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本科毕业生职业咨询服务

近来,新创基金会接到部分应届毕业生咨询需求,故向2021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提供职业咨询。由于大环境影响留学、就业,部分学生毕业后因签证问题滞留或者其他原因暂时未就业、读研等,如有同学想找工作或者实习、对职业方向较为迷茫等,均可与我们联络,新创基金会可协助加入校友群(城市/行业)、职业设计(求职/实习)、简历修改建议等。新创基金会此前已针对海归校友提供咨询服务,并帮助数十位校友。

一、服务对象

2021届本科毕业生。新创基金会尤其熟悉北上深苏杭等城市,AI(信息)、生医健康、化学材料、金融等行业校友网络。我们的专业团队,专注研究、联络中美中国科大校友职业网络已逾14年,有责任协助年轻校友融入行业与城市校友网络。

二、服务内容

1、简历完善

2、职业定位咨询

3、校友网络建立

4、工作/实习推荐

服务难度:除整合单城市(或行业)行业校友外,我们还需思考、调研指定细分领域分布、联络特定专家。分析求助校友专业背景,个性化定制带来较多脑力劳动与复杂研究。

三、咨询流程

(一)咨询申请

邮件发送简历、需求表至:

①简历

②填写需求表:详见附件1

(二)新创基金会提供咨询

新创基金会收到申请后2-3个工作日内,将根据情况分类,进行邮件、微信或电话沟通联系并提供后续服务。您可添加USTCIF微信小助手账号(id:ustcsummit)

(三)服务反馈:谢谢与闭环

新创基金会可能提供问卷反馈,了解后续情况,也考虑改进或推出针对广泛性的职业困惑、行业与城市的服务。

“谢谢与闭环很重要”

新创基金会期待得到获咨询同学的反馈,获得帮助的校友或同学较少告知进展、缺少反馈,甚至多年后仅能通过其他渠道得知咨询的效力,可能让我们无法改善服务。

从新创基金会获得咨询的校友或同学,可能经介绍获得第三方校友帮助,我们建议您及时向第三方校友表达感谢;如果第三方校友提供了实质性帮助,建议您致赠礼物(尽管这不是必须的)。我们预计,部分科大人对这种建议感到诧异,但很多我们帮助过的年轻校友有始无终,不说谢谢,不闭环,这是外界普遍批评,您的“谢谢”将激励第三方校友继续帮助校友。

四、成功案例分享

1. 媒体:2019年,新创基金会得知某在读本科生期望转行新媒体且擅长调查写作,秘书长与果壳网CEO姬十三当面推荐,该同学获得一年实习机会。

2. 生医:2020年9月20日北京校友年会,某美国生化博士回国结束隔离后获得3分钟发言。因现场行业校友众多,该博士发言后获某84级校友的生医投资公司实习offer,并于2021年1月转正后留用。2020年底,一8系女生海归上海某VC,联系新创后,加入了多个上海行业行业群,并参加2月28日金融校友酒会。2021年1月,某8系校友海归深圳科研机构,我们借此建立湾区生医群,协助招聘;并在3月6日参加生医校友聚会。

3. 金融:2020年,新创为05**、1500、1717等约10同学推荐实习或全职岗位成功。

4. AI(即互联网、半导体等信息行业):2020年我们曾为多位校友介绍北方华创、多个AI独角兽(如商汤)等实习或全职。

这种例子还有很多,部分如下:

1. 科大少年班女生的实习感悟

2. 裸辞一时爽,爽完之后怎么闯?

3. 中国科大理科生求职攻略

五、联系新创基金会

Email:

电话:(+86-10)6256-6790

USTCIF小助手微信号:ustcsummit(请备注姓名+班级号,否则可能会被忽略无法添加)

六、捐赠建议

新创基金会是中国科大的独立、民间机构,无政府或学校的财政支持。我们提供的所有校友服务与成本,依赖于科大校友支持,我们还每年投入数千万元捐赠母校。校友服务要花费大量时间及人力成本,我们期待专业的校友服务为您带来行业价值,也期待劳动能换来一定的捐赠。

建议通过新创基金会咨询的同学,承诺捐赠300或者500元(视咨询难度及新创基金会工作人员花费时间决定)。

考虑到毕业生尚未工作,新创基金会仅要求毕业生做出捐赠承诺,承诺于2021年12月31日前兑现。如毕业生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可提前联系新创基金会进行捐赠。

附:人道与紧急条款

在中国科大海外校友存在人道紧急事宜、牵涉人身健康等紧急事项、危及个人与直系亲友安全或健康等情况下,新创基金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提供人道紧急援助。2020年或此前,新创基金会多次在美国或欧洲遇险的校友提供紧急援助。涉此事宜,新创基金会从未提出任何捐赠建议。

七、免责说明

新创基金会并非“万能”,我们无法掌握全部校友信息,对行业了解也存在限制。由于人手与行业知识限制,预计仅能接受部分咨询申请。未获得咨询的校友,希望得到您的谅解。以上服务有如需要,欢迎联系我们。

 

附件1: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2021年本科毕业生职业咨询服务需求表

附件2:科大校友社交礼仪规范(推荐年轻校友借鉴学习)

附件3:中国科大学子如何用互联网思维联络校友

附件4:校友研究(丰富年轻校友职业发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