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学者海归感言

物理学院袁军华、张榕京教授访谈

更多访谈《海归科大,鲜花盛开——海归在中国科大》

考虑海归中国科大?点击“青年千人项目”教授招聘启事

袁军华、张榕京伉俪结识在风光秀丽的Pasadena,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之后,又一道前往哈佛大学继续研究工作。2012-2013年他们的小家搬回中国科大。2014年1月23日,张榕京还与袁军华共享一个办公室,她解释新办公室正在装修换家具。两位教授相当朴实,他们平实的叙述了归国的点滴感悟,几无惊人之语。

记者:很高兴在实验室见到两位教授。您两位什么时候海归科大?你们俩是在加州理工认识的吗?

袁军华:我12年6月报到,她是13年5月。

张榕京:是。我是清华92级,比他早一年,硕士在科学院力学所。2000年到加州理工,军华又早两年。

从哈佛到科大

记者:已在国外生活十几年,为什么决定回国呢?

袁军华:首先,方便照顾父母;其次不希望孩子留美与中国文化脱节。

记者:您父母都是科学院高工,不希望您回北京吗?回来没有联系北京高校,或科学院?

张榕京:我父母当然希望我能留在身边,但他们不会为了自己的愿望过多干涉我的生活。他们希望我家庭和睦,有自己的事业,挺不容易的。我和科大很有渊源:从小生活在科学院,知道科大的好;大姨和姨父都是老科大校友,我还在校史馆看到过大姨的毕业照,她是科大第一届生物物理系校友;我中学同学里也有相当一些是科大校友,聚会的时候总讲科大的好处,比如老师敬业,对学生关照还有伙食好等等。因为军华已回到科大工作,否则也会考虑力学所,以前的老师同学希望我回所。

袁军华:除了科大,我基本上没考虑过其他选择。

记者:您何时第一次来合肥,还记得对科大的印象吗?

张榕京:2000年春,在力学所读研的我曾来科大开会,当时第一印象特别好(记者:破么?你直接说)怎么会,相反印象非常好,这也是海归科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少高校是从“学院”改成“大学”的,虽然名气响亮师资力量强,但原先的校园格局还是能看出和“大学”的不同。科大就不是。当年科大与北大清华同列“三大院校”,校园布局园林设计很大器的。当年来科大的时候是一年里的3、4月份,北京还光秃秃的,科大已经鲜花盛开,赏心悦目,环境非常好。另外,主持会议的力学系教授治学严谨学问好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到学校报到工作之前我不需要再来科大“考察”环境。

记者:你现在多少研究生,什么本科背景,质量如何?

袁军华:6位:两位本科毕业于科大,其余来自兄弟院校,还不错。其中三位是我回校前系里帮我招的。2013年5月份,研究生院组织全国统一宣讲招收,我去天津做过宣讲,生源应该会越来越好。

记者:目前什么工作节奏,学校的压力如何?

袁军华:我们1月27号回家乡过年呆了一周(注:30日除夕)。初五开始工作,因为基金都在三月份申请。工作时间学校没要求,压力是自己给的,研究生们想什么时候走都放,我管得特别松,看自觉。

记者:实验室建设如何,整个实验环境搭建、研究团队正常运转,多久才进入状态?

张榕京:我的实验室已经装修好,订购的仪器已经到了一部分,可以开始做初步实验了。还有的几个重要测量设备,需要慎重选择,还在调研中。我们做生物物理,分子生物学的设备都需要,包括显微镜等。等待仪器时,我可以建模型,分析数据等,配合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理解。团队的建设需要时间,今年开学已经有新学生加入,很快能步入正轨。

袁军华:我的学生已进入状态,在做实验,用了一年时间,现在在写paper。但实验周期长,不可能一开始就快速产出。

记者:能否有请介绍研究方向?

张榕京:我打算研究两个方向,群集和微生物膜,它们都与细菌群体运动相关。单个细菌只有一两个微米大,影响太小,需要大量细菌的群体活动才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作用。细菌在湿润表面游动(swarming)是群集运动,分析它们运动时生物和物理的性质,对预防细菌扩散和防治疾病有帮助。还有一种有意思的现象是微生物膜(bioflim),它是细菌的一种生长状态:高密度的细菌分泌出粘稠物质把相邻的细胞绑在一起,而且整个系统有特别强的保护性,耐酸、耐碱、耐高温、耐低温,抗腐蚀,还能抵抗高过正常浓度一千倍的抗生素。医疗上约百分之七八十或以上的感染和微生物膜有关系。我考虑用生物物理方法来研究如何抑制或消除它,并了解微生物膜的成因。此外科大有生物医学工程平台,并打算建设医学中心,我有力学和一些医学的背景,如能在病理细胞或者组织方面有合作研究,也非常理想。

袁军华:我主要是做细菌运动行为,研究生物马达,以及细菌感应外界环境的机制。细菌很聪明的,它觉得哪些地方更易生长繁殖,就在那里定居,然后扩大族群,对人产生作用。这个研究透了对疾病防控治疗有意义。

记者:学校组织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多吗?

袁军华:学术交流很多。科大学术报告会我曾去汇报。因为回国不久,主要通报实验室建设进展。也和教授们商讨合作,系内系外都有。之前和近代力学系(5系)罗喜胜教授(科学技术处处长)谈了一次。他认为比较有意思,就给我介绍5系秦丰华老师合作。

记者:很多海外学者对中国高校诚信有怀疑,2010年科大出国招聘,到处追问海归学者国内名校跳楼问题。似乎有很多大学承诺不兑现的先例。你们海归后,科大是否已经或正在兑现工作与生活的承诺?

张榕京:是的,负面的例子对我们这些海归学者影响很大,而科大的承诺都兑现了。

记者:不能光有结论,海归应当关注的就是两房两钱,能否详细列举。(注:科研、生活用房;科研经费与个人薪酬)?

袁军华:我和科大谈过条件(笑),生活用房都统一标准就没管,科研用房与物理系商量,商量完毕报送学校都已到位。榕京是在青千批准后和科大谈过,工资最后是学院和学校共同商定的。

记者:你们在校内必须与行政系统打交道。他们效率如何,是否曾遇到棘手的事儿?

张榕京:棘手的麻烦事肯定有,但大多是政策性的或其他外部原因,行政系统的老师本身是很专业高效的,每一位都对自己负责的事很清楚。我回来申请安徽省面上基金时遇到网上的申请软件出了问题,结果科技处闵老师大半夜帮我检查,想办法搞定了,真的很感动。

袁军华:科技处和人力资源部老师都很负责。

记者:您跟科大同事相处如何?网上有批评科大副校长清一色科大本科,显然是排外。你有这种被排外的感觉吗?

张榕京:我觉得科大的老师都很好相处。作为本科非科大的我,非但没有感到过排外,感受到更多的是尊重。不过科大校友对母校感情深是真的,比如军华和我中学同学,他们都希望科大越来越好。正因为如此,我感到科大的学术气氛非常浓,学术好的在科大格外受重视,不论出身。现在我也是科大人了,也希望科大越来越好。

幼儿海归记:教育与适应

记者:你们的两个孩子都在美国出生,拿中国户口,需要放弃美国的身份吗?

袁军华:这个没搞清楚,上户口还需要准生证。国籍应该在18岁选择一国。庆幸的是,在中国科大附小上学不需要户口,高中到合肥一中才需要户口。

记者:你俩的户口恢复有无麻烦?

张榕京:我曾担心会很麻烦,但实际上两小时就搞定了,因为我的户口关系从未迁移,一直在同一个北京派出所。军华的户口恢复也还顺利,就是审批需要些时间。有绿卡的学者更复杂,主要是公安部门较谨慎。

记者:小孩回国前中文怎么样,现在是什么水平?

袁军华:老大回国前中文能听能说,但在国外平时都讲英文,不怎么说中文。

张榕京:老大回国前中文读写没基础,文盲级别,现在已经学完三个学期了,进步很大。他可以和同班同学一样参加考试,而且功课已经达到平均水平以上了。英文现在还不错,我们之前担心把英语忘了,因为不少孩子6个月之后就拒绝说英语。因此也需要在家创造环境,有机会就说,看英文小说电影、动画片等等。老二五个月空降合肥,对美国没记忆,现在才学说话呢。

记者:孩子们上学适应了吗?

张榕京:老二还没上幼儿园,老大在科大附小,当初是二年级下学期,现在学完三年级,将要上四年级,适应比较快,也有朋友了,喜欢和座位离得近、比较活跃、兴趣相投的同学一块玩。

记者:你们认为中国科大附小的收费、教学质量、教师素质如何?

张榕京:科大附小对科大教工子弟免学费与书本费(对外招的学生收)。我孩子的几位主要课程教师非常负责任,主动与我联系,关心孩子学业、能力、身心健康等各方面的成长,针对我家孩子的特点帮助他,很让人感动。其他课程的老师也和我有过交流,会在平时点点滴滴地引导帮助孩子。我刚回来时不懂得要跟老师联系,他们主动来联系我。语文和数学老师都花很多时间和我长谈,英语老师还亲自到我们家里来了解情况。

记者:是被中国科大人力资源部暗示派过来的吗?

张榕京:不是。英语老师从孩子班主任那里知道他这个新同学刚随父母回国定居,英语基础好,但并不了解具体家庭背景。

袁军华:老大以前在国外的老师也做不到如此细致。

张榕京:语文是个老大难问题,语文不好,数学也会跟不上的。我儿子在国外没上过中文学校,刚去附小时是中文文盲,大字不识一个,那时要做题,题目都看不懂。而幸运的是,语文老师非常开明有经验,不是我们儿时那种要求孩子言听计从,而是尊重孩子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还特别鼓励我儿子问问题,想尽办法帮助我儿子跟上,连他犯错误被教育的时机都利用起来,结果孩子的进步非常明显,只一个学期就跟能上大部分同学了。而刚开始的时候差距是非常大的,很困难。

记者:他该压力最大了?

张榕京:是的,起初最担心他,他挺不住我们就挺不住了!

记者:但孩子适应能力也是最强的。有海归孩子彻底歇掉了么?

张榕京:也有啊,也听说有努力两学期跟不上,孩子和妈妈撤回美国去了的。儿子第一学期结束时他基本能独立完成作业了,当然还需要家长辅导;第二学期期末时就能跟其他同学一道正常考试了。这么快的适应,跟几位老师的努力帮助分不开。我对这几位老师特别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根本没法安心工作。

记者:那你们真的感谢过吗,给点实际的?

张榕京:我不知道该怎么感谢啊,真该给老师送红包(笑),但老师们很正直,据说如果要送钱,他们会觉得是侮辱。我们希望通过教育好自家孩子,多支持班级活动,尽可能多为孩子们提供科普机会来报答老师们对孩子的付出。百年树人,他们值得最郑重的敬意和待遇。

校园生活全记录

记者:一家人住房是什么情况?

袁军华:现在住80平米的东区周转房。青年千人的房是科大花园第二期155平米,最近拿了号。

记者:2012年MITBBS多次出现匿名文章,主要批评为:第一科大不兑现承诺;第二,学校将青年千人请去,各个击破,把合同都改了。此事引起很大议论。你们是否遇到这种情况?

袁军华:我们没改合同。所谓修改合同,应当为有些青年千人入选者,先入选科学院百人计划。他们必须将百人计划的待遇修改为青年千人合同(这是正常手续)。我们没有这个问题。
记者:您2012年6月到位,2014年底新房才封底,是否有意见?所谓2014年底封顶,是否此时还没开工?

袁军华:能早点拿到房子当然更好,不过校内居住的周转房也挺方便,上下班走路几分钟。将入住的新房是每平方米三千元,刚分配拿到房号时大家伙还一起去看了看,那时已经盖了三四层,现在已经盖挺高了,希望能像预计的那样,年底交房。

注:2014年8月,科大花园二期25#楼盖到23层;33#楼盖到28层。

记者:三千乘以一百五,你们要准备近50万元现金,能否贷款?

袁军华:有些教授还商量用公积金贷款之类。青千正好有50万住房补贴,每位引进人才另加10万装修费。因为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每位获得60万住房补贴,科学院就把青千的差额补上。

记者:科大号称周转房拎包入住,真做到了吗?我听说过一次对周转房的批评,过年前报道入住,发现玻璃与门窗有损坏,而年前又找不到人修缮。周转房具体有什么家具与facility?

袁军华:不会啊。确实是很好,进去就能住。

榕京:我们修理过暖气水管,换过煤气表,那是装修的小问题。电器有热水器,床和家具都有。当然电视,电话,冰箱与网络自购。

记者:你们两位双教授,家里平时如何开伙?

袁军华:我妈妈在家里做。要大人只有我俩,就经常去吃食堂,反正食堂就在东区。

记者:海归几个月,有没有到哪儿旅游玩玩?

张榕京:还没有。因为实验室启动、还要照顾两个孩子,没什么时间。当然带小孩逛过科技馆。除了买菜,现在让我出去逛商场,都不知道在哪儿。

袁军华:物理学院暑期开办未来物理学家国际夏令营,期间周末带学生去黄山,当时下雨就没敢上黄山。怕滑,只是在西递宏村玩了玩。

记者:你是未来物理学家夏令营秘书长吧,除科研你还承担教学任务与公共服务。这占用科研时间多吗?

袁军华:不多。夏令营就两周。第一年一般不教课,下学期我教本科生专业课——单分子生物物理。

记者:来个科大官方不会这么问的。今年雾霾这么严重,对小孩有影响吗?大人与孩子们在合肥是否生病去过医院,排队困难吗?
(注:2013底至2014年初,中国南方包括上海、南京、合肥、杭州等地均遇雾霾,特定时段严重程度超北京。)

张榕京:回国时没考虑过国内的空气污染这么严重,根本就不知道。

袁军华:挺担心的。家里放净化器,小孩还没什么反应,大人还经常感冒。老二去过一次省立儿童医院,去的那天还行,没等多久。大人只是去过科大校医院做入职体检。

记者:回来这大半年,对工作和生活环境打分,满分十分你给多少分呢?

张榕京:工作环境可以到十,生活环境我们还在适应。空气环境是很大因素。此外还需要适应混乱的生活秩序(笑)。国内哪儿都是行人随意过马路,像过菜市场一样不看指示灯。哪怕机动车道是绿灯已经开车了,横过马路的照样一堆人。国内各城市大都如此,不够重视安全。

张榕京教授简介

张榕京(女),1974年7月生,北京人,1992年从人大附中考入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2000年获得中科院力学所硕士学位;2006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应用物理博士学位,随后在麻省总医院及哈佛医学院、哈佛大学Rowland Institute开展博士后研究。2013年出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教授,她是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袁军华教授简介

袁军华,1976年1月生,1993年从泰和中学考入中国科大近代物理系,高考成绩在江西省理工农医类考生中名列第四,毕业时荣获本科生最高荣誉奖学金——郭沫若奖。2005年获得加州理工物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2012年,在哈佛大学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系及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出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教授。 

考虑海归中国科大?点击“青年千人项目”教授招聘启事

说明:标题为编者所加,未经被采访者本人审核。

新创基金会秘书长刘志峰整理报道。

2014-08-20 上一篇: 校友捐款 下一篇: 中国科大CUSPEA学者20周年纪念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