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夏方婷:站在大四的尾巴上回望

夏方婷,2007年从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10年获得郭沫若奖学金,2011年毕业前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统计系攻读博士学位。

当我提起笔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到了可以稍微回顾一下人生的年纪。22岁,可以稚嫩,也可以成熟。昔日的同学有的早已踏入社会,有的留在国内读研读博,而我也选择了今后几年要走的路:到美国继续求学深造。看了中科大新创基金会几位捐款人的感言,一位前辈的话令我印象深刻:人生是在一系列选择和被选择中决定的。我无法预知未来的我能否在事业上达到他们那样的高度。但是无论我身在何方,做什么样的工作,我的身上都深深打着科大的烙印。

高一参加安徽省数学竞赛的时候,我第一次踏进科大的校门。坐得满满当当的自习室和师兄师姐拿着书行色匆匆的身影让我有了对科大的第一印象:认真、淳朴。高三的时候,经招生老师张老师的介绍,我选择了中科大,并顺利通过了保送生面试,进入信息学院。当时是有其他选择的,但是我感叹于科大的高出国率和我亲眼看到的优良学风,还是选择了科大。事实上,当时的我就已经打定主意,毕业了要出国深造,这几年也一直是在这条路上走。

由于我选择的是计算机系,怎样在这几年好好为未来的异国求学做准备呢?大一的时候我就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决定在三个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实力:理论、编程实践和英语。

科大的课程设置和别的学校不同的一点就是大一、大二数理课程的比重很大。虽然不是专业课,但是对待这些课程我同样很认真。每一门基础课,除了课本,我还会专门买两本参考书,一本更深入详细的讲解书,一本习题集,有选择地进行练习。对待课本中的公式推导,我都会把过程看懂,自己推导一遍,而不只是记住结果。现在看来,这些练习是很有益处的。虽然我们选择的是工科,还是很多方面要用到数学推导和物理原理。尤其是我将来要攻读的机器学习领域,数学知识更是必不可少,到了美国还要去学习更多。现在能看懂相关领域的论文就是大一大二时认真学习基础课程的功劳。

为了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我在大一暑假就加入了学校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一开始在蓝鹰2D组进行学习,编写一支可以在仿真平台上可以跑的足球队。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和编写几千行的程序,增加了我编写、调试工程的经验。之后,我转到到家庭机器人组学习,先后接触了计算机视觉和逻辑两个方向,用程序实现心中所想的算法,这才算接触到了研究,了解到科研应该怎样进行。总的来看,我在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工作还是偏工程性质的,编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原创性质的东西接触的比较少。因此,我选择在大三暑假前往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感谢科大提供了这次交流机会,在UCLA,我加入了在视觉领域很牛的教授Alan Yuille的实验室,他也将成为我之后几年在UCLA的导师。这次交流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我第一次为自己的项目做Poster,向参观的众人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也接触了一些相关领域的教授,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说到英语的准备,要感谢科大浓厚的出国氛围,和我一起奋斗的同学很多。还记得大三上学期,每天晚上熄灯后,和室友们还要花上一小时背GRE单词。我的英语准备并没有花很多精力,多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因为当时还要准备ACM编程比赛以及进行大学生研究计划。多亏自己中学时和大一大二的英语积累,考得还不错。那段时间很辛苦,却也十分充实,是我觉得获得东西最多的一个学期。

大学四年,我也参加了各种感兴趣的活动,比如数学建模、英语演讲比赛等。大三下很多事都已经确定的时候,我还加入了舞协,学了一点现代舞,不过还是菜鸟级别。

科大给予我的,绝不仅仅是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我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在大学阶段行程的,可以说,身边的老师和同学给我的影响很大。尤其现在身在外地,接触到很多其他学校的同学,更加感到科大人骨子里的认真和单纯。我很庆幸,自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也愿意一直做这样的人。在科大,我交到了很好的朋友,这种友谊我会一辈子珍惜。

获得“郭奖”对我而言,是荣幸,更是鼓励和鞭策。大一就从师姐处听说了郭奖的存在,一个系只有一个人能获得。当时并没有想一定要拿到这个奖,但是在心里对自己说,一定要好好努力。现在,真的拿到了,至少证明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谢谢捐赠的校友们,因为你们,每一届都会有新生为自己定下努力的目标。看到历届郭奖获得者的杰出成就,我感到了一丝压力,但这更是我继续努力,继续前进的动力和激励。现在的我正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做实习生,一边进行毕业设计,一边为出国做准备。未来的道路已经清晰,我会沿着它好好走下去,不辜负科大给予我的荣誉。回首科大四年,我是无悔的。

2011-06-13 上一篇: 萧娜,行政助理 下一篇: 0722徐智磊:飞跃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