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仙境?雾霾笼罩中国科大|科大人迎战空气污染
每年有一百天,中国科大掩映在雾霾中。10月中以来,合肥几无蓝天。更悲伤的是,合肥比起雾霾埋葬的很多大城市要好很多。我们谨刊发此文,祈祷在合肥的中国科大师生、在中国的科大校友平安健康,更期待中国告别空气雾霾!
仙境一般的中国科大西区(模拟效果图,非实地拍摄)。
中国科大人迎战空气污染
2013年11月6日,新创基金会致电中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与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相关校友,粗略了解了 中国空气污染研究学者,主要来自大气物理与化学专业。而中国科大自1958年起即建立了大气物理专业。中国科大地空学院大气物理专业主任王雨副教授介绍,同一专业的任保华教授(807)和大气污染相关。其主页说明其研究兴趣为“空气污染气象:主要是通过数值模式模拟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的输送、扩散等”。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肖子牛(827)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气低频振荡、海气相互作用、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和气候变化研究。其中对亚洲季风、大气低频振荡等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中国北方令人尴尬是“空气污染基本靠吹”。研究风何时来,基本等于污染何时散去。肖子牛多次向公众解读,北方沙尘天气情况及其成因。而沙尘是PM10的重要来源之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胡朝霞博士(847)师出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专业。她的研究方向与大气污染有所关系。她曾参与“九五”期间主要参加中科院重大项目“大气污染预测 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仙境一般的中国科大西区(模拟效果图,非实地拍摄)。
仙境一般的中国科大西区(模拟效果图,非实地拍摄,对比合肥市区实际拍摄的污染景物图,这种模拟绝不夸张)。
2012年,同属地空学院的极地环境研究室教授谢周清(9107)课题组发现,生物质燃烧影响城市PM10的蛋白质含量,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大气环境》期刊上。通俗解读:秸秆燃烧可能导致PM10浓度升高,进而造成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升高。
注:本文刻意隐去了一位著名空气与环境专家校友的姓名与成就(这是11月7日,新创基金会手机报的微信有奖问答内容)。
合肥雾霾难消,中国科大成云雾仙境
“合肥要高度警惕,雾霾治理不能坐等。不论是工地停工、车辆限行,总得有个具体措施。”在今年2月25日的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省环保厅厅长缪学刚如是说。半年多过去了,当雾霾再次袭来时,合肥出了哪些招?
雾霾笼罩下的合肥。
三大原因导致雾霾不散
近日,记者梳理了合肥自10月15日以来的天气,除了11月2日外,其余都是污染天。其中,自10月21日以来有5天重度污染,3天中度污染。
“前一阶段,造成合肥雾霾天气的原因主要是秸秆焚烧。”合肥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说,最近几天的雾霾天气,与季节有很大关系。每年的秋冬季,是枯水期,受气象条件的影响,省城合肥雾霾会增多。这次持续时间长,主要沿江和江淮地区都有雾,扩散条件差,而合肥的雾霾较为严重,很难消散。
雾霾笼罩下的合肥。
中国科大吴教授认为,雾霾持续不散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是气象原因,近期合肥上空冷空气力量不强,使得污染物容易积累,水汽在空气中含量高,导致难以扩散;其次,人为活动排放增多,如汽车遇到这种天气,能见度差,走不动,堵在路上,排放就更厉害;还有就是前一阶段,合肥周边市县焚烧秸秆,由于空气不流通,污染一直没有散去。
“合肥城市的大建设也与污染源有极大的关系,现在合肥地铁在建、道路在修,施工的地方多,对空气质量也会产生影响。”安徽农业大学的王教授补充说。
合肥酝酿雾霾应对方案
“针对雾霾天,近期合肥一直在采取相关的措施来降低空气中的扬尘污染,但由于受季节、气候等诸多因素制约,效果不明显。”昨日,合肥市应急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面对近期的雾霾天气,合肥气象、环保、城管等各职能部门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处理措施,譬如近期合肥增加了洒水车上路的频率,另外在治理重点行业污染、燃煤污染、扬尘污染方面都有举措。
“这次雾霾持续时间长、面积广、污染严重,要想减轻污染,消除雾霾,除了目前已经采取的措施外,还需要借助大风、雨等有利气象条件。”合肥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采访中,记者从合肥市城管部门获悉,为了应对雾霾天气,城管部门加强了对渣土车、工地等方面的管理,确保建筑垃圾及散装物料密闭运输;加强市管道路保洁和洒水,取缔垃圾焚烧、秸秆焚烧,禁止户外烧烤,整治餐饮油烟,减少污染。
面对雾霾,合肥有没有应急预案?记者从合肥市应急办了解到,目前合肥市还没有制定针对雾霾天气的专项应急预案,只有企业污染的应急预案。“我们正在考虑制定方案,结合外地城市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建立应对雾霾天气的专项处理机制,提升应对雾霾能力。”
治本还需转变发展方式
“合肥治理雾霾的招数还是太单一,而且不够有力度。”面对持续的雾霾天气,一位市民抱怨说,在这种雾霾天气下,合肥应该出狠招,“我觉得合肥应该对工业大气污染源进行监控管理,加大污染企业的检查执法频次,必要的时候,可以对机动车实施单双号限行。”
但王教授并不认为这些方法有效。“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王教授说,城市雾霾天气并非突然出现的,它有一个较长的形成发展过程,走出雾霾需要政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加大投入,从根本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最好的招,靠“运动式”的治理,成效只是一时的。
王教授认为,面对雾霾,每一个市民都能出力,“譬如说,我们可以尝试着改改生活方式,选择更多的绿色出行方式,更多选择公共交通,共同维护好环境。”
不动真格很难治好雾霾
“合肥在大气治理上确实下了功夫,可是要改善合肥空气,仅靠合肥远远不够。”合肥市环保部门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大气是流动的,合肥周边市县的空气质量会直接影响合肥。
根据统计,在合肥各类污染物的初始排放源中,“外来输送”也是一个重要污染源,合肥周边的污染物排放情况不容乐观。
这几年,合肥一直大力开展禁烧工程,投入很大,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合肥市曾经向周边城市呼吁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但结果并不如人意。”一位工作人员说,毕竟是不同地区,执法的力度不一样。
采访中,一位环保专家对记者说,如果不把PM2.5的降低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政府政绩考核,使周边市县真正的“联防联控”,那么,光靠合肥自己想治理好“雾霾”天气,很难实现。
秸秆燃烧影响PM10蛋白质含量 或致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空气中存在许多液态或固态微粒悬浮物,被称为气溶胶,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叫PM10。其中,生物气溶胶是当前全球变化和公共健康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其浓度一般用大气中总蛋白质含量来表示。由于汽车尾气能改变一些生物气溶胶的化学结构,使其成为能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的过敏原,这被认为是近年来城市中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升高的一种可能原因。
谢周清课题组对2008年6月至2009年2月在合肥市采集的PM10进行了总蛋白质以及微量元素和水溶性离子成分的分析研究,发现城区PM10中总蛋白质的含量范围在每立方米2.08~36.71微克,平均值为每立方米11.42微克,明显高于目前世界上3个地区公布的数据——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洛杉矶和人口密度较大的墨西哥城的含量分别为每立方米0~0.2微克、1.0~5.8微克、0~2.54微克。
论文第一作者康辉博士介绍,合肥城区大气中蛋白质含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低,每立方米2.08微克;从夏季到秋季含量逐渐增加,11月达到峰值,每立方米36.71微克。PM10中蛋白质的浓度与采样期间的降雨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且秋冬季多雾天蛋白质的浓度和大气污染指数都呈现高值。
除气象因素外,PM10中蛋白质浓度的变化与空气污染指数和平均可见度分别呈显著的正相关和反相关关系。通过进一步对2008年9月到2009年1月期间出现高含量蛋白质的原因进行探讨,研究人员发现,PM10总蛋白含量与代表生物质燃烧影响的水溶性钾离子以及代表人为污染影响的硝酸根显著相关。9~11月是合肥地区的农作物收获季节,除动植物和人为排放影响外,生物质燃烧可能是PM10蛋白质含量增大的重要原因。
审稿人认为“这是一项迫切需要的研究工作”,并指出“这份数据独一无二,对评估城市大气污染有重要价值,特别是为理解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估作出了贡献”
说明:本文中,合肥雾霾部分转载自《中安在线》;《秸秆燃烧影响PM10蛋白质含量》来自《安徽日报》。中国科大与空气污染研究的关系由新创基金会采访编撰。
本文系新创基金会《中国科大手机报》周末版(2013年11月7日) 内容,通过添加微信可订阅。
2013-11-06 上一篇: 美侨胞抗议ABC脱口秀辱华,逾百留美科大校友将游行 下一篇: 书记校长换届,未来五年谁执掌中国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