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为何无人获最高科技奖?

1月9日,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于敏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科大教授俞汉青、盛国平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龚兴龙教授(第二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科大校友万梅香等多位校友获得各种奖励。

引人注目的是,2000年开始中国颁发最高科技奖至今的15年,中国科大无教授、毕业生获得该奖(获奖者谷超豪曾任中国科大校长、吴文俊在科大数学系任教,这是仅有的关联)。中国名校中,清华(6人)、北大(6人)、南大(5人)、浙大(3人)、上海交大(3人)、西安交大(2人)、燕京大学、南开、东南大学、西南大学、同济、山东农业、国立西北工学院、震旦大学、北京理工、哈工大、北航均有毕业生获奖。

中国科大至今无人获得最高科技奖原因何在?或许原因是:中国科大还不够老。新创基金会查询,最高科技奖堪称老人奖,目前年轻最轻者为王小谟(1938年出生,1961年本科毕业),而他入学时中国科大尚未招生。而多位获奖者在1916-1919年出生,甚至可在科大任教(例如吴文俊)。

1月9日上午,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于敏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科大教授俞汉青、盛国平为主要完成人的研究《废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聚集体的形成过程、作用机制及调控原理》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研究的另一位主要完成人是香港大学李晓岩教授。

杜善义(5907校友)的超高温条件下复合材料的热致损伤机理和失效行为(第二完成人)获得自然科学二等奖。

展讯公司的无线通信终端核心芯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平台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李力游(776)是该公司董事长。李光亚(8811)的《虚拟机运行支撑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第七完成人)。

俞汉青1994年在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后,先后在国外三所大学从事水污染控制的研究和教学工作,2001年年初获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盛国平2006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废水生物处理及资源化以及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课题、十一五科技支撑子课题以及国家水专项等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

中国科大校友万梅香为主要完成人的研究《导电聚合物微纳米结构及其功能化》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万梅香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现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在汤森路透集团2011年发布的《2000-2010年全球顶尖一百材料学家名人堂榜单》中,万梅香研究员全球总排名43位,华人排名第9位,是中国大陆科学家排名第1位。

龚兴龙教授为主要完成人的研究《高稳定高耗散减振材料制备关键技术与装置开发及工程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龚兴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智能材料和振动控制实验室”负责人、“固体力学”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负责人和《实验力学》副主编。

“C9”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对比:清华领先

来源:科技部网站,“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清华大学1项一等奖,4名主要完成人;4项二等奖,14名主要完成人;

北京大学2项二等奖,2名主要完成人;

复旦大学无;

上海交大2项二等奖,6名主要完成人;

中国科大1项二等奖,2名主要完成人;

浙江大学1项二等奖,3名主要完成人;

南京大学1项二等奖,5名主要完成人;

西安交大无;

哈工大2项二等奖,8名主要完成人。

新闻来源:科技部网站《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4》网站

2015-01-09 上一篇: 校友捐款 下一篇: 行走红叶间——樱花科技计划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