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福建十龄“少年班”神童的祝福与建议
注:6月30日,中国科大一福建籍校领导国外出差回国后立即致电新创基金会,表示招生办公室、福建招生组与少年班教育专家都在努力与家长联络,将以人性化态度对待该同学的报考。
6月29日,《东南快报》爆出10岁男童冷然高考574分超一本线68分,恐将落榜中国科大少年班的新闻。 奇特的是,冷然与父母均陷于巨大的悲痛之中,笔者深感要为这位聪明的孩子、他的父母与其他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提出一些专业建议。
少年班的录取标准
看起来,冷然父母对中国科大少年班的录取标准极少。其父母称引述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副院长尹民教授的话语。笔者查实尹民教授接受采访的原文为“少年班的录取成绩跟高招分数线差不多,有些省市要略低一些”。显然,这句话最重要的词语为“高招分数线”,可理解为各省市的中国科大录取线、一本线、二本线甚至高职高专录取线。而高职高专录取线只有240多分,还基本保证有学上呢。其实尹民的原意是:少年班学生的录取分数和(中国科大在各省市)的高招分数线差不多,有些省市要略低一些。可惜的是,冷然父母理解成一本线了,而失望即来自于此:孩子高出一本线68分,上科大少年班没戏,情何以堪?
冷然的父母对少年班录取标准,似乎只来自媒体:““按往年媒体报道中科大少年班的入围情况来看,只要超出一本线几十分(750分制),就有望入围。” 而在中国,仅仅相信媒体的道听途说是危险的。 其实,中国科大少年班每年录取40位左右学生,每年报考学生人数不同、水平不同,出现大小年的波动很正常。哪怕头一年如此,下一年考生扎堆,分数上扬,家长必须做好这种心理预计。
收起眼泪,开心庆祝
高考放榜后,冷然父母很懊恼,冷然“泪”“哭”多次。 笔者认为恰恰相反,他和父母应庆祝,因为:
首先,冷然在十岁取得的成绩,应当是本人与家族令人欣慰的成绩。这充分证明冷然天上聪颖,家庭应有信心,如培养得当,冷然成才有望。10岁上科大少年班落榜,只是甜蜜的哀愁。
其次,父母应当庆幸,因为十岁儿子还将陪伴左右。家是年轻人不想回去的地方;今后,走进大学的象牙塔,爱子不再属于父母了。
十岁赌气上大学的危险,等同于十岁结婚生子
笔者的建议是:少年班如不录取十龄童,恰恰是出于爱护。
根据笔者的经历与了解,中国科大少年班通常录取高二(或以下)、不超过16周岁的学生。其高考成绩至多略低于中国科大普通新生,在各省一万名开外是远低于录取线的。中国科大少年班新生标准为不超过15周岁(近年来放宽到不超过16周岁),而实际录取中,多数均为接近15周岁(近年来放宽到接近16周岁)。这些新生录取最低成绩接近中国科大普通新生最低线,而平均智商高于中国科大普通新生。众所周知,中国科大是中国录取分数最高的几所名校之一。
以笔者所在的1995级科大少年班为例,中间半数少年班学生,分数甚至高于各省普通新生,但他们往往不到15周岁,没上高三。而当时中国科大在各省基本录取前500名的新生。而这对焦急、执着的父母坚持把10岁的超常少年(全省排名12570名)丢进大学,身边第一圈围着的是一群比他大5-6岁的少年班神童,外面还围着一圈比他大7-9岁的中国科大正常年龄新生。这将面临多大的学习与生活压力?此诚好事哉? 1995年在少年班第一天,系主任肖臣国教授警告:你们每一位可能都是全地区最优秀的学生,以前或许永远是第一,但在这里,可能面对的每一个人都是全地区、全省第一甚至全球奥赛金牌。 少年班教师所做的是反复降低孩子们的期望值,不要在意进校之后的小挫折。
据了解,出于负责,少年班通常并不倾向于主动接受低龄神童,而愿意接受的是接近年轻最高上限者(15-16岁),盖因后者心理更接近成熟,抗压、适应能力也更强。少年班历史上最出名的两位低龄神童是张亚勤(78级,现微软亚太研发集团董事长)与尹希(96级,哈佛大学物理系副教授)。两位都在12岁考入少年班,轰动全国。但这是极为罕见的个例。少年班也有11岁入学者,但尚年轻,成就不能在当下评论。
冷然如能进入中国科大少年班,或将创造吉尼斯世界记录。然而,上中国科大少年班,是为了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吗? 培育孩子目标是为了中国科大少年班吗? 家长教育孩子的目标当是健康、快乐的人生!
冷然家长似决然要将孩子今年送入大学,与决然要让十龄童结婚当年生子一般,是赌博。 笔者不建议冷然十岁上大学,也不建议他在11-14岁去上名校(更要力戒上普通大学的诱惑)。笔者见到神童成为某一般大学的最年轻学生。既然孩子聪明,自当上中国最著名高校。在水果尚未熟透之前,上市场卖一半价钱急着出手,是近视眼。在中国科大等C9名校的成才机率,要高于普通高校。中国科大少年班在1978年之后历经35年风雨,培养了1000余位超常少年。除中国科大少年班外,中国名校普遍不具备大规模应对天才少年的培养经验[附赠小八卦:1984年,邓小平童鞋指示“(科大)少年班很见效,也是破格提拔,其他几个大学都应该办少年班,不知办了没有。至少北大、清华、交大、复旦应办一点少年班。” 清华北大立即办了少年班,很快却被中国科大打垮歇菜了。原因很简单:小平童鞋不了解教育规律。超常少年你以为像萝卜啊能遍地一抓一大把?人参就那么几根!中国科大少年班拥有挖掘人参的野战经验。清华北大挖去的一多半是萝卜;剩下的一小半虽是小人参,只知道丢进普通新生的锅里炖了煮了。科大少年班是呵护小人参长大的火候可不是那么好学的]。
建议
笔者给冷然父母的建议是:在14-15岁上中国科大少年班是合理的选择。但未来的4-5年须好好规划:
1) 12岁之前,冷然可享受童年与父母之爱。家庭条件允许,可在国内外旅游,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即便从新闻看,其家庭并不宽裕。也完全可在福建省内旅游,了解名山大川。
2) 在未来4-5年内,塌实知识基础。正如前文指出,12570的省内排名,是巨大成绩,但也表明冷然距离中国科大少年班的录取标准有相当差距。冷然的高考成绩,可能是速成班式的学习,今后应在更从容的背景下补全知识结构。如有兴趣,可适当参与数理化学科竞赛。如本人喜爱数理化,数理化学科竞赛对于思维训练有着极为重要的锻炼。这里指的不是为了高考加分去学奥数班。
3)高考科目之外的学习:培养数个体育方面的爱好;培养对中国文化、音乐或美术的爱好或学习。 笔者在新闻中未见谈及这方面的爱好,担心由于多次的跳级,冷然的知识丰富,文化有欠缺。
4)远离媒体
以上前三点,均需一定的经济支持,恐怕需要其家族与社会给予更多的关心。经此社会报道,冷然已有社会知名度,可能带来好心人的经济支持的同时,要谨防心理冲击(很可惜,《东南快报》的新闻未见说明,冷然这位未成年人是否为化名!)
5)最后一点建议:欢迎冷然与中国科大少年班、中国科大少年班校友会、福建校友会联络。笔者相信,母校少年班和以上校友会将乐意为他的成长提供咨询与建议。我们并不排除冷然系张亚勤、尹希式的罕见天才的可能,适合在12岁上大学的可能性存在(但极低);10岁上大学(毫无必要);10岁上一般大学(纯属贱卖);但这点媒体不能判断(中国媒体不懂教育,从业记者良莠不齐);少年班教育专家也无从媒体只言片语做判断,最好的办法是当面咨询。
再次祝贺祝福冷然。
作者背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校友会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校友基金会秘书长。1995-2000年就读于中国科大教改试点班(属少年班系)。因工作关系与个人爱好,结识中国科大校友最多;1978-2010年每一级少年班学员均相识。对中国科大少年班校友的职业发展曾做出多项调查,是最了解科大少年班校友的人之一。
说明:堆砌个人背景通常是观点不自信的表现,但关于少年班教育之话题,作者背景本身是发言权最好的体现。因此做出说明。
2014-06-29 上一篇: 欢迎欲海归学者与中国科大褚家如教授在Montreal见面 下一篇: 我向国科大校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