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年报《捐赠校友与志愿者感言》

感恩母校培育,立即捐赠科大!

相关阅读:只为那些爱科学的人们

相关阅读: 戴志坚:决定人生命运的那一刻

说明:新创基金会能推动多个项目促进科大的发展,得益于校友慷慨捐赠。我们的点滴成绩均源于校友支持与热情参与。因此,《新创基金会2011年年报》中设置《捐赠校友与志愿者感言》章节,谨此表达母校与新创基金会对所有捐赠校友的深切谢意!

 匿名校友

他是中国科大校长俱乐部成员,从2008年起坚持捐赠母校并婉拒宣传。从2007年至今,有几十位匿名校友通过基金会捐赠科大。我们刊登这位校友的感言,表达对隐姓埋名的捐赠者的敬意!

在科大的毕业生中,我是普通且平庸的一个,只是机缘巧合,才有了今天的一点点成绩。 之所捐一点款,只是觉得自己有了一点能力,可以向有需要的科大师生贡献一点绵薄之力,这似乎顺理成章,不值得特别地解释,更不必因此而炫耀。

在科大的毕业生中, 有许多在各个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校友,他们或为国家、或为科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母校争了光,值得校友自豪。我期望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为之添加柴火,使科大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高 等教育界一颗璀璨的明星。

行善而低调,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也是我追求的修养。有能力帮助他人,是令人愉快之事,但中国的社会比较复杂,爱心有时会遭遇欺骗,所以我们通常会谨慎地表达善意和爱心。幸而,新创 基金会为我们创造了为母校奉献爱心的平台,使得校友分散的力量得以整合,做出更有价值的事业。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应当感谢新创基金会的所有人员。

这几年公司的业绩成长较好,我对收入也比较满意,因此,我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科大。

 

戚曙光 / 8816校友

1988年从江苏常州考入中国科大。曾任职于信息产业部第五研究所、广 州证券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现任广州市电通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是中国科大校长俱乐部成员。

离第一步踏进科大校门虽已24年,但科大的影响却注定终身受益,已经渗入骨子里去了。

入校那年正好是科大建校30周年,我印象最深的是听赵启正先生给新生分享他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谈到在文革艰苦岁月里想方设法搞科研的故事时,动情地大声说:“困难难不倒科大人!”,这句话深深烙在我心上。这么多年来每当工作中碰到什么难题,都会虔诚地默默念上几遍,颇如佛教箴言,具有莫名的力量。 我入学时在十五系,不久后在图书馆看到托马斯•彼得斯的《追求卓越》,立刻被书中展示的商业世界迷住。书中那些创新企业传 奇般成长历程、各种独特的商业策划激荡着我的脑海,我因此决定转到十六系去学习。让我感到诧异的是,我同两个系的相关老 师沟通时,他们都非常支持我的选择。随后我竟然轻而易举地办完手续。在八十年代,转系这种事在其他大学是难以想象的,而在科大竟然并不鲜见。可见科大给学生创造多么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这是让我终生感恩的经历。

回想在科大的岁月,真心感悟科大对我的影响。科大塑造了我,给我自信自强的力量。现在,终于有新创基金这个由专业团队管 理的平台,让我这个普通的科大人能够表达对母校的一点情义。我衷心希望所有科大人用各种方式一起来支持新创,支持科大, 感恩科大!

 

石兵 / 9913校友

从安徽淮北一中考入中国科大。现为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投资管理部总经理。自2008年起,石兵15次捐赠中国科大。

我对科大的贡献微乎其微。中国科大是我唯一大学母校,意义非常,情到深处难下笔。

科大五年,最难忘记的是敬业的老师们,他们爱护我们逐步成长。我听说我们的老师、国家级名师吴清松教授身患癌症还坚持上课,心情难以平复。他身上求真务实、严谨敬业的精神至今让我受益。科大老师对学生情谊深厚。去年回校,走进13系严新华老 师办公室,她大老远就招呼说“石兵,欢迎你回来呀。”她依然能将9913多数同学姓名娓娓道来,像拉家常一般,仿佛我们从未 离开。那时我真的很温暖。我们在科大也收获一帮互相鼓励和竞争的伙伴。9913在入校10周年时候曾聚会一次,虽然身处世界各地,我们从未忘记科大的岁 月,这些珍贵的记忆,不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是我们持续不断追求梦想的动力。

因此,我们愿意为科大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即使这些帮助是那么微不足道。我们希望科大不断发展壮大,保持卓越和辉煌,因 为我们在科大收获的不仅是毕业证,还有青春的回忆。

 

梁慧/0500校友

从湖北公安考入中国科大。2011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硕士学位, 现定居美国硅谷。

从新创基金会筹备时我就知道,之后每年都做点志愿工作。拿薪水的时候,每个月坚持给科大捐50块,略尽绵薄之力。2011年我作为“挑战北马”筹款志愿者才 体会到放低姿态与尊敬别人,其实很难。后来开口渐多,我才意识到科大真的是有凝聚力的,校友无论年轻、年长,都很乐意支持母校!作为平凡的年轻校友,我期待科大能改进两点:

第一,重视就业。我和很多科大学生只有出国的想法,缺少就业意识。虽然学校就业氛围不强,可暂时不工作,但应有工作之后 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中国科大应该多招一些靓丽女生,让男生更有机会表现自己,不至于成为“猥琐男”。善于表现,则就 业非难事。校友企业招聘,可多给不善面试的学生一些建议,或者mock interview,一次一次的面试有改善,求职应该会更顺利。

第二,更重视国际交流,加大外派国际交换生力度!这对建设一流大学,至关重要。侯校长上台之后,交换机会增加很多,但与 其他大学相比,差距明显。我在港中文时,那些在香港念本科的同学,绝大多数都去美国、欧洲或澳洲交流,这种经历非常难 得。中国科大能否鼓励学生自主申请联系国外的交换项目,科大再提供相应的支持(例如学分转换,学费减免)?即使是研究型大学,也应让学生开阔眼界,这是成长的重要经历。

我希望科大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