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和平奖,中国科大人也出了力
8412校友李名嘉首先在微博向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爆料“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给了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有科大同学在那里工作哦”。
新创基金会调查发现,罗华政(8412,重庆理工大学生物学院副教授)正是联合国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核查员,目前仍在总部设于荷兰海牙的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工作,他也是联合国化武核查员中的第8位中国人。
新创基金会通过内线获得8412校友通讯录,并通过电话采访了多位罗华政的同学。8412校友告知,罗华政所供职的禁化武组织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已在微信群传开,同学们都感为罗华政感到高兴。居仁贤校友介绍罗华政当年在校比较“腼腆,内向,笑笑的,白白净净的”。室友谢文勇接到电话则笑称“你是问老六啊,那是我们宿舍最小的”。谢文勇说,罗华政为人非常有正义感。他对浪费国家经费的事不能容忍。当被问到“他学习怎么样时?” 谢文勇说,(在强手如林的科大)罗华政学习成绩中等。“我是很差的”。谢文勇不忘拖其他人下水“居仁贤和我差不多,我们都是不用功的,罗华政是比较努力的”。谷巍回忆大学时代的罗华政“不太说话,不显眼,不多言不多嘴,但是他老实厚道,为人耿直!” 谷巍提及2008-2009年同学聚会时曾见过罗华政。问到在禁化武组织的工作,老同学关心是否危险,罗华政回答去各个国家,都保护得非常好。应该是没有多大危险。
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已于10月13日晚通过Email与微信问候并祝贺罗华政。可能由于时差原因,截至发稿时,罗华政教授尚未回复。
昨日,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因其为消除化学武器而做出的诸多努力”而获得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而重庆理工大学生物学院副教授罗华政正是联合国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一名核查员,目前正在总部设于荷兰海牙的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工作,他也是联合国化武核查员中的第8位中国人。 作为禁止化武组织的一名核查员,罗华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重庆晨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他的同事、朋友及领导。
核查工作出色
获组织高度肯定续约3年
获悉罗华政所在的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获得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他的朋友及同事都非常欣喜,言语间也流露出骄傲之情,纷纷相互传递着这一信息。
从一份公开的资料上,记者了解到,罗华政于2003年经重庆市化武办推荐,成为重庆市化武办化武核查员的备选专家库成员,2006年由国家相关部门以专业技术人才推荐到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参加核查员选拔,2007年成功选派为P-3级化工生产专家核查员,2010年由P-3级核查员提升为P-4级核查员。
据罗华政的朋友介绍,经过前后长达三个多月的笔试、面试等考核后,2006年他正式接到禁止化武组织的录用通知,当时全国仅有两人,另外一位在北京。
2007年1月8日,他正式到禁止化武组织报道,工作期限是3年。由于他表现出色,获得了组织的高度认可和肯定,又续约了3年工作时间,而这并不是每个专家都能获得的荣誉。
昨日,记者试图与罗华政联系,由于工作的保密性质,他和最好的朋友之间也没有电话联系,平时只用QQ联系。记者试图通过QQ与罗华政取得联系,但对方一直处于不在线状态。而他的QQ空间里,除了几张欧洲的风景照外,什么都没有。
据了解,罗华政今年45岁,老家在四川大竹,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位于沙坪坝区井口半边街的东风化工厂工作。东风化工厂后和重庆农药厂合资成为重庆农化集团,罗华政任下属公司总工程师。2007年罗华政作为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被重庆工学院(2009年更名为重庆理工大学)破格引进。
“平静以对,寂寞以行”,2007年1月,在重庆工学院为他组织的欢送会上,罗华政写下了这样的愿望。随后他庄严表态:在禁止化武组织工作中,将不辜负祖国的重托,领导的培养,圆满完成禁止化武组织赋予的历史使命,一定要为中国人争光。
诺贝尔和平奖 重庆高校教授也出了力
智商情商很高
大大小小的市级奖都拿过
重庆民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董事长,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副会长袁代建告诉记者,1989年罗华政从中国科技大学高分子化学专业毕业,1990年进入民丰公司。“当时,我们都是一个车间的技术员,最后我们都成为总工程师。我们一起差不多共事了15年时间,彼此也比较了解。”袁代建称赞罗华政是一个智商情商都很高的人,一起共事这么多年,他没有和一个同事红过脸,这很难得。就专业方面而言,罗华政是一个化学方面的专家,技术上很专业。
当初破格引进罗华政到重庆工学院的生物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韦云隆介绍,2003年开始,重庆工学院搞了一个回归工程,就是不仅从海外引进一批人才,还从生产一线引进一批人才到高校任教,当时的罗华政就是从一线引进的第一个人才。
韦云隆说,注意到他是因为他多次在市级科研项目中获奖,是一个很能干的人。“我翻阅了他所有的资料,发现他几乎大大小小的奖都拿完了,包括企业的标兵、青年岗位能手、市科委的年度新品奖、特别贡献奖、创新个人奖等等。”
罗华政英语水平非常好,特别是化学领域的专业英语,他都非常精通,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韦云隆回忆,“当时我是重庆工学院生物学院院长,于是决定将他引进来作副教授。
不为名不为利
他是一个低调朴实的学者
与罗华政同为致公党党员、也是重庆工学院同事的陈旭川评价,“他是一个非常低调而务实的人。”
罗华政曾任重庆民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董事、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到了学校后,他和其他教师一样工作和学习,是一个典型的学者,以至上班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个大型国企的领导。最令人感动的是,2006年6月,在九龙坡区政协组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研活动中,他主动承担了《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调查研究与相关对策》的调研课题。他默默无闻地挤出时间到成都三圣乡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率领课题小组多次到九龙坡区环保局及各乡镇走访调研。没有人知道,十几天后罗华政赴荷兰海牙参加了由禁止化武组织举行的面试和笔试;更没有人知道,2006年10月20日,罗华政收到了该组织发来的正式录用书,任命他担任核查员,工作期限为三年。
神秘而神圣的使命,在他看来却如此平静而自然,甚至在得到任命后的1个多月里,在当时重庆工学院的校园网上都没有一条关于他出任核查员的报道。而汶川地震时,身在荷兰的他,也积极参加联合国赈灾捐赠行动,还以个人名义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
新闻来源:《诺贝尔和平奖 重庆高校教授也出了力》引自《重庆晨报》。
2013-10-13 上一篇: 中国科大女婿荣膺诺贝尔奖? 下一篇: 齐鹏飞:坚持到触底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