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关键学科发展基金”几何物理中心项目进展

 温馨提示:仅限中国科大校友捐赠,不向社会人士募捐,请知悉。您的公益捐赠将获税前扣除优惠

  

微信、支付宝可扫描上方二维码

支付宝:

更多中国科大捐赠方式附后! 快速跳转至其他捐赠方式

相关阅读:

2016年“关键学科发展基金”数学学院项目进展

2016-2017年关键学科发展基金项目进展

2016-2018年“关键学科发展基金”项目汇总

2019年“关键学科发展基金”数学学院项目进展

2019年“关键学科发展基金”项目汇报

2020年“关键学科发展基金”数学学院项目进展

一、项目缘起

2016年中国科大启动了 “捐赠关键学科,成就一流科大”年度筹款行动。新创基金会在2016年年底争取到了不低于5800位校友捐赠、120万元的草根校友捐赠,设立“关键学科发展基金”。中国科大“关键学科发展基金”第一批支持数学、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生命科学等四学科(学院)的发展,支持引进国际一流青年人才。2019年,新创基金会增加了“几何物理中心”、“数学竞赛基金”资助项目,对中国科大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人才引进提供支持、助力提高中国科大学生数学竞赛水平。

二、2021年项目进展

2021年,经中心主任陈秀雄教授提名并同执行主任陈卿教授共同讨论,决定授予以下6 位教师 2021 年度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新创基金奖励(按姓氏首字母排序),他们分别为:陈杲、李宇、刘永强、王兵、王振建、周春辉;另外,中心还邀请了数学科学学院相关专业的老师协助推进中心的人才引进、学术交流、项目申请和学生培养推荐等工作,为中心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中心决定给予以下 3 位老师工作补助(按姓氏首字母排序),他们分别是:李皓昭、许斌、许小卫。由于涉及薪资,属于保密信息,故无法将资助金额公布。

三、获奖者简介

陈杲

陈杲,1994年8月出生,2008年入读中科大少年班,2012年赴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攻读博士,2017年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2019年任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2021年1月,陈杲放弃美国教职,回上海任中科大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特任教授。

科研简况:

主要研究方向是微分几何,更具体地说,凯勒几何、超凯勒几何、以及G2几何。在四维重力瞬子猜想方向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分类了所有重要的四维重力瞬子;在与形变厄米特-杨-米尔斯方程相关的J方程方向,解决了Lemji-Szekelyhidi猜想。完成的论文《J方程和超临界厄米特-杨振宁-米尔斯方程的变形》(The J-equation and the supercritical deformed Hermitian-Yang-Mills equation),在世界知名数学期刊《数学新进展》(Inventiones Mathematicae)在线发表。2021年荣获达摩院青橙奖,且为该奖励历届最年轻学者。

 

李宇

李宇,本科就读于南开大学数学专业,于2012年取得数学学士学位。2017年在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取得数学博士学位,并在博士毕业后在2017年至2020年期间在纽约大学石溪分校做博士后,之后任西蒙斯几何与物理中心研究助理教授。2021年3月入职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任特任研究员,后入选安徽省百人计划。

科研简况:

主要致力于里奇流、里奇收缩型孤立子和渐近平坦流形的研究。利用里奇流给出三维正质量定理的新证明;刻画了渐进平坦流形在无穷远的几何与拓扑结构;证明了里奇收缩型孤立子的若干重要的结构定理——如弱紧性定理、Pseudolocality定理及非塌缩定理等;对非塌缩的正凯勒里奇流的古代解进行了分类。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Geometry & Topology, Transaction of AMS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

 

刘永强

刘永强,2015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先后在比利时荷语鲁文大学数学系及西班牙巴斯克斯克数学中心做博士后。2020年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现为特任教授。

科研简况:

主要研究方向为代数拓扑,尤其是光滑复代数簇的拓扑性质,利用 jump loci 这一工具在相关前沿基础研究中取得了非常突出的科研成果。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dvances in Mathematics,Mathematische Annalen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

 

王兵

王兵,1998年至200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习,2008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学位。此后分别在普林斯顿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西蒙斯几何物理中心工作,2012年进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先后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终身教职),2018年回国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授。

科研简况:

研究领域为几何分析。在平均曲率流方面,与李皓昭副教授合作完全解决三维欧式空间中的平均曲率流的延拓猜想,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数学期刊Invent. Math.上。与陈秀雄教授关于高维凯勒里奇流收敛性的论文于国际知名数学期刊Journal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发表。与中心创始主任陈秀雄教授在微分几何领域的成果同时入选“2020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及“2020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王振建

王振建,2007年入读中科大少年班,2017年获法国尼斯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清华大学任博士后。2021年加入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任特任副研究员。

科研简况:

主要研究领域为代数几何,及一些微分几何和凯勒几何的问题。发表了多篇SCI论文。

 

周春辉

周春辉,2008-201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2018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2018.7月-202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博士后,2021年7月起在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任特任副研究员。

科研简况:

从事的研究方向为以可积系统刻画Gromov-Witten不变量及其推广形式,该方向主要源自E. Witten提出的关于KdV方程簇的tau函数与稳定曲线模空间上相交数之间联系的猜想,旨在进一步丰富Gromov-Witten理论与可积系统理论。发表了多篇SCI论文。

 

李皓昭

李皓昭,1999-2003年就读于武汉大学,获学士学位。2003-200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2008年至2009年先在法国巴黎12大和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工作和访问,2010年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任教授。

科研简况:

研究领域为几何分析,主要研究凯勒几何相关问题和几何曲率流。在凯勒几何方面,与人合作部分解决复二维情形卡拉比流的唐拉森猜想,给出凯勒几何中典则度量相关的能量泛函的刻画,相关论文发表在Geom. Funct. Anal., Math. Ann.等数学重要期刊上。在平均曲率流方面,与人合作完全解决三维欧式空间中的平均曲率流的延拓猜想,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数学期刊Invent. Math.上。

 

许斌

许斌,1993-1997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留校任教。1998-2003年在东京大学获博士学位。2005年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现为副教授。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

科研简况:

其研究领域为与黎曼曲面相关的特殊几何结构, 可积系统与微分几何的交叉课题-户田系统是现在的研究兴趣。在许多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SCI论文。

 

许小卫

许小卫,2004年本科毕业于安徽大学,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获博士学位,之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博士后,现在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

科研简况:

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物理及微分几何。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许多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SCI论文。

 

四、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概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始建于2019年,是直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个新型教学与科研机构。旨在立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厚的数理传统,创建一个适合于几何学与物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的开放型的学术平台。中心针对基础理论研究特点,创造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展开广泛的合作交流, 以期创造世界领先的数学成果和培养世界一流的数学研究人才。中心将首先集中资源于微分几何、量子场论、代数几何和拓扑学等方向,构建上述方向世界领先的研究平台。 中心成立至今,已有11位科研人员,包含多个研究方向如:几何分析、复几何、代数几何、辛几何、数学物理,在国际顶级数学期刊上已发表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

 

中国科大闪电捐赠方式
—您的公益捐赠可获个税减免!

1)在线捐赠:点击 GIVING.USTCIF.ORG.CN, 支持全球各银行网银与信用卡。(如您使用手机支付宝支付,请将地址复制在手机浏览器打开链接,微信页面内无法使用支付宝支付)。

2)微信捐赠:关注微信公众号USTCIF。点击“我要捐赠”选择“微信捐赠”即可完成。(目前上限为每日5万元)

手机微信扫描可支付

3)支付宝账号:

支付宝二维码:手机支付宝扫描可支付

4)银行账号(温馨提示:仅限中国科大校友捐赠,不向社会人士募捐,请知悉)

户名: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公益基金会
账号:1109 1820 0010 106
支行名称:招商银行北京中关村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