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搜索,一见钟情

中国将爆发移动互联网创业潮

 吟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伟称,中国将爆发移动互联网创业潮。

在出租车上听到一段相声正在兴头上却要到站下车了,或者偶然听到好听的歌曲,却不知道歌曲名字。中国科技大学研究语音交互博士黄伟和伙伴们提供的服务,就是把这种“擦肩而过”的遗憾变成“一见钟情”的邂逅,“通过我们的音频搜索系统,让手机‘听’几秒节目的声音,或者你自己哼唱一段旋律,就能搜索到包含这段音频的网络站点,继续欣赏。”

在采访中,黄伟更愿意说“我们”而不是“我”,他口中的“我们”是一支平均年龄只有30岁、核心技术成员均是留学海外名校、担任过知名IT外企研发总监等重要技术职务的团队。黄伟恰恰是其中的“土鳖”,但海归们却放心地将掌舵的任务交给了他。黄伟享受把一项技术开发成产品,推向市场,再被客户使用接受的过程,正如他享受创业本身,“创业是一种责任,我希望创业期的激情越长越好。”

拼的就是“跑调”客户

侨报:如果你的使用者唱歌跑调,或者搜索的相声是《方言学英语》之类的怎么办?

黄伟:如果用量化的数据说明,我可以给出一个数字,2010年,我们的团队参加由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署主办的“声纹识别评测”大赛,在9个单项任务中拿了五项第一、综合排名第一,力压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名校,比第二名的准确率要高50%。我们的创业正是基于我们拥有这种高水平的核心技术。

如果形象一点说,即使是跑调到大家都听不出是什么歌曲,我们的搜索引擎也能听出来。我们开发的音频搜索引擎音乐雷达的苹果版本已经提交至苹果公司,这个月底就会发布,海外版本也将一起推出,大家可以尝试一下。音频搜索说穿了,一个方面是要音频库强大,什么都能找到,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比拼“模糊搜索”的准确率,所以不让“跑调”的用户失望正是我们的强项。

用户量是生存根本

侨报:但是紧接着一个严肃的问题就出现了,音频搜索盈利的商业模式在哪里?

黄伟:实际上,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问题是客户量,后期的盈利商业模式是水到渠成的。我们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推出这种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公司,我们拥有的声频搜索核心技术即使在国际上也毫不逊色,甚至比很多外国同行更强。

对移动互联网应用来说,在客户量达到一定规模以后,除了可以做传统的广告业务之外,还可以更深层次地挖掘数据,比如通过对用户偏好的分析,推荐相应的新音乐专辑、拓展兴趣社交等等。用户达到一定的量后,可以延伸出很多相关应用,所以商业模式并不是我最担心的。

另外,对互联网应用来说,用户至上是绝对的,只有满足一些需求,才会带来用户量,才能培养一种消费习惯,行业才能生态化,我们才有生存空间。比如,国外音频搜索领域有两个比较大的公司,最大的音频搜索GraceNote,他们为用户提供搜索入口,一“听”到你感兴趣的音乐,就会自动连接到Itune上或者音乐的版权方,然后用户付费买下喜欢的歌曲。这个市场有多大?他们在全球拥有大约3亿多用户,每年为版权方至少卖掉1.5亿首到2亿首歌曲。

国内市场也越来越大,比如提供音乐服务的电商都是我们的潜在客户,我们会为他提供搜索入口。京东已经开始卖音乐,百度音乐也推出包年服务,阿里收购了虾米音乐,甚至是传统的KTV。需求无处不在的时候,我们生存发展就容易得多。所以特别是对互联网中小企业来说,用户量是生存的根本。

国内创业国外“孵化”

侨报:海外版本的推出意味着你们一出生就“走出去”,在国际音频搜索市场,已经有不少颇有规模的国际巨头,你们为什么要一出生就去和这样的对手短兵相接?

黄伟:事实证明,音频搜索在海外市场已经非常成功了,他们的行业“生态环境”已经建立起来了,而且比国内好。

国内很多经营得好、商业模式不错的中小公司都是先在海外生存生长,然后再转战国内市场。这种情况是有原因的,国内互联网市场仍是丛林法则,对创新模式的保护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活下去也许你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但是很可能没长大就死了。

而且国内用户的付费习惯还没培养起来,中国用户只愿意为游戏付费,或者说更愿意为娱乐付费,比如在线打麻将。可能一些青年人月工资只有两三千元,但为了玩游戏舍得花四五百元去充值,但如果你告诉他有一个学习软件,能帮助其提高技能只要3元钱,他也不愿意。除了爱好,这是一个消费习惯,中国人习惯了软件就应该免费,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同时,“走出去”也是证明自己的过程。目前外国同行企业想进入国内市场不容易,国内市场有壁垒,一些要在国内部署服务器,这是有限制的,对国内企业来说却是一种保护。但是当你走出去之后,这种“保护”没有了。所以怎么面对海外竞争是我们要思考的。在海外生存下来,说明我们有能力推出好的产品、赢得好的口碑。

侨报:这种中国互联网创业公司国内注册、国外孵化的情况,你认为这对国内市场有伤害吗?

黄伟:“国外孵化”的说法,从某种角度看可以这样理解,目前对国内市场,这种现象还谈不上伤害。公司可以赚钱生存下来,还会为中国企业树立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良好形象,改变中国是“山寨之国”的不良印象,提升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形象。而且在更规范的商业环境下,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产品的价值。所以也是一件好事。

侨报:这是否说明国内对创业型公司的吸引力在下降?中国互联网行业创业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了吗?

黄伟:也不是这样,如果从搜索行业角度看是这样,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国内环境对中小公司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要想活下去,要么自己想办法,要么融资,融资也深受大环境和很多因素的制约,一口气上不来,公司就完了,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传统的互联网PC创业的确没有那么热了,但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创业很快会迎来一个爆发,即使是放在全球市场来看,也将非常引人注目,这个行业内,中国将诞生伟大的公司。

创业者心脏要无比强大

侨报:国内市场对你们仍有吸引力吗?

黄伟:那当然,中国市场太大了,无论有什么不足,都没有人舍得放弃。在我们之前,国内有这方面需求的企业在与外国服务商谈判时,几乎没有议价余地,外国企业提出的服务费用对国内企业来说是天价,我们的出现填补了这个空白,我们技术更好,价格更合适。

当然我们也绝不会走到低价竞争的死路上去。我们更希望能为企业客户提供持续的技术服务,每一年、每一期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价格随着服务拓展而自然升上去,这样也促进技术发展。而不是被“一次性买断服务”。

侨报:但是回到国内,海外良好的“行业生态”就没有了。

黄伟:尽管国内市场有这样那样的不好,像我们也遭遇过一些对手不光彩的竞争手段,但是中国市场太大了,没有人愿意放弃。比如海外一些应用软件有五百万的使用率已经非常惊人,但这个数字对中国市场的庞大潜力来说,不算什么。

我现在很重要的一部分精力仍然是在团队上,我们需要一段时间,把心态从纯技术型的转为商业型、创业型的。遇到那些不那么光明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创业之初的心理准备还是不够,还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但这不会影响我们的决心。创业者的心脏就是要无比强大。

侨报:土鳖带海归团队,是否有觉得hold不住的时候?

黄伟:完全没有。我们的团队是“青梅竹马”,很多都是从校园一路一起走来,即使有人去日本、美国读书工作回来,在大家眼里还是当年的谁谁谁。我们是一个创业期公司,用高薪留人是不现实的,我们创业至今没有一个技术人员流失,还不断有高水平的人加入,因为我们都希望在一起做成一些事情,是这种信念把大家团结在一起的。我希望我们的公司寿命至少以十年为周期,阿里巴巴也不过十年,我希望能和老员工一起迎来公司十周年庆。

文章来源:侨报 记者/ 陈丽伟

致谢:感谢源渡创投投资经理常亮(05210校友)爆料。

2013-05-22 上一篇: 校友捐款 下一篇: 周代星,开创无创产前检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