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笃正先生二、三事

叶先生与中国科大大气物理专业

:叶笃正逝世,科大人似波澜不惊。我们对郭沫若、严济慈、华罗庚等耳熟能详,却忘了叶笃正。此刻哀悼先生,不仅是送别大师,也是送别科大人不应忘记的科大老师!以下为新创基金会向姚克亚教授的约稿。

相关文章: 深切怀念恩师叶笃正先生 (陈月娟教授)

气象学泰斗、中国气象事业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叶笃正先生2013年10月16日在北京仙逝。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开拓创新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时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地球物理系教授的叶笃正(右三)在课后与同学们交流。

1958年在“向科学进军”的热潮中,由中国科学院创办的一所新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

中国科技界的一批名人、学术泰斗登上中国科技大学的讲坛。中国地球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原所长赵九章先生创办了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地球物理系。叶笃正先生任应用地球物理系天气动力专业(后改为大气物理专业)首任主任。先生到任后曾亲自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对教学人员安排做了详细部署,他还利用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优势动员研究所内骨干力量到校讲课。

为了适合当时科大大气物理专业课的教学,叶先生亲自编教材《动力气象》(讲义),该教材经过多年在科大教学实践并修改最终写成中国科技大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专业重要的基础教材《动力气象学》(科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1958年起任我校地球物理系大气物理专业主任,并讲授《大气动力学》等课程。图为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叶笃正(左起第7人)与我校地球和空间科学系教师合影。 (中国科大档案馆)

叶先生亲自为本科生讲授动力气象课。大气物理专业58级的一位老校友在回忆当年听叶先生讲授这门课的情景时说这门课是将天气学中所发现的现象通过基本方程组进行理论分析和求解,理论性较强,叶先生当时以他当年的博士论文为例,阐述这一组偏微分方程的求解,由浅入深,言简意赅,给他留下深刻印象,50多年过去了,他仍记忆犹新。

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气物理专业被迫中辍。1971年该专业老师集体被调往吉林大学物理系,组建吉林大学物理系气象专业,为东北三省培养了大批气象人材。这期间,叶笃正先生虽身处逆境,但对气象专业的师生仍给予了很多关注,在教材建设、参加学术会议以及学术讲座等都给予了一定的帮助。

1978年在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共同协调下决定撤销吉林大学热处理系气象专业,恢复中国科大大气物理专业,填补了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系缺少的研究地面到80KM高空的这一层大气的专业。时任大气物理所所长的叶笃正先生特别关心大气物理专业的恢复与建设。即时会同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时任中科院地球物理所所长和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系系主任的傅承义教授招集大气物理专业有关教师商讨专业恢复后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并派大气物理所周秀骥教授兼任大气物理专业恢复后的第一任专业主任、兼职教授。周教授到任后经常奔波于合肥与北京间,对大气物理专业的恢复与发展作了大量建设性的工作。

叶笃正先生虽在北京也还经常了解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等情况,还专门邀请美国著名大气物理学家L.D.Kaplan 教授来校为大气物理专业学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题为“大气辐射与遥感“的专题讲学,并从大气物理所派两名专业研究人员担任口语翻译(L.D.Kaplan 教授曾首先提出用气象卫星遥感大气温度分布的方法和可能性,以后此方法得以实现,因而开创了卫星遥感大气的新局面。)听课人员多达50余人,除了大气专业本科生外还有来自大气物理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气象学院、空军气象学院、成都气象学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

1983年,叶笃正先生作为中科院副院长带队来中国科大视察,他除了关心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还专门了解大气物理专业的教学、科研情况、师资队伍建设等。1983年文革后首届中国科大大气物理专业学生毕业了,叶先生还专门招收了一名科大毕业生作为硕士研究生的关门弟子。50多年过去了,叶笃正先生指导教员、培养学生,实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在科大师生中培养了一批后起之秀,现在大气物理专业一群年青的教师已成长起来,他们正活跃在大气科学教学、科研的各个领域。

作者简介:姚克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教授。以上为新创基金会向姚克亚教授的约稿。

本文系新创基金会《中国科大手机报》周末版(2013年11月4日) 内容,通过添加微信可订阅。

扫一扫,或加USTCIF为微信好友

科大要闻、全球校友活动通知、行业动态与招聘信息尽在掌握

2013-11-03 上一篇: 最暧昧的创业?青游获千万投资 下一篇: 唯有郭沫若,最难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