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学子再获MIT年度TR35创新奖
欢迎闪电捐赠中国科大,中美两国免税!GIVING.USTC.EDU.CN。
中美两国捐赠方式附本页尾。
中国科大97级少年班校友陈云霁日前入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杂志(MIT Tech Review) 2015年度第15届35位35岁以下的创新者( 35 Innovators Under 35, 2015,以下称TR35)。
该奖项针对35岁或以下,在科技、能源、医学生物、商业等学术研究或应用上,拥有杰出表现和成就的创新者,评选范围为全球性。获选者是从全球多个企业、研究学院和学校的500至600多个候选人中,经由评审委员依多项评比遴选出35人。来自中国科学院计算所32岁陈云霁在今年的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35位35岁以下创新者之一。
陈云霁在获奖采访中提到,谷歌和百度这样的大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使用人工智能(如语音识别、图像搜索等),使得计算机不需人工即能处理海量数据。然而,这一技术尚属资源密集型:例如2012年,Google Brain计划使用一台电脑来进行猫脸识别,需要16000个微处理器核。这使陈云霁感到很沮丧:“费用和能源消耗都是相当高的。”只有大公司才负担得起。
“大多数处理器可以快速重复基础数学运算,但需要数百个指令来执行更复杂的功能,复杂功能需要更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他说:“我们正在改变电线、连接、电路。”他设计的专用的深度学习处理器,优化machine learning的基本block。他们使用电脑程序模拟芯片的精细调整如何影响处理速度。他的最新设计似乎比现在的中央处理器要快上百倍并且只需千分之一倍的能量,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让深度学习功能可以在手机或可穿戴设备上运行。他预测在至少五年之后,每个手机都可以像Google Brain一样强大。
陈云霁简介
陈云霁,1983年出生于江西南昌,1997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习,2002年进入中科院计算所跟随胡伟武研究员硕博连读,成为国产处理器龙芯研发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2007年博士毕业后,陈云霁留在了中科院计算所龙芯团队,在胡老师指导下进行龙芯3号的总体设计,并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现在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任研究员。他在包括ISCA、HPCA、MICRO、ASPLOS、ICSE、ISSCC、Hot Chips、IJCAI、FPGA、SPAA、IEEE Micro以及8种IEEE/ACM Trans.在内的学术会议及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陈云霁还获得了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首届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学家奖以及中科院青年人才奖,并作为负责人带领科研团队获得了全国“青年文明号”和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的称号。
今天的爸妈会说,陈云霁是“别人家的孩子”;古时候的爸妈(比如曹操)大约会说:生子当如陈云霁。因为陈云霁皆枭雄也。陈云霁(97少)与陈天石(01少)是中国科大少年班历史上不多的一对神童亲兄弟、人工智能学界的亲兄弟。兄长陈云霁曾任龙芯3号总设计师,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曾是当年最年轻的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2014年是兄弟俩丰收的一年。2014年3月在美国召开的国际顶级学术会议ASPLOS上,“DianNao:一种小尺度的高吞吐率机器学习加速器”获得了最佳论文奖。这不但是大陆科研机构首次在计算机系统和高性能计算领域顶级国际会议上获得最佳论文奖,也是亚洲首次。2014年12月,陈氏兄弟又推出了寒武纪2号神经网络处理器(DaDianNao),荣获2014年度Micro最佳论文。这是Micro自1963年创办以来,美国以外国家首次获得这个奖项。
2015年,兄弟俩继续高歌猛进——陈天石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他仍然是计算机学科最年轻的入选者。陈云霁则入选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科技评论杂志(MIT Tech Review)TR35创新者奖榜单(35 Innovators Under 35 )。
陈天石,01少校友。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工学博士,现任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智能。在IEEE/ACM Transactions、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ISCA、HPCA、IJCAI、AAAI、SPAA、DATE等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12)、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2011)、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2011)、中国科学院院长奖(2010)、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集体)等荣誉,并入选计算所百星计划(2011)。
根据中国科大校友总会统计,从该奖项评选至今,我校已有10位校友获此荣誉,分别是庄小威(87少)、杨培东(8812)、李巨(9004)、杨莉莉(8812)、段镶锋(9212)、崔屹(9312)、黄昱(9412)、王正(9502)、余桂华(9819)。
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的TR35获奖者中的中国科大校友
庄小威,87少
庄小威(87少),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师讲席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哈佛大学化学和化学生物系、物理系双聘教授。2013年内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和美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杨培东,8812
杨培东(8812),1988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2年获得郭沫若奖学金,1993年获应用化学学士学位。同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1997年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助理教授,于2001年至2004年获得美国阿尔弗雷德·斯隆奖,2002年获得美国贝克曼青年研究员奖,2003年杨培东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列入“世界100位顶尖青年发明家”(World's 100 Top Young Innovators)行列,2004年获得美国材料学会(MRS)青年科学家大奖(Young Investigator Award),这一奖项一年一度,只有一位获奖者,杨培东是第一位获取该奖的中国人。2007年,美国科学基金委(NSF)授予他奖金为50万美元的艾伦·沃特曼奖,这项研究奖每年仅授予一位杰出青年科学家。
李巨,9004
李巨(9004),2000年于MIT获博士,其后在MIT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2007年任俄亥俄州立大学助理教授,2007-2011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2011年被MIT核科学與工程系及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联合聘为正教授。2006年因在纳米压痕原子建模、揭示材料变型与损伤种类等研究领域做出的“原创性成果”,获得美国材料学会(MRS)青年科学家大奖。
杨莉莉,9208
杨莉莉(9208),1992年从云南曲靖一中进入生物系学习(9208校友)。2004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现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微生物、免疫学和分子遗传学助理教授。
段镶锋,9212
段镶锋(9212),毕业于湖南武冈二中,1992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996年获郭沫若奖学金,1997年获学士学位,1998年获得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赴美深造,1999年和2000年两度获得“MRS全美杰出研究生奖”,2001年获得“全美发明家竞赛大奖”,同年,他和另一位科大学子黄昱合作完成的纳米成果被Science评为01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并名列榜首,2002年获得博士学位,2003年他被美国Technology Review评为当年的“世界百位杰出青年发明家”之一,2013年荣获贝尔比奖章。
崔屹,9312
崔屹(9312),斯坦福教授,他开发的硅负极材料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已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崔屹创立的Amprius Inc为业界首个商用公司,已获前谷歌董事长施密特及多个美国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
黄昱,9412
黄昱(9412),祖籍福建福州,1994年从格致中学毕业,本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后来美留学,在哈佛大学获化学硕士与博士学位,曾是当今国际顶尖化学家CharlesLieber 最得意的学生,并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洛杉矶加大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王正,9502
王正(9502),1995年从安徽合肥一中考入中国科大物理系,2006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助理教授。
余桂华,9819
余桂华(9819),为2003年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2009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在斯坦福大学完成了3年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得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科克雷尔学院机械工程系助理教授。
中国科大捐赠方式
—您的公益捐赠可获美国与中国个税减免!
中国与海外(除美国外)捐赠方式
1)支付宝账号:donation@ustcif.org.cn
支付宝二维码:手机支付宝扫描即可支付
2)微信捐赠:向公众号“USTCIF”发送“微信捐赠”,按照提示操作即可;也可回复以下对应金额的数字:8.8,10,20,58,66,88,100,200,300,400,500,666,800,888,1000,1200,1500,按提示操作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3) 在线捐赠:点击GIVING.USTC.EDU.CN, 支持支持全球各银行网银与信用卡;
4) 银行账号
户名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公益基金会
账号:1109 1820 0010 106
支行名称:招商银行北京中关村支行
附言:“西区杰出教学奖”或您的指定项目
美国捐赠方式
美国信用卡方式:点击 GIVING.USTC.EDU.CN, 支持支持全球各银行网银与信用卡;
支票:
您可书写支票之后,通过手机拍照(或扫描)Email发送给我们,不必通过信件寄送,我们期望通过互联网的快捷手段方便您的捐赠。
请将注明"payable to USTCIF"的支票正反两面均扫描(或手机拍照)Email发送到如下地址,您对捐赠指定用途如有指定,请在支票或Email标注为盼。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