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纪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在中国合作最悠久的学术机构之一。1998年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16年来一直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保持着紧密友好的交流与合作,范围覆盖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几个方面。
人才培养
“培养科研领域高素质人才,支持国内基础研究”是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共同目标。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博士、微软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博士、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百宁博士、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峰博士、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李世鹏博士、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芮勇博士、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霍强博士等17名研究院员在科大担任兼职博导或客座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每年选送多名优秀的硕士和博士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做访问学习。实习生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开放的学术环境中,经过研究员专业指导,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很大进步。
目前,已有420余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生到过微软亚洲研究院访问和学习。其中,陈雪锦、何因、栾青和齐国君四位优秀学生代表,还获得了与微软亚洲研究院代表团一起到比尔.盖茨家访问的机会。至2013年9月,已有32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博士生获得“微软学者”奖学金,24位本科生获得“微软小学者”奖学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庄连生,宋彦,刘斌,郭武,孙广中,田新梅,方璐等老师作为青年访问教师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学术访问,在微软资深研究员的指导下发表高水平论文。
为了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2008年9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软教育部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揭牌。由教育部倡导,整合多方优势以培养新时期具有扎实理工学科基础、紧跟国际科技前沿的研究型人才为目标,2010年至2012年试验区共招收60名学生。微软亚洲研究院为他们提供为期一年的实习机会。在学生可塑性比较强的阶段,有机会与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接触,可以使学生尽早拥有创新意识。微软亚洲研究院依托国际学术研究的前瞻技术研究力量,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多年来秉承的严谨学风与扎实基础,卓有成效地培养下一代的创新型人才。2012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正式入选教育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计划。双方将在这一平台上开展更多层面上的人才培养工作。
2013年11月1日,第十五届“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型学术研讨会在合肥举办。大会当天,里克.雷斯特博士还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接受由侯建国校长颁发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这一荣誉代表了中国顶尖学术机构对里克·雷斯特博士学术成就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在他领导下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在促进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的表彰。
科研合作
在科研合作方面,2003年,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建立了“科大-微软智能计算研究中心”,依托此中心,双方在智能计算领域展开广泛、深入的合作。2004年,研究中心正式提升为“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室”。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联合实验室工作取得了很多进展,仅2005年一年,联合实验室发表文章20余篇,在联合实验室项目和论文的支持下,申请到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发表了20篇优秀论文。201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得国家、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1项,其它项目5项,发表科研论文114篇。2012年-2013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其他微软部门一起积极参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建设。2013年5月,中科大-微软软件工程中心揭幕,双方将展开在云计算领域的科研合作。
学术交流
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高层都非常重视彼此间的学术交流,曾多次进行高层互访,提出有建设性的合作创新构想。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侯建国,副校长张淑林,信息学院院长李卫平,副院长王永,计算机学院院长陈华平,副院长陈恩红等都访问过微软亚洲研究院。历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和多位副院长都曾多次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为师生作学术报告。
同时,双方还十分重视工作在科研第一线的研究员之间的交流。依托联合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数位研究员多次受邀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做学术报告。在微软举办的亚洲教育峰会上,多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院长、教授参与其中,同全亚洲的高校老师和研究机构人员一同交流。
2014-09-10 上一篇: 挈夫将雏归去来,樱花烂漫几多时? 下一篇: 走进哥伦比亚大学:离华尔街最近的常青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