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10/0702苏湛:跟随自己的心
苏湛,2007年从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高级中学考入中国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大一末转入物理系,2010年获得郭沫若奖学金,2011年毕业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
我是苏湛,在科大的四年教会了我如何去随着自己的心做事而不是被别人的期望压着走。
大一入学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选择了社会上的热门专业电子信息。入学以后,我越来越发现理科功底的重要性,想要在学术上有所创造,扎实的理科基础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在大一全校性选择专业是选择了物理。
从大二开始,物理学院的压力开始慢慢锻炼我的学习能力和忍耐能力,刚转入新班级上课时,来到教室只能坐到后面的位置,听不清老师讲话的感觉让我很难受;看到同学们如饥似渴的学习,下课后围着老师问问题的情景,我就会为我提不出问题而感到苦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周围的朋友增多,这些都不再是个问题,我也慢慢觉得物理的学习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心中的压力也就慢慢减少,当然这其中不可或缺的是我大一的时候在西区的朋友,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我可能没有办法走到现在。若说07级中回西区次数最多的几个人,我大概可以算上一个。和朋友们一起打篮球,吃饭,聊天始终是我人生一大乐事。
大三的学习则大大的提升了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三上学期的课程可以算得上是物理系最难的课程,这里有丁老的计算物理,也有石勤伟老师的量子力学,再加上GRE的压力。我还记得在十一国庆时,和室友以及转系的其他同学,霸占一教的教室7天备战GRE的紧张,以及在期末考试复习时据守5教的执着。也就在这个学期,我找到了实验室与导师,开始了自己实验室的生活。在郭光灿老师,郭国平老师和涂涛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了对于量子点这个体系的研究,在大三的暑期,我陆续接待了来自哈佛大学的Dr. Bluhm,和苏伊士理工的Dr. Guttinger,与他们的交流也大大的提升了我对这个体系的认识。
大四的生活则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赋予了我更大的勇气,大研的答辩,郭奖的答辩,学校的申请给了我回顾过往的机会,也让我自己更好的了解了自己。圣诞节大雪天登黄山,雪夜上丹霞峰,三小时的睡眠后杀向光明顶看日出,这些经历让我明白人生需要有拼搏的勇气,敢想敢干。拿到offer后,一个人独自来到美国这个陌生的国度,在各个学校进行访问,见到那些曾经只在书本和文献上见到的人一个个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也有那份勇气去与他们进行交流,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从Caltech到Princeton再到MIT,每个学校都给了我莫大的震撼,最后选择MIT或许是因为它更像科大,用种莫名的亲切感。所以才会有了我在MIT多留了一个月,多学了一个月。出国一趟,才会明白科大的校友团体是多么的强大,而校友之间的相互照顾也令我感动,在Caltech的五天,令狐代祺和苏展师兄亲自做菜来招待我;在Princeton的两天,徐锦科和熊俊师兄亲自到火车站接我;在MIT的一个多月,马琼师姐,陈海,蔡循,孙永宝师兄的热情招待让我非常感动,特别是陈海和蔡循师兄,在他们那里打扰了他们一个多月,他们的支持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在Stanford的一天,何宇师兄把他的床让给我,而他睡地上,还亲自开车带我去旧金山机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科大人的团结。
科大是一个很大的舞台,可能在这里你看不到综合性大学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可能你在这里找不到各种各样的娱乐设施,但是在这里你可以打下扎实的基础,丰富你的理工科知识,在科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自身知识的提高,提升自己的内力。
很感谢科大自由的学风,让我得以随着我自己的心来做事,而不会被外界的压力所束缚。也感谢新创基金会和科大的校友们,是你们让郭奖这个荣誉永存,是你们将科大的精神诠释。郭奖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我会走出一条属于我自己的路。
2011-06-09 上一篇: 萧娜,行政助理 下一篇: 0707田振粮:大学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