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2徐智磊:飞跃鸿沟
徐智磊,2007年从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天文学系,2010年获得郭沫若奖学金,2011年毕业前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物理天文系攻读博士学位。
刚刚来到科大的时候,我并没有很快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大学一年级,虽然我很努力地学习每一门功课,但却成绩平平,这对于一向上进心很强的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当时的我很佩服那些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觉得和他们之间好像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传说中那金光闪闪的“郭沫若奖学金”更是遥远得仿佛在天边。
记得大二开始的时候和朋友聊天,当时的我是最后一名拿到了“优秀学生奖学金”银奖,所以自然是羡慕那些成绩优异的同学。朋友讲:“国家奖学金是每年评一次,只考查当年的成绩,你好好努力还是有机会拿到的;郭沫若奖学金是三年的成绩综合在一起考量,你就不可能有什么机会了。”朋友的话虽然缺乏婉转,但当时的我也是赞同的。这是现实:万米长跑已经跑了三千,我却落后第一名那么多,连我自己也不会相信最后那个冠军会是我。
往后的日子里我也没有再多想,只是依旧努力,同时注意调整学习方法,争取做到事半功倍。但是我的成绩却是直线上升,大二一年我的成绩在物理学院近三百人中名列第二,也自然而然地拿到了国家奖学金。这个结果让我很欣慰。因为,一直以来我都是努力的,不幸的是一年级的我虽然努力,但是没有得到我期待的结果,让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但是这个华丽的翻身仗扫清了所有的阴霾,我仿佛幻觉我也成为了那些名列前茅的人。事实并不是这样,冷静下来我才知道,我还差得很远。
如果一个学生拿到了国家奖学金,会很自然的去奢望更进一步——郭沫若奖学金。但是当时的我由于一年级成绩的拖累,总成绩绝对进不到前百分之一,郭沫若奖学金仍旧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那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依旧横在我面前。
三年级的我更加努力地学习,虽然没有太多的期待,但是这一年我又一次进入物理学院前三名。经过两年的努力,我的总成绩传奇般地突飞猛进,这时的我已有资格成为郭沫若奖学金的候选者,此时我的心里已是满怀期待。
所有候选者无一例外都是成绩优异,因而此时成绩便不再重要,评委们考查的是综合的素质。作为班长,平时的我在学习之余也组织了很多活动,开拓同学们的视野,增进同学们的感情;同时我也参加了很多课外活动,有着较为丰富的经历。因而在所有候选者中我的学习成绩可能并不是最好的,但是我的综合表现肯定是名列前茅的,因为我最终如愿地拿到了郭沫若奖学金。
到那一刻,那条横亘在我面前几年的鸿沟终于被我迈过,我也成为了一名“名列前茅”的学生。我很欣慰。
幸运并不会总降临在我的头上,虽然拿到了郭沫若奖学金,但是我最终申请出国的结果并不理想。以往经验,郭奖得主(尤其是来自物理学院的)都能申请到至少一所美国顶级名校,但是我却最终只拿到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通知书。
这个结果令人沮丧,可能也会给郭奖蒙羞。但是我并不太在意,出国之后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可以比名校的学生做得更好,只要我想,只要我努力。我只是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大二开始和朋友谈话那一刻,是时候再次上路了。
有人可能会问我哪里来的自信,我会说:“就因为我是郭沫若奖学金得主。”郭奖不仅仅是一个荣誉,更是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一份矢志不渝的信念,一种敢于问天的气魄。
最后,感谢那些捐赠的校友,有了你们,今天的我们才得以成长。多年后,我们定会用感恩的心竭尽所能给校友基金捐赠,帮助未来的青年成长,这样科大人定会生生不息!
2011-06-13 上一篇: 萧娜,行政助理 下一篇: 0723姚元超:转瞬即逝的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