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07吴冰:生命科学——科学生命

吴冰,2007年从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0年获得郭沫若奖学金,2011年毕业前往斯坦福大学攻读生物博士学位。

多年以后,如若有幸重回母校,或者在地球的某个角落相遇新创基金的校友,我知道,未必自己还能想起获得郭沫若奖的那个遥远的上午。然而,我也知道,中国科大、郭奖,都将成为我此后行囊中的一份重量。

临别母校,忽然记起几个月前自己有些羞涩地走进斯坦福一位大名鼎鼎的教授的办公室准备接受面试,听到的第一句话却是这位十多年前的郭奖得主喜悦的“You are from 科大!”——“科大”这两字他用汉语说得格外响亮。

临别母校,回忆起一年前,也是书写一篇被称为得奖感言或者自述的话语,却因为简陋的文字没有通过编辑们的“检阅”。学校的老师转告我修改建议时附带感慨的一句“这可能是科大人的通病”顿时让我欢欣:我终于已然是个如假包换的科大人。于是即使那句话是种批评,我也欣然接受。

临别母校,想起四年来规律和不规律的自习和实验,想起专注和游离的课堂和学术报告,想起忘却和沉淀的知识和景仰,我惭愧地发现,自己错过的总比抓住的多,精彩的总比失误的少。从家乡到学校,从宿舍到操场,从讲堂到实验台,再从学校离开,回到故乡或者漂洋过海,这一路一路的走法我无计遍历。庆幸的是,虽然我只能“取一勺饮”,科大以及她遍布世界的校友教给了我如何把自己这把勺打制得更大更精致,并且在里面装满梦想、感恩与回馈。此时,我记得自己在自习教室中习惯的位置、读书时相对的那个墙角,实验室罕见熄灭的灯光,摘得结果那转瞬即逝的快乐。但是我更不愿忘记的,是球馆里一地洁白的羽毛——虽然我缺席的训练多过出席,错失的比赛大于参与;是翰墨飘香的书画协会——虽然两年的疏离留下的只有些陌生;是陪伴我玩笑和挣扎出泥沼的同学和朋友——虽然很快我们将挥手作别。学术内外,科大都使我受益匪浅而逐渐成熟:生命科学,这是四年来我从母校获得启蒙的领域;然而科学生命——坚韧、健康与成长却是今后无论身处何方我都将永远去体会和挖掘的教诲。

生命科学——科学生命,我相信,这才是荣耀的郭奖之外,母校对我这个有着千般不是却亲爱她并将牵挂她的孩子最为珍贵的嘉奖。

2011-06-14 上一篇: 萧娜,行政助理 下一篇: 国务院李克强副总理视察中国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