重恩出任清华大学经济学系系主任。他是中国科大学子满怀爱国激情,回国效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有几十位郭奖得主,纷纷出任中国科大、清华、北大与上海交大等大学教授。

郭沫若奖学金的品牌也早已在世界著名高校口耳相传。哈佛大学著名学者Lieber教授对郭奖得主和科大学生情有独钟。他的郭奖学生杨培东,2007年获得 美国科学基金委(NSF)50万元的艾伦•沃特曼奖,美国《科学》杂志以《青云直上》为题称赞杨培东“名列最顶尖的十名材料科学家之列”,而且杨的论文, “几乎是仅居其次的科学家引用次数的两倍。”

王轶男(8915,左)、班大雁(892,右)夫妇合影。他们都曾获得郭沫若奖学金,目前仅知两对校友夫妻都曾获得郭沫若奖学金。

 

郭沫若奖学金得主中出现了不少趣话——除李世鹏是唯一两次获得郭沫若奖学金的校友之外。85级胡俊敏、王军同获郭奖;892班大雁与8915王轶男同时获 得郭沫若奖学金。这两对校友是目前仅知的郭奖夫妻。923俞天越、938俞天宁仅隔一年获得郭沫若奖学金,她们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获奖的姐妹。

俞天越、俞天宁分别是923、938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俞天越2002年获得康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博士学位;俞天宁2002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她们是目前仅知的一对同获郭奖的姐妹。

郭奖学子最新成就

两位郭奖学子新晋IEEE会士

曾冬林新晋数理统计学会会士

方翀校友发表《Nature》封面文章

附录三:郭沫若奖学金史料库

郭沫若奖学金史料库

类别

文章名称

备注

历史

首届15位郭奖得主近况

历史

历届郭奖校友中涌现出的美中权威学会会士

历史

国内外学术界郭奖校友

历史

国内外学术界郭奖校友

历史

 

历史

曾在哈佛学习或工作的郭奖校友

历史

 

历史

张劲夫在首届颁奖典礼的讲话

群英榜

 

群英榜

 

群英榜

数百位郭奖校友介绍

花絮

 

花絮

 

花絮

文革之后科大的招生简章

 

 

2011-10-27 上一篇: No More Content! 下一篇: No Mor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