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科大,备战北马

口述:孙騄轩

挑战北马,捐赠困学守望”之北马队员心声访谈,点击上图可进入。

我是0801孙騄轩,2008年从福建宁德考入中国科大,2011年起担任科考协会会长

2010年大二下学期,数学系陈卿教授向我推荐科考协会。他说,科考协会活动很有意义。大二时,我想丰富生活,开始随协会爬山露营。当时感到这帮人比较贴心,那时已经准备第二次扬州马拉松,这才第一次知道科大有跑马拉松的同学。2010年11月上海马拉松,因为对体能没信心,我只担任后勤。上海队员们跑完全程后的状态,给我非常大的刺激。我下定来年自己一定要跑。2011年4月扬马,开学训练了一个多月的我也完成了。

在扬马出发点,我们120多人高唱《永恒的东风》,我们把科大人的自豪感都抒发出来了。刚开始挺轻松,十六七公里体能出现极限,就换了一种心情,脸色肯定不好。围观市民、志愿者给了很大的鼓励。冲过终点时见到自己人特别温馨!扬马给我心满意足的成就感!这次我将挑战全程。

我们的筹备非常有动力。最揪心的是报名,从来没想到北马报名如此火爆。我们和合肥跑乐、北京校友、许多高校联系,费了很多周折,才拿到47个名额。胡建勇校友(已在北京大学深造)是马拉松老队员,帮着争取了很多的名额,他一直很义务帮助协会。他这次将代表北京大学出征,我猜他的科大情节更深。科考协会的韩书雅经验非常丰富,承担大量集训的组织工作。我只负责了部分与新创基金会、校内各部门联络的工作而已。

科大有许多令人难忘的基础课老师——我上过史济怀教授的课。我们进校时正是2008年五十周年校庆,都知道他是科大58年建校以来50年唯一一位坚守教学岗位的老师。第一堂课他第一句话是“我叫史济怀”,全班一片惊叹声!他讲课特别清晰、有条理。史老师对中国科大特别是数学系历史非常了解,上课如果多几分钟,他会插入些轶事。史老师上了两学期的数学分析,我们叫他“史爷爷”。数学系做过一次“听史爷爷讲故事”的报告会,讲科大老故事。200多人的教室坐满了人。我印象非常深刻还有宋光天教授,学生评价非常棒。他们讲课的水平、对学生的关心都是No 1的。宋老师喜欢让我们写个小论文,总结把矩阵打成Jordan标准型的各种做法。都说宋老师当年是杀手级的人物,其实已比原来宽松了,没有传说中杀手那么恐怖。

陈卿教授负责的是数学分析3,他讲课非常飘逸。他不按照书本死教书,不会一步一步教,喜欢故意不讲透,留出思考的空间。他的考试没规则,不会只把往年的考试题目变变。如果看到大学生数学竞赛什么题目,或研究什么问题,往往会让学生证明一下。上他的课成绩很难特别好,但能学到东西。欧阳毅的《数论》《近似代数》也非常好。学生课后问问题,他非常有耐心,帮你拆解得清清楚楚。

我是2011年北马组织者。“挑战北马”行动吸引我们的原因在于——我坚信科大学子能挑战北马成功,能向长期坚守基础课程讲台的科大教授们致敬,科考协会队员责无旁贷,也十分荣幸。我们有非常的使命感。

“挑战北马”最不一样的是捐赠行动,我们期待为科大出力的感觉,正如在扬马出发点高唱校歌的一刻!如果我们的行动能为科大筹集捐赠,会非常有意义。我们也非常期待中国科大人出现在首都街头!去年参加北马凄凄惨惨的,一是因为下雨。身边只听到的清华加油、北大加油。我们只有三四位队员孤零零的喊科大加油。而2011年扬马,很多扬州市民似乎都了解科大;老年人对中国科大了解更多,他们说“科大啊,非常好非常好啊”。 如果北马能得到校友的捐赠支持,沿途能有一些北京校友的鼓励,我们一定能冲过终点!

挑战北马,捐赠困学守望”专题网站,点击上图可进入。

2011-09-23 上一篇: 萧娜,行政助理 下一篇: 关于科考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