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蛋黄与蛋壳电池:充电只需6分钟
电动车时代网讯,最近由清华大学和麻省理工共同研发的一种最新锂电池,它可以在6分钟内完成一次充电。由于外观很像鸡蛋,故也被称为“蛋黄与蛋壳”电池。该成果主要贡献者是麻省理工李巨教授(中国科大90少校友),刊登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电池的电极由纳米粒子创建,它的正极由二氧化钛“蛋壳”和铝“蛋黄”组成。当“蛋黄”从“蛋壳”中分离,空隙允许其扩张和收缩,这样外壳就不会受到影响。而现人们使用的锂电池其电极每充一次电就会在扩张和收缩发生时出现锂损失,这样则会缩短电池的寿命。
除了变得更耐用之后,这种新型电池的容量也大大增长,为现移动设备锂电池容量的3倍。换句话说,新型纳米粒子锂电池可以让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用上好几天的时间。此外,由于电池充电过程的缩涨现象得到大幅减缓,于是这款电池的充电时间也大大缩短,只需要6分钟。
目前,这款电池还处在实验性阶段,但科研人员相信,这种材料廉价、制作简单的电池未来一定能够量产化。
“这些蛋黄-蛋壳粒子在实验室规模下的测试中显示出了令人非常印象深刻的性能,”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学副教授、该研究合著者David Lou说道,“对我来说,这项工作中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这种新型电池的制作工序简单以及良好的可扩展性。”
MIT教授李巨则表示,虽然这种电池的制作方法是一次偶然的发现,但它最终却能成为现锂离子电池的强有力竞争者。
【电动车时代网讯】电动车没有被广泛应用,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电池的性能没有达到消费者的需求,这也是研究人员不断研发的动力。
新闻来源:
'Yolks' and 'shells' improve rechargeable batteries
李巨,90少
李巨(9004),1990年从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中学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后转入近代物理系(904)学习,1994年3月跳级入894学习,获物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于MIT获博士,其后在MIT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2007年任俄亥俄州立大学助理教授,2007-2011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2011年被MIT核科学與工程系及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联合聘为正教授。2006年因在纳米压痕原子建模、揭示材料变型与损伤种类等研究领域做出的“原创性成果”,获得美国材料学会(MRS)青年科学家大奖。2007年入选MIT科技评论的 35岁以下35名全球科技创新者。
2015-08-21 上一篇: 李文秀 下一篇: 中国科大北京校友“吃遍京城”:云海肴