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郭沫若,最难宽恕?
今日是郭沫若校长121周年诞辰,要敢于纪念这位善良的教育家!不应脸谱化郭沫若。人鬼不分的年代,郭沫若曾经谄媚,曾经自贱,但几无恶行劣迹,他有保护科学家之功,有创建大学之功。中国科大师生校友应当全面对待郭沫若!
作为科大学生,您肯定知道郭沫若是中国科大首任校长,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但您是不是特瞧不起、特鄙视郭沫若?
时常见到今天的人,激烈而安全的痛批郭沫若,似乎贱若奴才。我一点都不想把为郭沫若解放后的一些软骨行径辩护。但如果你只知道郭沫若的懦弱,忘记他的善良与大爱,忘记他对新中国科教事业的功勋,是何等的可惜。今天科大基本还算最爱护学生的学校,朱校长给学生发压岁钱,这些温情脉脉的科大传统,都是郭沫若传承给中国科大甚至中国高教事业的好传统。该骂的继续骂,但只会骂,对这个有缺点的伟人建国之后的功勋,是无知啊,整个中国都忘了郭沫若建国之后的功绩,我们中国科大的学生,怎么能够忘记郭沫若!
不要为郭沫若的错误辩护,但绝不要摸黑!不要把郭沫若写成圣人,但更不要把他当成十恶不赦的罪犯。
当蔑视郭沫若成为时尚
这些年蔑视郭沫若已成为时尚,把郭沫若的打油诗捞出来奚落一番,非新鲜事,拾人牙慧而已。
郭沫若对领袖甚至皇后的奉承,可痛批,只要实事求是即可。然而更多人却将解放后的郭沫若脸谱化,似乎1949年之后,那个才华横溢、高呼凤凰涅槃的诗人已经死去,剩下只是一具只会摇头乞怜的躯壳,以此为最者是余英时指控郭沫若抄袭钱穆。在学界之外流传甚广的则是丁东的《逢场作戏的悲哀》,后者的证据之一即是郭抄袭钱。方舟子《郭沫若抄袭钱穆了吗》已指出篡改引文诬陷郭。
我或许有偏见,因郭沫若是本人母校首任校长。但余生也晚,我呱呱落地后三个月郭沫若即驾鹤西去,郭沫若与我未有师生之谊。我亦不为郭沫若建国之后的学术之堕落辩护,但反对污名化郭沫若。以郭沫若的打油诗为例,可以嘲笑政治上的懦弱与摇摆。但有一首虽不高雅,否认却失去轻率——《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我一度取笑这则打油诗的荒唐。然而2003年,遇见一位在文革中长大的北京高校教授。她告诉我,此诗真切的反映了当时民众痛快淋漓之心境。随后,她随后背诵“大快人心事,出四人帮,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还有精生白骨“,她家在清华,当时老百姓也就如此奚落那四个帮。
窃以为,不可与郭沫若之滥情否定其才华,不可因其应景文字否定1949年前其对文坛之贡献;不可因郭沫若之懦弱否定1949年其独立人格与控诉独裁者之勇气;不可因其文才衰竭忽略其建立新中国科学事业、创建中国科大之功勋。
简宁的一席话相对公证的:他说“我坚决反对‘有奶便是娘’,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真理与生活。我不会因为郭沫若是科大校长而维护他,他如果是北大校长我也会说这些话。作为这么有才华与创作力的作家,他后来的命运是悲剧性的”。简宁指出“郭沫若解放之后身份确实是一个文学弄臣,但是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里面确实有谦卑性,他们可能有利益动机,但不是主要的。他们把共产主义当成神时,把自己的个人理想放在一边,应该接受改造的。我们不能因此抹杀他们曾经的探索和勇气。请看青年时代的郭沫若,《女神》,肯定是中国文学史的开天辟地的东西,他的创造力今天我们仍然感到惊奇。他的政治活动,请看今日之蒋介石,那是需要勇气的…而且郭沫若遭受那么大的个人生活的痛苦,我们今天看待郭沫若的时候不能那么激烈。须知今天的激烈实际是很安全的,那么除了作秀,又是什么?”
是的!今天我们安全着激烈着,但这是作秀!今天我们把汉奸周作人与文豪周作人分开,忽如一夜,周作人散文重又流传。然而,那些在文革中同样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郭沫若们,他们作为小人物“逢场作戏的悲哀 ”没有得到同情,却被放大了,为人不齿了。
他们内心的苦痛与挣扎,被忽视了;他们在那么困难的环境下的为中国强大所做的另外一些事被忽视了。他们的谄媚吸引了眼球,他们的谦卑与逆境中对后辈的提携,还有这中间体现的作为中国人的善良却被忽视了!
“如今咒骂郭沫若并不崇高”,如今咒骂郭沫若亦不勇敢!如今转贴几个郭沫若的俗气打油诗,虽则证明幽默,只能说明你人云亦云,不需要任何思考的痕迹。建国后知识分子乃自精英阶层的奴化,为错误政策歌功颂德,是普遍现象。钱学森高歌亩产万斤,巴金、冯友兰批孔子封建,乃至周恩来也咒骂过刘少奇,奉承过江青。为何单单可怜的郭沫若那点无聊的文字,竟成不赦之罪?为何郭沫若的错,一个都不宽恕!
在众多批判者的放大镜下,郭沫若却有一些地方仍然较为清白。正如方舟子所说,“但人们现在所清算的却不过是他的言论,并没有听说有什么恶行劣迹”。郭沫若有除言论者争议处不多,一为余英时指责郭沫若抄袭论,已证明为子虚乌有。一为郭沫若强占其属下历史研究所人员成果,我不清楚详细进展,但似乎并无定论。最有证据者,是郭沫若解放前后指控沈从文等作家为“反动文人”一案。公允的说,郭沫若伤人唯此事不算空穴来风。
批判者脸谱化郭沫若,却鲜少提及郭沫若 1949年后担任中科院院长,恢复建立中国科技事业的成就;也少有人注意1958年,郭沫若力主成立新中国第一所理工结合的高等学府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创新。以中科院为例,即使考虑到科学院实权在张劲夫为首的党组书记手中。郭沫若以其威望,团结个性迥异、山头林立的科学家,在农田中建立中关村科学城。争取并营救钱学森、赵忠尧等人回国,郭沫若作为院长并非花瓶,他协调科学院各部门全力支持军工部门,使得两弹一星的许多基础性研究工作在中科院完成。
郭沫若建国的另一大贡献为创立中国科技大学,此后这所大学为中国尖端科技发展聚集众多人才。郭沫若并非仅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行政领导办教育。郭沫若对学生倾注了一个长者奖掖后进的真诚:科大早期曾有学生喜欢文学、写剧本。郭沫若即帮助他调换到外校文学系。在饥民遍地的年代,郭沫若以为科学保存血脉的责任感关心学生。当时准备光脚过冬天的南方学生有的没棉袄、有的睡凉席。郭沫若用稿费购买棉被、棉裤和棉袄给他们送去温暖的冬天。郭沫若请学生到家中过年,给每位留校学生压岁钱。你可以指责郭沫若小恩小惠。然而网络纷纷传发俗诗之看客中,几人知被众人轻贱的郭沫若居然有遍及科大最初几千名学生的恩泽与善举?那些年每个学生手上都有郭沫若赠送的计算尺。这些计算尺从最初级的对数开始,一走到精深的爆炸力学。这几千人中许多毕业后奔赴西北,成为中国急需的科技精英,科大第一期学员中数十人成为院士。
谁能否定郭沫若为中国培育几千名科学家的、哪怕卑微的一点功劳?这些科学家中有人埋头深山,守候原始的计算设备进行原子弹计算,谁知道他们对当年的棉衣与计算尺心存感激?网络上赏诗的看客,你们知道几何?郭沫若纵然谄媚,但比之文革中大肆破坏、断绝民族血脉者,绝然高尚;郭沫若纵然懦弱,他曲意逢迎,但比之无所事事者,绝然勤勉。他在众多运动中,忍受对个人的批判,忍受痛失二子的屈辱,坚守职位,至少未有迫害科学家之过,而有创建大学之功。
我不必郭沫若做无错辩护,但至今未发现郭沫若能有作为罪犯的可能。我为这个曾经勇敢、可怜与善良的中国人做无罪辩护!你可以批判郭沫若,但无权阉割郭沫若。郭沫若不是一世英雄,但他是一时英雄,在文革中一个夕阳西下的老人无力的叹息,可以抹杀他曾对蒋介石拍案而起,曾在校场口被痛打的勇气?
面对政治,他糊涂过,谄媚过;面对爱情,他背叛过; 但更重要的是,在那人性颠倒的年代,他善良过!
2013-11-03 上一篇: 叶笃正先生二、三事 下一篇: 生物技术学家叶蔚蓝谈转基因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