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首次在国际燃烧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

立即报名参加9月8日广州校友烧尾宴

由国际燃烧学会主办的第34届国际燃烧会议(The 3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bustion)于7月29日至8月3日在波兰华沙召开。我校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总计有10篇第一作者论文被接受发表。这不仅在我国研究机构中排在第一,同时位居国际火灾研究机构首位。此外,火灾实验室齐飞教授还应邀做了大会特邀报告(Plenary Lecture),这是自1928年第一届国际燃烧会议举办以来我国学者首次获邀做大会特邀报告。

国际燃烧学会向齐飞教授颁发大会特邀报告荣誉证书

齐飞教授是我校研究员、博导,多年来致力于同步辐射的应用研究,将同步辐射单光子电离技术和分子束质谱技术相结合,应用于燃料热解、氧化、燃烧、以及生物质热解等研究,在发展新的燃烧诊断方法以及燃烧反应动力学的前沿领域做出了多项系统并富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先后有150余篇学术论文发表在Science、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Angewandte Chemie Int. Ed.、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International Reviews in Physical Chemistry、Combustion and Flame、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等国际著名刊物上。   

鉴于在燃烧研究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国际燃烧学会邀请齐飞教授在此次会议上做了题为“Combustion chemistry probed by synchrotron VUV photo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探测技术在燃烧化学中的应用)”的大会特邀报告。该报告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多种燃烧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齐飞教授精彩纷呈的演讲立刻受到了国际燃烧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关注。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丹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纷纷表达了利用这一先进诊断技术与我校开展合作研究的意向。   

此外,齐飞教授在本次会议上当选为国际燃烧学会理事会(Board of Directors)理事,参与国际燃烧学会的管理工作。齐飞教授还担任了本次会议“碳烟、多环芳烃及大分子”分论坛主席,负责该论坛会议论文的评审和最佳论文评选。

齐飞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现场

除大会特邀报告外,齐飞教授课题组还有7篇研究论文被接受作口头报告,是国际上接受论文最多的课题组,相关工作得到了国际燃烧界知名学者的高度评价。这一系列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持续支持。

国际燃烧会议是国际燃烧学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强的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采用极其严格的二次同行评审制度,首次评审后被接受的论文将由作者在大会上作口头报告,随后通过二次评审的论文发表于国际燃烧界权威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其接受率约为30%。据统计,中国大陆被录取论文数位列前三的机构依次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3篇一作+1篇特邀+1篇合作)、华中科技大学(9篇)和清华大学(5篇)。 火灾实验室在本次会议上共发表了10篇第一作者论文。这些论文展现了该实验室在高原火灾安全、森林与城镇交界域火灾安全等前沿方向上取得的系列性进展,体现出在这些方向上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

高原火灾研究面向我国火灾安全的重大需求,是国际上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火灾实验室2009年在西藏建立了国际上首个高原火灾安全研究实验基地,积极开展高原低压低氧条件下的火灾行为特殊性和复杂性规律的研究。2011年10月,国际高原火灾研究论坛在我校召开。继火灾实验室在第32届(2008)、第33届(2010)国际燃烧会议连续发表高原火灾主题论文以来,该实验室高原火灾研究小组齐飞、汪箭、杨立中、方俊等人的7篇论文被本届会议接受发表,展现了实验室在高海拔低压低氧特殊条件下的热解和火焰动力学、池火和固体可燃物燃烧特性、以及着火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显示出火灾实验室已成为引领该前沿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高原火灾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原低压低氧特殊环境下火灾防治的热物理问题”的资助。据悉,本届会议后,国际火灾安全科学学会会刊Fire Safety Journal将专门设立一期“高原火灾研究”特刊,并确定由火灾实验室主持该刊的编辑工作。

火旋风和多火焰燃烧均属森林与城市交界域(Wildland-Urban Interface)火灾安全领域的重要前沿性问题,是近年来国际大尺度火灾研究的热点。本届会议中火灾实验室刘乃安教授研究组有3篇关于火旋风和多火焰燃烧的论文被接受发表。自2006年以来,该研究组建立了世界上尺度最大的火旋风模拟实验系统,成功实现了对中尺度火旋风的实验模拟及其演化行为的建模,迄今已在国际燃烧会议录发表论文6篇,在多火焰燃烧相互作用行为与规律、火旋风的基本燃烧机制等方面持续取得重要进展,是国际燃烧会议中该研究主题发表论文最多的研究组,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2012年最新一期的国际火灾安全科学学会(IAFSS)Newsletter以封面文章专题报道了该研究组关于多火焰燃烧诱发火旋风的实验工作。此系列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森林-城镇交界域火灾安全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的资助。本国际合作项目由火灾实验室主导申请,联合了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工程实验室(NIST-EL),俄罗斯科学院新西伯利亚分院化学动力学与燃烧研究所(ICKC)和日本东京大学建筑材料工程实验室(BMEL),显示火灾实验室在该领域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

文章来源:中国科大新闻网

2012-08-29 上一篇: 中国科大为发现疑似“上帝粒子”作出重要贡献 下一篇: 中科院量子科技先导专项取得阶段性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