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校友:万立骏院士
通过支付宝、微信等手机扫码或信用卡在线30秒内派送红包哦(见页尾)。
4月的北京,春花盛开,生机盎然。在位于中关村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我们采访了作为科学家入选我校第二届杰出校友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万立骏研究员。万立骏院士是物理化学家,现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在微观世界里探秘
万立骏院士是一位富有激情,睿智且意志坚定,勇往直前的人,主要研究扫描探针显微学、电化学和纳米材料科学。上世纪80年代,随着“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科学家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展示了有望利用单个原子、单个分子直接制造物质的美好前景,开始了对纳米科学技术的探索。世界各国对纳米科学技术研究大力投入、争相抢占战略至高点,掀起了人们称为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万立骏院士所研究的正是这一前沿领域。
万立骏院士致力于能源转化和存储器件的表界面化学、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学和材料结构性能的研究,利用电化学方法通过电极表面分子吸附与反应,对单个原子、分子移动、组合进行可控“化学反应”;通过观察原子、分子的排列结构,研究由原子、分子构成的材料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并使其可以应用。他的研究发展了化学环境下的扫描探针技术,在表面分子吸附和组装规律、纳米图案化、表面手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设计合成了系列功能纳米材料。
多年来,万立骏院士设计制备了多种高性能纳米金属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等,并应用于能量转换和存储器件及水处理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感恩母校
对于今天的成功,万立骏院士十分感念母校的培养教育。万立骏院士本科、硕士在我校度过:“大工有着良好的传统,有着潜移默化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母校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教会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教会我们如何理论联系实际,这让我终身受益。”“大工虽然是理工科大学,但重视基础课教育,基础教学水平很高,学科深度远远超过工科院校所要求的标准。”“直接面对生产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加以创新,这是母校人才培养的特点。”
万立骏院士硕士学习期间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可信先生、副导师是陈宝清教授。严格有素的科研训练将其引向科学研究道路,“郭先生是我的科学导师,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人生方向”。他的硕士毕业论文是《磁控溅射离子镀铝膜的透射电镜研究》,文中有关研究内容后发表在英文学术刊物《Scripta Metallurgica》上。
矢志奋斗的人生经历
万立骏院士总是很谦虚,一再说“我只是一名很普通的科研工作者”, 可这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十分令人敬佩。
从1974年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担任小学代课老师、公社广播站编辑,到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后考入我校机械系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从1982年本科毕业后分配到吉林省邮电工业总厂成为一名助理工程师,到1983年成功应聘《长春日报》记者、后被省邮电管理局领导“扣下”、被重用调到邮电管理局政治部的组织宣传处;从放弃了生活和工作环境比较不错的文职工作、立志从事自然科学研究,1984年9月考回我校攻读硕士,到1987年硕士毕业后就职于大连海事大学;从1992年到日本东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到博士毕业后在日本从事科学研究;从1998年成功申请中科院“百人计划”回国,到2004-201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等等;万院士丰富的人生经历,体现着他的立志、拼搏、奋斗精神。
经过数十载辛苦打拼,凭借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精力付出,他获得了多项殊荣: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负责人。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9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化学奖等,2010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他还是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中国电化学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SPM系列国际会议组委会委员,担任10余种国内外学术期刊的编委和顾问编委。
为地方经济建设履行科学家职责
万立骏院士曾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还身兼中国侨联副主席等。在侨联工作中,他深入企业为企业“号脉”,开展化学所与企业科研合作,同时向政府提出关于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议案。前不久他被中国侨联授予“全国侨界杰出人物”光荣称号,荣获北京市首届华侨华人“京华奖”。
高校、科研单位如何助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万院士表示,大学、科研院所要从国家发展需要、从企业需求出发寻找课题;企业要打破内部垄断壁垒,加强与大学、科研院所的沟通联系。政府也要在税收、资金等政策上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要做好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企业的衔接工作,减少科研成果转化的中间过程。
感悟自己的人生经历,也是对母校后辈们的劝勉,万立骏院士说:“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然后刻苦钻研,不怕吃苦,努力干下去,就一定会有所收获。”他祝愿大工校友们“身体好、学习好、将来工作好”。我们也祝福万立骏院士事业上再续新篇。
新闻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微信杰出校友万立骏院士。
捐赠对象与额度:仅限中国科大已毕业校友与科大教师,绝不鼓励学籍尚在科大之学生捐赠。建议仍在深造之校友捐赠不超过20元;工作第一年校友捐赠不超过50元。新创基金会将尽力为捐赠金额明显高于建议金额的年轻校友退款。
红包尾数:中国人红包讲究吉利,尾数只能是双数,不要单数哦。您可选择捐赠8.8、20、58、66、88等,不能是57(虽然今年是科大57周岁)。
红包性质说明:“红包”系象征性说法,并非给新校长的私人财物赠予,而是向中国科大的公益捐赠,校友有权指定何种中国科大的公益项目,资助母校发展的建设项目详见新创基金会网站。财务承诺附后。
财务说明与承诺:新创基金会承诺财务公开,捐赠校友有权调阅财务详单。我们还承诺为中国大陆校友提供公益捐赠税前服务。基金会每年在年报之财务报告中公布每个项目基金的去向。
捐赠中国科大方式
—您的公益捐赠可获中国大陆个税减免!
支付宝二维码:手机支付宝扫描即可支付
2)微信捐赠:向公众号“USTCIF”发送“微信捐赠”,按照提示操作即可。
3)在线捐赠:点击 GIVING.USTC.EDU.CN, 支持多种在线捐赠,快捷支付支持输入信用卡号与密码的闪电捐赠(不需开通网上银行);支持国内各银行网银与信用卡;海外捐赠支持全球Visa、Master、JCB信用卡刷卡捐赠,已在全球15个国家(含港澳台)刷卡成功;
4) 银行账号
户名:中国科技大学北京校友会
账号:8603 8046 6310 001
支行名称:招商银行北京中关村支行
附言:备注您选择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